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咖啡是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商品,也是最畅销的饮料之一。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菲律宾曾经是优良品种中粒种咖啡的主要供应国。目前,菲律宾生产两个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种——中粒种和小粒种。中粒种咖啡占菲律宾咖啡总产量的75%,而小粒种咖啡仅占5—10%,其他品种的咖啡如高种咖啡和大粒种咖啡占15—20%。估计大约有30万菲律宾人以咖啡业为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咖啡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咖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国际贸易及人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遗传育种途径,提高咖啡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已获得咖啡圊行的共识;咖啡育种家采用选择自然杂交(变异)单株、人工杂交、秋水仙碱诱导中粒种为四倍体再与小粒种咖啡杂交、中粒种花药培育纯合无性系等方法,培育出大量的咖啡新品种,并在矮化、抗病(咖啡锈病)育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际市场的咖啡价格上涨,2006年11月,巴西小粒种咖啡价格上涨了20%,中粒种咖啡价格上涨了6%。小粒种咖啡鲜果的价格从1900卢比/袋(每袋50千克)上涨到2300卢比/袋,而带壳小粒种生咖啡的价格则从4200卢比/袋上涨到4600卢比/袋。小粒种咖啡价格的上涨也使中粒种咖啡鲜果价格从  相似文献   

4.
据咖啡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9月份印度咖啡出口16.6万吨,比2006年同期的17.4万吨,减少了4.59%。带壳小粒种咖啡出口量达2.69万吨(2006年同期为4.43万吨),小粒种咖啡浆果0.89万吨(2006年为0.9万吨),带壳中粒种咖啡1.79万吨(2006年为2.06万吨),中粒种咖啡浆果7.38万吨(2006年为8.34万吨),速溶咖啡3.92万吨(2006年为1.72万吨)。  相似文献   

5.
乌干达咖啡发展署2008年7月的月报显示,从2007年8月一2008年7月乌干达共出口308万袋咖啡(2006/2007年同期260万袋)。其中,中粒种咖啡28.96万袋,出口额3600万美元;小粒种咖啡3.54万袋,出口额500万美元。中粒种咖啡和小粒种咖啡的收购价格范围分别是1200~1400乌干达先令/袋和1200~3300乌干达先令/袋。  相似文献   

6.
蔡东宏 《世界农业》1998,(7):24-26,39
世界咖啡生产、消费与贸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蔡东宏一、咖啡产量1995/96年度全球咖啡产量为878840万包(每包60kg),其中中粒种咖啡297370万包,小粒种咖啡581470万包。1996/97年度全球咖啡产量为989920万包...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际市场咖啡供应短缺,预计咖啡价格将持续上涨。国际咖啡组织(ICO)市况报告表明,咖啡价格在2006年7月开始上涨,8月的上涨趋势更加明显。常务董事Nestor Osorio称,由于来自越南和印尼的中粒种咖啡供应短缺,中粒种咖啡价格在7月底上涨幅度最大,中粒种咖啡价格在8月份显  相似文献   

