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燕  年玉欣  刘贞  黄彦青  周广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47-11448
[目的]为恶劣条件下植物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朝阳山区3种坡地的土壤含水量及8种自然灌木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评价其生态适应性。[结果]土壤含水量阴坡最大,阳坡最小,半阴坡居中,分别为3.47%、1.07%、2.19%。阳坡、阴坡、半阴坡中花木蓝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均最大,分别为5.441、3.120、3.900。溲疏阳坡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是阴坡的2倍以上。万年蒿阳坡和半阴坡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明显高于阴坡的,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却恰好相反。荆条、三裂绣线菊和胡枝子3种坡地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变化不大。[结论]花木蓝的生态适应性最强,溲疏和万年蒿抗旱性较强,适合生长在阳坡,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适合生长在阴坡,荆条、三裂绣线菊和胡枝子在3种坡地都能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2.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植被现状及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草甸等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  相似文献   

3.
辽西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我国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研究生态脆弱边缘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辽宁西部医巫闾山3种油松林(荆条-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华北绣线菊-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分布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同一土壤剖面层次内3种林分土壤碳氮分布规律不尽相同;表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密度、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地表枯落物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枯落物有机碳质量分数则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系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研究中浸提液的质量浓度为0.5、1.0、3.0、5.0、7.0、10.0mg/mL,测定油松根系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系浸提液对刺槐、冰草、紫花苜蓿发芽和生长的综合影响呈抑制效应,并且随浓度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对侧柏的综合影响呈促进效应;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的综合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情况,在1mg/mL时,对油松、绣线菊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因此,从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油松林营造乔灌草复合植被时应优先考虑侧柏,慎重选择刺槐、冰草、紫花苜蓿,选择复合胡枝子、绣线菊时应注意油松林间伐以及间作的密度。   相似文献   

5.
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0.6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乔木层共有5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油松种群的密度最大,槲树种群次之,其它种群密度极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为中树〉大树〉幼树。群落个体直径分布与树高分布关系密切,均呈双峰山状分布。油松种群和槲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关系密切,均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种间关系为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油松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呈现集群分布,幼树的聚集程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的聚集程度最小。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不同发育阶段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减弱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胡枝子属2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方法]运用电镜扫描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和细叶胡枝子(L.juncea var.subsericea)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2种植物叶片结构相似,均为背腹型叶,表皮细胞不规则,上表皮气孔分布较多,下表皮几乎无气孔分布。2种胡枝子叶肉栅栏薄壁组织均为2层,海绵组织中均有晶体存在。兴安胡枝子的气孔密度大于细叶胡枝子。2种植物的叶片组织紧密度、叶片组织疏松度、栅海比差异并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兴安胡枝子和细叶胡枝子抗旱能力的评价以及抗旱机理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天然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为区域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改造及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浙江建德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次生林、松阔混交次生林和松林次生林3类群落中分别设置面积为1 hm2 (100 m×100 m)的样地,在每木调查基础上,运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点格局分析方法、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分析。  结果  ①样地中各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在所有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②在0~25.0 m尺度内,各群落空间关联性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负相关种对数多于正相关种对数;③各群落主要树种种间总体关联性及χ2检验种间联结性均以不显著的正联结为主,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种对间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与主要树种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及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吻合。  结论  样地中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在各自分布格局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间虽存在比较相似的环境资源需求,但种间联结关系比较松散,群落演替尚未进入成熟期。图7表4参37  相似文献   

8.
种群空间格局的尺度转换效应反映了植物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过程.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阿尔泰针茅草原,分析了干扰状态下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和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种群的空间格局及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过程加剧,狼毒种群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转变为非聚集分布,反映了协作转向竞争的种内个体间关系;赖草种群以聚集格局为主,体现了种内相互协作的个体间关系;二者空间关联性存在正相关、不相关和负相关的转换过程,正相关尺度逐渐缩小,负相关仅在重度退化草地出现,种群间关系表现为由协作转向竞争且竞争强度逐渐增大.干扰状态下,种群空间格局的尺度转换效应影响植物种内、种间的竞争关系及强度,反映了退化草地物种应对干扰的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 K函数)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油松和麻栎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林样地中油松种群多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30 cm群落为稳定型;油松-麻栎混交林群落中,油松为中幼林,径级结构多在15~20 cm,油松种群为增长型,麻栎油松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25 cm,种群为稳定型.对比油松纯林和油松-麻栎混交林中油松的空间格局显示:纯林在4~5 m趋于聚集分布,之后随尺度进一步变大又趋于均匀分布;混交林中油松的分布与纯林相比,更多的趋向于均匀分布.研究还通过对不同群落中油松不同径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伏牛山油松麻栎混交林群落稳定性比油松纯林更高,且麻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交林中油松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生活史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油松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2.5cm左右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随着龄级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直至其衰老死亡。②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曲线凹型)。③油松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的分布格局、龄期间的空间关联与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油松各龄期趋于聚集分布,龄期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各龄期趋于随机分布,龄期间的空间关联性减弱。  相似文献   

