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又与多种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和适宜的土壤条件,生产的油籽脂肪含量高、出油率高,是北方春油菜高产种植区域,也是甘肃省种植油菜的集中区域和优质油料生产基地。特别是海拔2 100~2 300 m的地区已成为油菜夏繁制种基地和春油菜华杂系列、青杂系列等高产制种区  相似文献   

4.
近日,农业部通报了"2010~2011年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验收结果,我省组织实施的机械化示范项目"全部通过验收,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获得优秀。我省是油菜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实现油菜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我省将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农机重点技术项目进行推广,农业部也将我省德阳市旌阳区和江油市列为2010~2011年度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开展油菜生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减产20%,严重田块减产30%~50%。尤其低芥酸油菜易感染此病。发病植株表现早枯,角果减少,并提前裂果,种子散落、皱瘪,籽粒千粒重和出油率下降,对油菜生产威协很大。油菜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形式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夏和过冬。在温、湿度适宜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们推广的油菜品种无论是“双高”(高芥酸、高硫苷)油菜品种,还是优质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不管是常规的油菜品种,还是杂交的油菜品种,它们都是甘蓝型,原产欧洲,遗传成份单一,以致抗性较差,产量较低。在油菜生产上,菌核病为害普遍而严重,一般损失产量2~3成,严重者达5成以上。目前国  相似文献   

7.
稻油轮作制是户撒粮油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为解决水稻和油菜的茬口矛盾,推广应用以节本增效为主的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是户撇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具有代表性的陇川县户撒乡油菜主产区进行了轻简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劳动力占总投入的54.1%~76.3%,物化投入占总投入的23.7%~45.9%.在户撒其效益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节约生产成本,少耕点播、条播、撒播栽培方式,较翻耕育苗移栽节本25.7%~45.7%,增效12.8%~27.1%,节本增效38.5%~72.8%,是户撒油菜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省油菜生产现状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一般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亩产150~200kg,总产量180~240万t,约占全国产量的11%,占世界产量的3.4%。油菜是四川省小春的主要作物,所以做好油菜田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 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病率为10%~25%,自1998年以来,我县油菜苗核病基本上是中等偏重发生至大发生,一般田块减产20%~30%,重病田块达50%,病害出现了流行频率提高,普通甘蓝型和杂交油菜发生加重的特点。 一、偏重发生原因 1.连作严重 近年来,我县油菜面积扩大到50~60万亩,油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甘蓝型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植物,分布广、栽培面积大。我国油菜主产区在长江流域,一般为秋播春收。在油菜生产上经常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减产15%以上,严重的甚至减产50%。1.早衰的表现返青(缓苗)后的正常油菜每隔10天左右会长出一片新叶,但早衰的油菜叶芽发育缓慢或停滞,14~16天才长出1片新叶,且  相似文献   

11.
<正> 驻马店地区是我省油菜主产区,其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70年代初引进甘蓝型油菜品种,到1981年,全区油菜面积由原来每年10万亩扩大到约100万亩,年平均亩产由15公斤提高到70公斤。1981~1991年的10年间,每年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20~150万亩,年平均亩产63.25公斤(26~104公斤),产量徘徊不前、不稳。针对这一地区油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是影响油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为5%~30%。  相似文献   

13.
临夏州油菜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油菜产业优势、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油菜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是:积极推广双低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促进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油菜观光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是四川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稳居全国前三。稳定发展油菜产业,对满足省内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保障国家食用油有效供给和战略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油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2008年以来,依托四川油菜创新团队技术支撑,在全省油菜生产重点县广泛开展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选择了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比较大宗食用植物油的品质特性,以及分析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与供给、油菜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明确了我国油菜生产在我国植物油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油菜生产是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的根本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措施:加强油菜相关研究,着实解决我国油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规范种业市场,促进我国油菜种业健康发展;加强油菜籽的加工研究与利用,提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的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油菜生产历史较短,但国家对油菜生产比较重视,有关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比较得法。因此,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油菜生产和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油菜生产基本情况澳大利亚的油菜与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通常在秋季播种(5月份),应用的则为春性油菜品种,收获期为初夏(11月份),西部收获期比东部早。澳大利亚除了北澳和昆士兰州外,其他各州均种植油菜,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是油菜的传统产区,而西澳则是双低油菜发展最快的地区。影响澳大利亚油菜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年降雨量,年降雨量在325~750mm之间的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7.
《农业质量标准》2004,(3):44-47
我国加快“双低”油菜系列标准修订工作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首届油菜交易会上,农业部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将尽快制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系列“双低”油菜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20~25项,包括长江上、中、下游“双低”油菜带生产技术规程3~5项,产地环境3~5项,检测技术标准6~8项,产品标准6~7项,加工技术规程2~3项,使“双低”油菜生产、加工及贸易有标准可依,为提高“双低”油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菜籽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依据及技术支撑。我国首个脐橙国家标准将出台针对我国有脐橙产品而无国家统一技术标准的被动局面,为提高国产…  相似文献   

18.
油菜病害要早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病害的防治是油菜生产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如果病害大发生后再用药,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油菜霜霉病、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两种重要病害。其防治措施如下:一、油菜霜霉病霜霉病是油菜的一种常见病害。此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导致叶片枯死,花器变绿肿大,不能结实或结实不良,影响菜籽的产量和出油率。油菜霜霉病除为害油菜外还  相似文献   

19.
<正>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病率为10%~30%,自98年以来,已连续大发生几年,一般田块减产20%~30%,重病田块几乎绝收,病害出现了流行频率提高,普通甘蓝型和杂交油菜发生加重的两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陕西省油菜生产及其育种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陕西省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在种、管、收上多年来没有大的进步,一直延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加上小面积的生产,限制了它对新技术的采用和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由于种植油菜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种油积极性不高。解决的途径是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实现油菜的全程机械化。目前在农机方面,油菜机收的难点,瓶颈已经突破,机械的种、管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在农艺方面,主要是选育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也已育成,为实现油莱的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作者认为:我省高油育种走在了全国的前面,高油品种的生产开创了我国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一步,而油菜的全程机械化将实现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二步,如能大力推进油菜生产的机械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