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优质食味米南粳9108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为不同种植方式下优质稻米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食味稻米迟熟中粳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苏中里下河稻区泰州市姜堰区、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间除糙米率差异不显著外,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等品质指标差异均极显著,淀粉RVA谱特征值中除糊化温度差异不显著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等差异均极显著。稻米加工品质中不同种植方式糙米率无显著差异,精米率、整精米率机插最高,手栽次之,直播最小,姜堰、东海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不同栽培方式长宽比直播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率、垩白度、垩白大小直播均低于机插和手栽。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直播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与崩解值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消减值手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手栽与机插。生态区和种植方式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有较大影响。按照稻米品质进行参考,对南粳9108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进行了初步区划,即手栽与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范围,直播在苏南最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粉含量直播>机插>手栽,胶稠度手栽>机插>直播;(4)蛋白质含量手栽与机插基本相当,直播略低,且除中熟中粳外与手栽和机插的差异不显著;(5)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手栽>机插>直播,回复值直播>机插>手栽,峰值时间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黏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糊化温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结论】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外观品质略优,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劣;手栽与机插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优劣因品种类型而异,蒸煮食味品质手栽优于机插,营养品质大体相当。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水稻品种类型,有利于获得优良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因其具备的特殊应用价值而长期存在,然而对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认识并不清楚.在苏南区域农田设置不同晚播栽期机插处理,观察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晚播晚栽条件下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有轻度上升趋势,显示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稻米加工品质上表现出一定劣势.另一方面,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胶稠度有变长的趋势;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改善,晚播晚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稻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同时,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以清蛋白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球蛋白和谷蛋白.综上所述,在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有小幅下降,但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显著提升.研究结果明确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2种穗型水稻,以其穗部位置不同的稻谷粒为试验材料,测定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粒形特征、垩白性状、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碾米品质相关性最高,与垩白性状相关度较高,与营养品质和粒形性状相关性相对较低。淀粉RVA谱特征因子主要通过峰黏度、冷胶黏度和热浆黏度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碾磨因子则主要通过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垩白因子中主要通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作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因子主要通过脂肪酸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的作用而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好坏。粒形因子主要通过粒宽、粒长和长宽比对食味值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评价粳米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其产量、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RVA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等指标均有差异。与第一收获期相比,推迟收获可以提高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崩解值和黏度值,改善外观,降低垩白率、硬度,减少消减值,蛋白质含量也随之降低。从第四收获期开始,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5.50%~16.24%),蛋白质含量较低(7.13%~7.87%),食味值较高(59.3~66.5),RVA的崩解值均大于100RVU,其米饭食味均较好,产量较高。第七收获期稻米的产量最高,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钵苗机插、常规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机插、有机栽培等4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南粳9108群体质量及其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单位产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有机栽培;品质方面,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有机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有机栽培能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RVA特征谱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改善南粳9108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林省优质水稻品种及主要推广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进行稻米品质指标分析与食味测试结果表明:①种植在吉林稻区品质优于通化稻区,其碾米品质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平均值高于通化地区。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汾含量低于通化稻区。②通过米饭食味测试结果,吉林稻区米饭硬度分值低于通化地区,外观、黏性、平衡度及食味分值高于通化稻区。综合食味明显优于通化地区。③在中部稻区和西部稻区影响食味主要因子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影响不明显;东部稻区影响食味主要因子是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94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膜下滴灌旱种对寒地水稻(Oryza sativa L.)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旱种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精米长宽比、精米垩白粒率、精米垩白度、精米白度、糙米蛋白质含量、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糙米脂肪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膜下滴灌旱种减小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精米长宽比、精米垩白度、精米白度、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值的变异度,增加了精米垩白粒率、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异度。糙米率、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精米长宽比、精米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糙米粗脂肪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值对膜下滴灌旱种的反应较迟钝,整精米率、精米垩白粒率和精米垩白度对膜下滴灌旱种的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0份杂草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之间、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以及主要RVA谱特征值(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与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RVA谱8个特征值之间、最高黏度与热浆黏度、热浆黏度与起浆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其余特征值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平均值高于选育品种,崩解值平均值低于选育品种;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平均值介于地方品种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之间,回复值平均值低于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碱消值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知,杂草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高低可以直观反映出其直链淀粉含量高低以及胶稠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