11.
对荆条果实形态特征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荆条果实呈卵球形或近球形,包于宿存花萼内,黑褐色,表面粗糙,无光泽,圆头状凸起紧密排列在果实表面,呈波浪状.果实长短轴大小为2.93 mm×2.48 mm,单粒质量9.58 mg.②荆条果实内含种子1~4枚,呈倒卵形,种皮厚膜质,淡黄色,是双子叶无胚乳种子.③荆条果实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0.0946 mg·g-1,明显高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0.0194 mg·g-1)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0.0190 mg·g-1),还含有K,Na,Ca,Mg,Fe,Zn,Mn,Cu等多种矿质元素,且Ca,K,Na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植物柔韧性的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材料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为例,运用三点抗弯的方法,对金丝柳、旱柳、紫穗槐和荆条4 种植物进行枝条抗弯实 验,通过对植物枝条柔韧性的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退化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结果表明:将植 物的力学特性分析作为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弹性模量小、抗弯力大的植 物是土壤生物工程施工中优先选择的植物材料。研究表明:抗弯力强度与植物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荆条弹性 模量最大且远高于其他3 种植物,其次为紫穗槐;旱柳和金丝柳弹性模量差异不大;荆条的抗弯力最大,旱柳最小。 因此从力学角度出发,在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筛选中,乔木树种优先选择金丝柳,其次为旱柳;灌木树种优选紫 穗槐,荆条次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量聚类和演化趋势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以前的分类学处理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以下分类群组成2个类型:花序展开型,包括变型laxipaniculata和变型alba,和花序狭窄型,包括其他5个变种。在黄荆中,花序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学重要性,将变型laxipaniculata和变型alba归并为黄荆异名的分类处理在本研究中没有被支持。本文还通过原始性状与衍生性状的比较,确定了黄荆种以下分类群是以黄荆为原始分类群,形态特征向着4个方向演化,形成目前种以下分类群的格局。本文还报道了原变种黄荆在河北省东部的地理分布与荆条小叶羽状分裂这一形态特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间伐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林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根、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林下幼苗更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间伐后3 a栓皮栎人工林灌木层荆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质量分数、茎干物质质量分数、总根长、比根长等结构性状,以及植株各器官全氮、全磷、全钾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等化学性状的差异性,研究植物功能性状与林下光环境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关系。  结果  间伐后荆条地上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叶总有机碳、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有机氮、茎总有机碳)和地下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总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根总有机碳)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散射辐射是影响荆条叶结构性状的主要因子,林下直射辐射通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太阳总辐射时间是影响叶化学性状的关键因子,茎功能性状主要受林下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共同作用。总根长、比根长和根有机碳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荆条根功能性状的关键因子。  结论  间伐能显著促进栓皮栎人工林下荆条叶和根功能性状的发育,对茎功能性状的影响较弱。图1表6参31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地区侧柏游憩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群落生态学角度科学经营北京西山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游憩林,采用区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方差均值比率法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Dgl,Dma),多样性指数(Dsi,Dsh,Dmc),均匀度指数(Jsi,Jsh,Ea),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其植物组成与区系、群落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游憩林群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32科59属63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且反映出以温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层次分化明显,理论上可定量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且各层优势种群突出。建群种侧柏趋于随机分布(C<1,tt0.05),而林下植被(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等)则呈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C>1,tt0.01)。不同生长型间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大小规律为:灌木>乔木>草本(P<0.05),乔木和灌木均匀度均大于草本(P<0.05)。不同生长型对群落总体多样性的贡献率分别为乔木0.696,灌木0.204和草本0.100。低山阴坡厚土可作为营建侧柏游憩林的优先选择立地类型,同时建议营建相对低密度的群落以满足游客对游憩空间及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的荆条经营技术。[方法]以多年生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实生荆条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其干质量热值、连续平茬和栽植密度等经营技术研究,分析不同处理的荆条地上部生物量。[结果]采取平茬高度控制在10 cm左右,平茬2年后要休养2年以上,种植密度为1 m×1 m,轮伐期控制在3年1次以内,能有效提高荆条基部新萌发枝的地上部生物量。[结论]通过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干热值连续平茬和栽培密度等处理,可有效提高荆条枝条地上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黄琼  田玉红  林翠梧  陈海燕  韦万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7+10921-10857,10921
[目的]优化牡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微波法提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用Lq(3^4)正交试验对牡荆叶、茎、花、果实和根部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比较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牡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0.30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温度为90℃,固液比为1:30,微波辐射时间为1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牡荆叶的黄酮含量为9.33%,茎为3.19%,花为8.52%,果实为5.67%,根部为4.31%。[结论]该研究可为牡荆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最高;养分吸收及利用率随着施肥的增加而降低(P<0.05),T50和T100处理各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均为氮>磷>钾。到试验结束时,T50处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试验开始时持平,T100处理钾积累,ck引起钾亏缺。从移栽成活来看,T50苗木体内养分积累,有利于移栽成活,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T100养分浪费。综合判断,普陀樟苗木最适需养量应为50 g·m-2到100 g·m-2,且较接近50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