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西部含氟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要解决的环境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环境,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盐碱地现状、改良技术以及各灌区现状3个方面阐述了吉林西部盐碱地开发现状,探讨了吉林西部土壤氟化物高背景值在盐碱地改良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为后续合理利用盐碱地、优化盐碱地的改良措施和更好地控制灌区排水中的氟化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白刺是优良的抵御风沙植物,适合在盐碱地生存,特别是碱地,同时,白刺制也非常耐干旱,是干旱和沙漠半沙漠地区的良好成群植物。果实可入口,种子可榨油,丰富的枝叶可作饲料和入药,是不可多得的绿色果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而白刺栽植机具的开发为白刺大面积种植带来便利,从而为盐碱地和荒漠地带的生态环境改良带来希望。吉林西部荒漠化土地中,盐碱化土地不仅分布面积大,而且盐碱化程度也较重,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村生活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该地区机械化种植白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吉林西部近期盐碱地变化趋势,以吉林省白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解译分析该区盐碱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其未来演变进行情景模拟。结果发现,近14年来吉林西部白城市的盐碱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净减603.39 km2,年均减少1.12%;景观分离度指数增加,景观分形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蔓延度指数均有所下降;该区盐碱地景观斑块结构变得简单,部分斑块因面积缩减而彼此分隔独立;未来6年内白城市盐碱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但速度放缓,减少区域集中于乾安县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盐碱地开发为耕地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在开发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盐碱地盐渍化程度反而加重。本文针对黄骅市盐碱地,采用比配法和最小因子法筛选出适合开发为耕地的盐碱地,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影响宜耕盐碱地开发的限制因子,并对其开发难度进行分析,为盐碱地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今后5年,吉林省将投资15亿元治理46万hm^2盐碱地,并着重发展十大类盐碱地生态经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经成了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目前吉林省10个贫困县有5个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盐碱化是西部经济贫困的主要根源。自2002年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有50.3万hm^2的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占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6.
宁夏地区未能利用的土地普遍贫瘠,而且盐碱偏重。为改良和利用盐碱土地资源,引进和利用耐盐林木良种进行造林绿化实践,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造林地土壤盐碱状况,总结盐碱地造林绿化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盐碱地造林绿化质量,为宁夏地区未来盐碱地造林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30年四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1995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土地利用状态转移矩阵对四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四平市的草地、沼泽地、盐碱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其次为林地和水域面积,耕地面积增加明显。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变化速率快于北部和东南部地区。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变化最大,并逐渐向中部地区递减,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空间变化最小。土地利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将吉林省西部地区作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取吉林省西部地区1975年与2013年2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数量和类型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方面,全面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揭示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盐碱地的增加与草地、沼泽地的减少,人类的盲目开荒导致草场面积的大范围减少;吉林省西部地区耕地相对变化率最高,多数在100以上;同时,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1975年的242.1增加到2013年的246.1,说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干扰程度日趋严重。吉林省西部地区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年变化速率在0~3%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在进行苏打盐碱土地改良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吉林西部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对苏打盐碱土地改良可能提供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与苏打盐碱土工程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打盐碱土改良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从改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经验和成果。同时,提出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未来十年,在全国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将面临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亟需探索科学、合理的用地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阐述西部地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基础上,分析规划对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以资源紧约束、建设用地供给有限为前提,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用地策略,为西部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借鉴,对破解土地供需难题,促进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谷子产业在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依靠其耐贫瘠、耐旱、对水分利用较高的特点,广泛被种于土地贫瘠且干旱地区,成为当地的主要作物。在小麦和大麦早熟地区,在其收获后可复种早熟的草谷子,谷子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本论文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的种植提供参考,从而可以促进谷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用地矛盾,合理开发土地,评定环渤海盐碱土地的宜耕性,首先筛选土地生产功能的主要影响指标,建立生产功能评价指标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构建土地生产功能加权指数和法评价模型,进而在辨析土地生产功能与盐碱地宜耕性逻辑关系基础上,利用盐碱地生产功能评价结果确定土地宜耕性,结果表明:黄骅市盐碱地中较适宜作为耕地的面积最大,达到12 862.42 hm2,高度适宜作为耕地的盐碱地也达到了9 455.74 hm2,说明黄骅市盐碱地开发为耕地的潜力很大。本研究为环渤海盐碱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方法,为河北省近滨海盐碱土区的高效开发、合理使用提供了实践依据,对构建社会、经济及生态相协调的盐碱地利用格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试验总结出吉林省西部地区种植碱茅改良盐碱地技术,详细阐述了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播种、灌水、施肥、防除杂草、牧草利用等技术措施,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碱化是全球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中国的盐碱性土地面积巨大,分布广泛,且类型繁多。及时治理与合理管理盐碱地资源可以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分布及现状,对比盐碱地改良方法和对策,分析了盐碱土地现有改良方法的优缺点,并为未来盐碱地更好的利用、改良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睿 《甘肃农业》2012,(12):64-65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及大开发热潮的西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因开发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当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联系着地区建设速率、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从J市再造新城区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入手,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从而确保该地区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新增长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吉林西部农业生态景观格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原理,设立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适宜性、景观格局优先发展和约束条件等景观格局转换规则,并且基于GIS空间数据处理和数据空间分析的功能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依托MATLAB平台编程构建了景观格局空间优化模型,即LPSO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吉林西部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的优化,为吉林西部农业景观格局空间分布趋于合理,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稻种植,结合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提出解决盐碱地种植水稻面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及大开发热潮的西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因开发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当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联系着地区建设速率、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从J市再造新城区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入手,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从而确保该地区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新增长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农科院引进推广的羊草、罗布麻、紫花苜蓿等3种牧草,非常适合我国西部地区沙、盐碱地开发种植。近几年来,在吉林省各地的沙、盐碱地种植这3种牧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改良了盐碱地,发展了草业经济,还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这3种牧草对居住在西部沙、碱地区的农牧民发展畜牧业、治碱、治沙十分有利,前景广阔,值得大力引进推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