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品种嫩单15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嫩单15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5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5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和单穗重逐渐减少;群体密度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中等偏上的水肥条件下的适宜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嫩单18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8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8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单穗重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减少;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产量显著增加;种植密度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中等偏上的水肥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云南省审玉米新品种红单5号在中、高海拔地区合理施肥条件下,配套5种不同植密度,探索山区、半山区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5号在合理施肥基础上,种植密度在5.76万株/公顷之下,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以5.76万株/公顷密度处理产量最高,达9111.0千克/公顷;种植密度超过5.76万株/公顷,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呈现负相关。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与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新品种金穗1203为试验材料,研究定西市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主要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长、穗粗、穗粒数等性状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在密度67 500株/hm2时最高,其次为60 000株/hm2。在该区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金穗1203种植密度宜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30-134
选用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种植6万株、6.9万株、7.5万株、8.25万株、9万株共5个密度,于拔节期叶面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0 mL/hm~2,研究化控处理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每公顷种植8.25万株的密度条件下,化控剂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1 154 kg/hm~2。化控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植株倒伏率,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九圣禾研究院黄淮海区域即将审定新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特开展种植密度对不同新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个玉米新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82 500株/hm2时达到最大;(2)新单58、新单65和新科891适宜密度均为90 000株/hm2,新单61和九玉Y02均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适宜种植密度,设计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玉308在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1 706 kg/hm2;株高和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穗长和穗粗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秃尖长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4个重要玉米新组合为材料,进行两个密度5000株/亩、6000株/亩的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在不同密度条件下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数据分析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株高、穗长、穗粗、百粒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产量、秃尖长则表现增加的趋势。单一组合A17601、A17609、A17614与对照郑单958相比在两个密度条件下均增产明显。这些数据为耐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玉米J糯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3号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开花后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衰减迅速,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成熟期差异不大,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保绿性好;鲜穗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0 022.0 kg/hm2,商品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商品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J糯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针对三个玉米杂交种,设置三个不同密度水平,即:C1为60000株/hm2、C2为67500株/hm2、C3为75000株/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及单位产量的影响。三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株高、穗位也逐渐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吉东75公顷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67500株/hm2密度时其产量为最大值;吉东718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降低,密度为60000株/hm2时其产量最高;吉东804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低的趋势,其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玉米宽行双株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15年开展了本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在同一试验点,等行单株种植、等行双株种植和不同种植量条件下,其各个生育时期和生育期的天数没有变化;不同种植量的株高、穗位、空秆率略有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穗长变短、穗粗变细和秃尖增加的趋势;其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出籽率和单穗粒质量均有减少趋势。宽行双株种植比当地大田常规种植方法667 m~2产量增长25%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在种植密度4.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按照梯度0.75万株/hm~2设9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粗、轴粗和轴重均呈线性减少趋势,秃尖长度呈线性增加趋势,出籽率和产量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影响邢玉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籽率和穗长,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44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玉11、中玉335、雅玉988和凉单10号为材料,以品种为主区,以5个种植密度(3 200株/亩、3 600株/亩、4 000株/亩、4 400株/亩、4 800株/亩)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对4个品种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品种产量逐渐增加,在不同密度种植下各品种表现不同。在西昌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下,雅玉988产量最高,其他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玉335、华玉11和凉单10号。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表现也存在差异,华玉11最佳种植密度为4 800株/亩;中玉335最佳种植密度为4 000~4 400株/亩;雅玉988最佳密度为4 000~4 400株/亩;凉单10号最佳种植密度为4 800株/亩。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新品种玉农76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减,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双穗率、穗粒重、百粒重则逐渐降低,出籽率和穗行数相对稳定。玉农76在中等肥力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高肥力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23-1126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以苏玉29号为材料,研究夏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与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单产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鲜穗商品性则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和穗位随着密度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苏玉29号种植密度在6.00万株/hm2时,株高适中,产量较高,鲜穗商品性较好、效益最高,抗倒性较好,是该品种在海门市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