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二点委夜蛾使用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监测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使用测报灯的诱虫量明显大于性诱捕器的诱虫量,使用虫情测报灯进行二点委夜蛾监测方便简单,能准确反映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情况,可用于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及防治。性诱捕器诱捕虫量偏少,可在预测预报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点委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在我国属于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害虫,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5~30℃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其发育速率明显加快。二点委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幼虫、蛹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10.80、9.63和10.04℃,有效积温分别为71.47、248.89、134.00和552.95 d.℃。利用本研究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准确预测出该虫在当地的发育代数。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是一种生态型玉米新害虫,十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的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免耕播种为二点委夜蛾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使二点委夜蛾得到迅速积累,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日益严重。2011年该虫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成灾,引起国家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大病虫害,进行密切监测和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当前危害玉米的一种新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苗倾斜或倒伏,重者缺苗断垄。阐述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进行了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试验,用直线回归法求出二点委夜蛾样点接虫量与玉米产量为害损失率相关式为Y=-2.642682927+7.698963415X,呈极显著回归关系。求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46%,代入回归算出防治指标为每样点0.92头;进一步确定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标准,1~5级样点虫量分别为:0.92~1、1.1~2.0、2.1~2.6、2.61~3.6头和3.6头。  相似文献   

7.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尤为严重。本试验对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地块的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未进行药剂处理的地块被害株率达到82%,百株虫量最大为88头,喷除草剂和杀虫剂后二点委夜蛾发生量及危害率与未喷的差异不显著,百株虫量略有降低,但无秸秆还田地块喷施除草剂与杀虫剂后,其危害率显著低于上述处理,被害株率为20%,百株虫量为6头。  相似文献   

8.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日本、朝鲜等国,我国于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是近几年开始在国内侵害玉米幼苗田的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我国于2005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生长规律和危害特点,重点分析了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方法及二点委夜蛾防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夏玉米免耕播种装置。  相似文献   

10.
正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一种新发虫害,主要以幼虫为害苗期夏玉米。幼苗受害后萎蔫、倒伏、失水直至枯死。二点委夜蛾具有隐蔽性强、转株及聚集危害等特点,一旦防治不及时将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经过近3 a的虫量积累,二点委夜蛾于2014年开始在我市武清、蓟县、宝坻、宁河等区县点片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建议关注植保系统发布的预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防治。发生高峰期及重发地块:二点委夜蛾危害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乌饭树的生理生态及人工栽培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内乌饭树的分布、生理生态特性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乌饭树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乌饭树的人工栽培技术、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谈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广元  张鹏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28-12329,12397
[目的]浅谈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方法]大概介绍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的特点、获取方式及其显示方法,并对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以提高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率。[结果]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较以往探空资料在时间、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准确性方面有了大幅提高,精确度达到了秒级,可以为人工增雨数值模式初始场的同化提供更高精度的数据基础,改善数值模式,而且其探测产品还可以在人工增雨作业工具的选择、作业高度、作业范围的确定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结论]该研究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提供分析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豆腐柴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绿色野生植物,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其人工繁殖较困难而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综述了豆腐柴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繁育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人工驯化繁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光皮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从生物学特性、人工培育、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光皮树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光皮树的人工资源繁育和油料资源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珍稀特有植物掌叶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43-1045
掌叶木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对掌叶木的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分子系统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孢粉学、植物化学、种质保存、人工更新是今后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在贵州铜仁地区人工饲养及应用情况。[方法]在贵州铜仁地区人工饲养柑橘凤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介绍了柑橘凤蝶的人工饲养过程及其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并对其标本及工艺品的制作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柑橘凤蝶进行人工饲料,可将其变害为宝,满足旅游业市场和婚庆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下游天然与人工柠条种群分布格局和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处典型干旱地区的石羊河下游天然(红敖包、阿拉古山天然林)和人工(扎子沟人工林)柠条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柠条种群分布、密度、盖度及其个体大小等指标,分析研究区柠条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数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天然与人工柠条种群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类型,但聚集度存在一定差异;红敖包和阿拉古山天然林柠条种群密度接近,均略小于扎子沟人工柠条林;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盖度是红敖包和阿拉古山天然柠条种群的2~3倍;2个天然柠条林的平均地径与扎子沟人工林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同柠条种群分枝数和新梢长度差异显著,红敖包天然林柠条的新梢长度明显大于阿拉古山和扎子沟柠条林,而分枝数相反;种群结构大小的调查显示,2个天然林都处于增长阶段,而扎子沟人工林暂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8.
家畜行为与生产及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畜是在人为或者半人为条件下,经过千百年驯化驯养而形成的动物品种或品系,其特色为满足人类要求而带有人们喜好的烙印。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尽管大多数家畜都是人工选择的产物)仍然使得世界上家畜种类繁多,形态、构造千差万别,同时也构成了家畜行为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家畜行为与生产、遗传之间究竟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既是家畜行为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长期存在争论、现在仍未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笔者就家畜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家畜行为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行为改良生产性状、家畜行为的群体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综述,并就上述问题研究前景等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畜禽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厚朴种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虓  杨志玲  段红平  杨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24-4326
种子是植物生产的物质基础,国家濒危植物厚朴的人工栽培主要依赖种子繁殖,故而厚朴种子的质量及处理方式是决定其人工林及药材质量的关键因子。该文从形态学特征、发育生理特征、休眠原因和解除休眠的方法以及其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因子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厚朴种子----`-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厚朴种子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收集不同的虫草菌株,对5个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人工栽培和分子鉴定等试验,研究了正常菌株和退化变异菌株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开发利用的优良菌种。结果表明:蛹虫草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属于种类差异。在人工栽培试验中,K17菌株的子实体长,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子囊壳丰富,产量高,每瓶干重达4.67g。K17菌株是5个供试菌株中最适宜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的菌种。5个虫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45~566bp,GC含量为56.11%~57.06%。经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均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且5个菌株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