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在净化过程中将会排放出大量的SO2,对其所在区域的林草植被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为例,对其净化厂运营期排放SO2的浓度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高SO2浓度区域年均SO2浓度远低于敏感植物达到伤害阈值时的浓度,故在正常工况下,净化厂外排SO2不会对植被产生长期的影响,可维持该区域内植被现状;对施工创面,从实施植被恢复的角度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边坡采用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提出的植被恢复方案不仅可以增加区域内的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区域内林草植被系统的稳定性,还将会带来明显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林草植被的恢复是一地区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基本标志,对于现阶段的祁连林区来说,一直都受到严峻的挑战的,林草植被恢复的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植被进行恢复,能够减少水土的流失和养分的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祁连林区的林草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加以促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乐都县植被类型构成特点的分析,运用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提出应采取充分利用地带性植物物种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封山育林、仿拟自然演替规律、集雨造林与径流林业等技术恢复林草植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孟宗沟小流域林草治理措施的实施,探讨长江源头牧业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途径,以恢复和建设林草植被,逐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地建立水土保持体系,发展牧区经济、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植物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地域分异规律,提出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通过退耕还林草等措施,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树草种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林草植被建设中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和生态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每块林地和草地达到植被建造的群落质量标准;提高不同利用目的森林植被之间的功能换算系数;使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认为:持续干旱、植被退化、暴雨集中、土质疏松为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滥垦、滥牧、乱砍、林草资源过度利用,以及人工植被建设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协调是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结合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资金投入不足的现实,以植被快速恢复为突破口,根据立地类型特点,总结出了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恢复模式、退化农田林草建设模式和侵蚀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性质、土壤基质旱化、植被恢复和重建途径等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应采用集雨造林和径流林业技术,利用地带性林草种类,仿拟自然演替规律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群落,构建"乔灌草"配置合理的稳定森林生态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冀西北坝上地区植被破坏和荒漠化严重.分析了土地沙化、植被减少的成因,并对如何逐步恢复该地区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为京津建立绿色屏障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宁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固原市原州区的大红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林草间作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上层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层不断降低,随土层不断加深,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对于0-60cm土壤平均容重及孔隙度,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乔灌混交林地的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与灌木林地相反,并且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延长,土壤容重不断减小,孔隙度不断增加,但是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陕北西阳湾植被恢复的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西阳湾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结果表明,该区的植被恢复经历了禾草草原群落阶段、半灌木草原群落阶段、灌丛草原群落阶段,最终将到达顶极群落--疏林草原群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综考区划和基地县建设要求,固原县人民政府采取人工植树种草和飞机播种相结合,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集体造林和社员个人植树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林草生产,积极恢复植被。 由于长期乱垦滥牧,固原县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仅为2.1%,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畜牧业发展缓慢。县人民政府认识到,要改变固原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牧为主,兴牧促农,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生产建  相似文献   

13.
河北山区封山育林综合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是我国山区生态建设的首选途径。封山育林是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是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该文探讨河北地区封山育林的综合技术,包括实验地概况、封育范围、封育方法,并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林草植被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特征、森林植被的作用,阐述了林草植被在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林(草)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发展方向和建设林草植被的前景,阐述了该区林草植被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统一科学的林(草)业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实施国家和地方大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继续拓展林草业发展空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林草业发展比重、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保障生态用水安全等建设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草牧场防护林放牧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林草场和无林草场。以绵牛为试验对象,进行基本动态观测,采食率调查,日食量测定,进食状况、表现行为和抗病力、植被 动态变化的研究、生理活动的测定,牧草恢复速度的试验。研究表明;草场防护林除了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外。可提高无林草场的载畜量0.675只/hm^2。  相似文献   

16.
龙须草对湘中紫色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的野外观测与数据分析,对湘中紫色土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龙须草为先锋物种的林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能有效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石漠化治理区林草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结构稳定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4种林草植被(金银花、火龙果、花椒和草地)与传统种植方式玉米地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湿筛法进行团聚体分离和测定,对比分析了石漠化治理方式与传统农耕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5种样地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粒级含量为主,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表现出草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玉米地>花椒地,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随粒级的减小而降低;②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为草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玉米地>花椒地;③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金银花地>草地>火龙果地>花椒地>玉米地,说明从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林草植被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提高。除花椒地外,其他样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优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都高于玉米地。综上所述,石漠化治理区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碳库容量提升,促进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人工植被复合经营在解决农林争地、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满足人们对各种农林产品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对黄土地区坡耕地人工植被7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系统结构配置、调控技术、系统功能及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植被复合经营是黄土地区坡耕地治理,农林牧综合协调发展、达到持久农业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坡耕地人工植被复合经营模式的多元化生产是黄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林草覆盖率、恢复植被,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及振兴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假俭草作为先锋植物在道路边坡生态修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是工程防护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然而不同道路边坡立地条件差异显著,要实现合理的绿化与护坡,应当重视护坡植物的选择。以深圳市横坪快速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开展护坡假俭草林草间植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以假俭草为先锋植物的坡面林草间植植被生长迅速,在施工完成后6个月植被覆盖率即达到80%~85%,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自然生长,并与周边景物高度融合,无退化现象。以假俭草为先锋植物的乔灌草藤花相搭配的多元结构模式能快速固定裸露坡面土壤基质、保持水土及恢复生态景观,生态防护效果、效益良好,在这一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腹地丘陵沟壑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县内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坚持植树造林,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