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滨水缓冲带研究的意义、功能以及北京地市滨水缓冲带的现状,探讨了河岸带类型、缓冲带位置、植物种类、缓冲带宽度等因素在北京市滨水缓冲带设计中的影响,提出了滨水缓冲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滨水缓冲带研究的意义、功能以及北京地市滨水缓冲带的现状,探讨了河岸带类型、缓冲带位置、植物种类、缓冲带宽度等因素在北京市滨水缓冲带设计中的影响,提出了滨水缓冲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水源、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城市滨水区盲目地、不科学地建设引发了一系列关系到滨水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今,这一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不合理、防洪工程存隐患、污染物排放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生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些恢复滨水生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结构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滨水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景观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滨水区植物景观历史发展、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滨水植物种类调查、群落结构分析、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其设计理念包括生态理念、低碳理念和水墨画理念。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存在着对地域性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研究较少,对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建立真正实用的滨水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60-8162
强调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根据滨水植物景观的特点进行问题分析,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滨水景观植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荆门市凤凰湖滨水公园良好的湿地自然环境,并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配置模式方面具体分析了凤凰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研究了其植物景观营造的策略,强调只有充分研究凤凰湖湿地的特点,根据滨水特性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才能保证滨水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才能促使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从而为荆门市凤凰湖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创造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了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环境影响因素,阐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为缓洪护岸、截污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前,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来物种入侵、大量硬质工程建设和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等。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技术应根据不同河岸带的特点和功能来确定,并加强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管理。未来研究应集中于:①开展河岸植被缓冲带遮阴效应的过程及机制研究,根据遮阴效应的研究结果,讨论遮阴的利弊问题,以及遮阴效应与缓冲极端气候的联系。②开展极端气候条件下生态功能研究,利用模型模拟极端气候条件下(暴雨、干旱等)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截留减污效应,为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③开展景观和流域尺度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和各气象站点数据,从景观和流域尺度研究自然和人为活动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影响,探讨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治理和管理模式。④建立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应用数字化手段对河岸植被缓冲带实时监控,结合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综合评价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参43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滨水景观之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滨水景观评价的目的、目标和概念出发,对当前国内滨水景观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目前在城市滨水景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主观评价的介入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对滨水景观主观评价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草本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滞留效益及其最佳宽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营建河岸缓冲带提供依据,研究了冰草、高羊茅、披碱草、紫花苜蓿4种草皮缓冲带对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缓冲带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冰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高,紫花苜蓿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低,相差9.8个百分点。4种缓冲带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达79.31%,高羊茅缓冲带对TP的削减率最高,紫花苜蓿最低,相差13.56个百分点。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当总氮去除率达50%时,4种草皮缓冲带所需的最佳宽度,计算结果分别为冰草缓冲带7.17m,高羊茅缓冲带8.08m,披碱草缓冲带6.89m,紫花苜蓿缓冲带8.84m。  相似文献   

12.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mg/L和0.4727.22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方法是顺从自然、兼顾生态景观与区域发展的滨水建设模式,对恢复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近自然”滨水绿地的概念、特点入手,对江、河、湖、渠和湿地等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湿地缓冲带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缓冲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水体净化功能。基于国内较少开展自然湿地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选取扎龙湿地湖滨湿地缓冲带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的剖面变化判断水流的方向,同时利用氯离子作为示踪剂验证剖面水体来自同一水源。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水体中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去除效应,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1%、84.6%。缓冲带内的湿地植物量较小,决定了植物吸收并非氮磷去除的主要机制。根据溶解有机碳和重碳酸酸根的变化,认为反硝化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剖面末段处的浅水位和相对茂盛的植物,使其具有相对较强的脱氮能力;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剖面起始处较高的磷浓度使其具有较高的磷去除能力。因此,利用并强化湿地缓冲带的自然净化能力有助于控制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静  许克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5-15497
强调了滨水空间的复兴与开发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活力、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将使用后评价引入滨水空间的研究,以弥补传统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以及对实际空间使用关注不够的缺陷,能够为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这一具体地点的调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推广这一方法,以期在滨水空间这种城市重点地段的开发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冰草、炸酱草、披碱草、白花三叶草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氮、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缓冲带对径流中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在30%以上,披碱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高,冰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低,差值达6.69个百分点。4种缓冲带对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达73.64%,全程炸酱草缓冲带对SS的削减率最高,白花三叶草最低,差值为12.8个百分点。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当悬浮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达60%时4种草皮缓冲带所需的最佳宽度分别为冰草缓冲带9.77m,炸酱草缓冲带10.69m,披碱草缓冲带12.25m,白花三叶草缓冲带15.01m。  相似文献   

18.
以漯河市沙澧河流域景观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沙澧河流域滨水绿地景观演变的研究,揭示漯河市城市发展对滨水景观的影响,以为改善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环境、完善区域生态绿地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唐梦雪  谭春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17-4919
在分析国内外滨水旅游开发与研究现状及上海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开发的意义,进而提出上海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近年来滨水植物的有关概念、分类、选择与配置、景观评价的研究成果及现状,指出滨水植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今后滨水区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