8.
据印度咖啡局预测,2006年暴雨引发的病虫害导致印度咖啡减产4.09%,达28.8万吨,比2006/2007年度花期后的预测值30万吨少。据专家分析,暴雨以及茎腐病和黑腐病等咖啡病害使咖啡预测产量减少,而暴雨后小粒种咖啡产量可能从10.37万吨减少到9.97万吨,中粒种咖啡产量低于花期后的预测值19.66万吨,仅18.83万吨。咖啡主要种植区卡纳塔克邦的咖啡产量减少了8975吨,暴雨后卡纳塔克邦的咖啡产量为20.60万吨,比花期后预测值21.5万吨有所减少。卡纳塔克邦的小粒种咖啡产量从花期后的预测值8.3万吨减少到8.03万吨,而中粒种咖啡也从13.2万吨减至12.6万吨。喀拉拉邦的咖啡产量从花期后的预测值6.12万吨减少到5.95万吨,其中小粒种咖啡从1450吨减少到1375吨,中粒种咖啡从5.98万吨减至5.81万吨。而泰米尔纳德邦的咖啡产量已从1.97万吨减少至1.82万吨,其中,雨季后预计小粒种咖啡产量从1.49万吨减少到1.39万吨,中粒种咖啡产量从4775吨减少到4275吨。在安得拉邦、奥里萨邦和东北地区等非传统种植区的咖啡总产量估计从几个月前的预测值4400吨降减少至4275吨,其中,小粒种咖啡从4325吨减少至4125吨,而中粒种咖啡产量可能从75吨增至150吨。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国之一巴西发生干旱天气,将持续推动全球市场咖啡价格上涨。印尼咖啡工业和出口商协会(AEKI)预计,咖啡持续上涨趋势将发生在今后6个月。印尼咖啡工业和出口商协会咖啡专家和工业部门主席帕拉诺多·苏纳多对记者称,最近3周,因为巴西发生干旱,导致咖啡价格显著提高,不论是中粒种咖啡还是小粒种咖啡的价格均上涨。"国际咖啡价格上涨也对印尼咖啡价格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楠榜省将保持作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中粒种咖啡供应者的地位,因为2012年预计楠榜的中粒种咖啡产量将上升40%,达到20万t。楠榜印尼咖啡出口商协会发言人阿兹斯称,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世界咖啡组织(ICO)发布的最新贸易数据称,2014年5月,全球咖啡出口量由去年同期的1 019万袋减少至962万袋,减少5.59%,。2013/2014年度前8个月,全球咖啡出口量比2012/2013年度同期的7 582万袋减少3.9%,减少至7 283万袋。截止2014年5月的12个月中,小粒种咖啡出口量由去年同期的6 913万袋减少至6 890万袋;中粒种咖啡出口量由去年同期的4 305万袋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印度咖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印度咖啡出口量达20.22万吨,比2005年增加20%。咖啡业官员称,由于咖啡出口价格提高和供应充足,使2006年印度咖啡出口量增加。印度咖啡产量的80%用于出口,其余用于国内消费。2006年,印度咖啡局颁发的许可证可出口21.93万吨咖啡,而2005年是17.13万吨。印度咖啡局允许出口Planta.tion PB、Plantation A和Plantation Blacks等小粒种咖啡等级,出口的中粒种咖啡品种包括Plantation Bits、Plantation Bulk和Cherry Browns.  相似文献   

13.
据国际咖啡组织(ICO)的最新报道,2007年11月份,由于一些咖啡主产国,如巴西,越南和印度的咖啡出口减少,全球咖啡出口量为700万袋,比2006年同期水平(774万袋)减少9.3%。印度咖啡出口量16.84万袋(每袋重60公斤),比2006年同期(21.69万袋)减少22%。小粒种咖啡出口量为477万袋,2006年同期为516万袋,减幅7.6%。中粒种咖啡出口量为225万袋,2006年同期为257万袋,减幅12.6%。  相似文献   

14.
海南咖啡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伸和拓展海南咖啡产业链,对加快海南咖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咖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咖啡产业链的概念和内涵,海南咖啡面临生产源枯竭、产业无法做大做强现状,分析重塑海南咖啡品牌的环境资源优势和政策机遇,提出不断拓宽和延伸海南咖啡产业链长度、宽度和厚度,培育"兴隆咖啡"和"福山咖啡"两大产业集群主体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全球的小粒种咖啡价格有所下调。由于中粒种咖啡出口国供给的不确定性,中粒种咖啡的价格水平较2月上涨了5.6%。其他淡口味小粒种和中粒种咖啡价格则由2月的41.84美分/磅下降到3月的27.9美分/磅,降幅达33%。国际咖啡组织(ICO)的月平均综合价格指标由3月3日的152.85美分/磅下降到3月31日的122.93美分/磅,其印证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中粒种咖啡在海南省兴隆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海南省也是中国中粒种咖啡重要的生产基地。近年来我们在中粒种咖啡与糯米香茶间种栽培技术上不断创新,建立了一套中粒种咖啡间种糯米香茶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3月19日,新加坡商品交易市场的分公司宣布,将于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举办中粒种咖啡贸易洽谈会。新加坡商品交易市场的高管经理Jeremy Ang先生表示,由于东南亚也成为中粒种咖啡最大的生产地与出口地区,这次贸易洽谈会将为亚洲中粒种咖啡交易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世界咖啡组织(ICO)最近预计,2014/2015年度世界咖啡产量预计达到约1.41亿袋,比2013/2014年度的1.47亿袋减少3.6%。据ICO称,世界小粒种和中粒种咖啡产量预计分别减少3.7%和3.6%。  相似文献   

19.
浅谈咖啡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原产非洲北部和中部的热带地区,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目前,世界咖啡主产区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据统计全世界有76个国家栽培咖啡,主要消费地区为欧、美两洲。我国咖啡最早是于1884年引种于台湾的,1908年华侨自马来西亚带回大粒种、中粒种在海南岛,目前,主要栽培区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本文主要针对云南地区的咖啡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印度尼西亚是中粒种咖啡主产国之一,为了满足印尼国内需求,已从越南进口2.5万吨中粒种咖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