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解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左右,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1发病特点鸭疫里默氏杆菌可引起鸭、鹅、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间没有交叉保护,严重制约了该病的防制.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的研究历史、我国血清型的研究现状,探讨了3种血清分型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饲料转化率下降,严重影响蛋鸭产蛋量和肉鸭生长,已成为制约养鸭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流行病学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较多发,各品种的鸭都可以感染此病,感染率高达90%以上。该病主要感染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死亡率高,发病率高,淘汰率高,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情况,对徐州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徐州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占鸭病门诊的比例为20.95%,发病日龄主要分布在8~49日龄,而18~32日龄的感染率最高,发病率一般在5~20%之间,病例死亡率在4~6%的为多,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全年表现出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4月与8~12月,又以9~11月份为最明显。另外,通过调查还分析了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易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鸭浆膜病(也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笔者曾于2000年首次从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病锥鸭中分离得到2株病原。并证明该地区的雏鸭中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随后于2006年至2007年在红河州的建水、石屏、元阳、  相似文献   

8.
吴坤 《农家致富》2023,(4):38-39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导致的一种侵害鸭、鹅、火鸡及其他鸟类的细菌传染病,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以叶县龚店乡楼马村发生的一例小鹅瘟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为例,介绍了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并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鹅瘟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瑜 《乡村科技》2022,(4):76-7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养殖人员和兽医需要了解其流行情况、病原、血清型、耐药性等,结合疫病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麻痹,因该病易发、难治且发病率、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广大的养鸭地区多数商品肉鸭场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是造成肉鸭死亡和胴体废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诊某鸭群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PCR,最终确诊该鸭群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通过对送检的4只鸭子肝脏与脑组织取样接种TSA(+5%胎牛血清+1%NAD)培养基,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对大肠杆菌高敏药物有恩诺沙星,对鸭疫里默氏杆菌高敏药物有头孢噻呋钠和恩诺沙星.  相似文献   

13.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特征性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输卵管炎等,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笔者于2017年9月接诊一病例,经临床诊断和实验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禽类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败血症感染,主要引起各种炎症,目前已成为养鸭业重点预防的传染病之一。本文就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从江苏省镇江市发病的鸭场和扬州市发病的鹅场各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从镇江市发病鸭分离的细菌为XV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从扬州市发病鹅分离的细菌是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同时感染10日龄的试验鸭和试验鹅,出现攻毒鸭和鹅的100%死亡率,说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王存连  贺祥  张建  徐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83-4984
[目的]为寻求能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减少抗生素残留奠定基础。[方法]从某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分离到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探讨中药制剂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并将其与氟甲砜霉素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对感染里默氏杆菌的雏鸭的有效治疗率为82.5%,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对发病雏鸭的治疗效果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发挥药效的时间较晚,但其治疗效果却稍好于氟甲砜霉素。[结论]双炎散制剂在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蜂胶灭活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为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从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分离鉴定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制备了蜂胶灭活疫苗,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用于鸭场免疫,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鸭败血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综症,曾被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害.在农村养殖户中因鸭舍建造不规范、卫生条件欠缺、防疫水平差等原因造成流行.该病感染率高,常因不能正确诊断治疗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