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提炼傣族文化以及密切相连的小乘佛教文化内涵,融入当地热带雨林风光、湿地环境景致,创造具有植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模式滨水生态景观,融汇了傣族生产、娱乐、歌舞、音乐、美术、宗教、工艺、婚庆等活动内容的文化精髓,向人们阐释了景观多元化如何与地方特征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选址、布局的特点,通过调查寺院周围绿化树种,探讨了其配置方式及形成的园林植物景观,总结了傣族佛寺建筑的园林植物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傣族与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民族森林文化,如傣族传统的生态观、宗教信仰等。本文从铁刀木文化、贝叶文化、龙山文化和稻作文化4个方面综述了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对当地植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外生态村建设经验对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筑规划、文化体育与社区文化的构建、与旅游的关系以及生态农业等方面阐述了国外生态村建设的经验,结合海南省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的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路,以期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74-275
傣族的餐饮文化是傣族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家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被保留下来,这些特征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的饮食文化,不仅传播着傣族佳肴,傣家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将傣族特色餐饮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起源与傣族生存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傣族龙舟包含了傣族人对英雄的悼念、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记录了西双版纳傣族木制龙舟的建造流程,希望以此保护具有傣族特色的木制龙舟的建造技艺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现状,以海口市龙华区为例提出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乡土文化为视点,以统一规划为前提,精心打造精品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收富民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实现由文明生态村向旅游文化名村转化;以保护生态为原则,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旅游功能建设上找突破口,抓好典型,推动文明生态村旅游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天津市生态村的组织,阐述天津市生态村的技术特征,探讨了生态村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村为例,对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朴门永续设计下的澳大利亚彩虹之境生态村和水晶河生态村为例,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维度总结朴门永续设计在文化构建、可再生能源应用、食物生产和村庄布局规划中的作用与方法。朴门永续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为生态村建设的主要方法之一,将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白族园林风格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受本民族宗教传统、儒、佛、道、汉文化及其服民族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园居风格,以大理白族的岗貌,寺观,园林, 庭院,民居,村舍文化,建筑装饰、植物及其风貌,石、水运用等为研究内容,探索白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剖析白族园林的演变及其形成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方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81-12382
述评了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植物资源、民居建筑、人文环境、新建的景观设施,总结出其中的乡村旅游景观特色以及乡村民俗旅游活动,为新平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对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的推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4.
陶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56-15257
笔者在分析现有乡村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论述了其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性、文化性、原真性和独特性4个资源特征,以及城市依附型、景区依附型、交通线路依附型和偏远的特色村镇4种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15.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96-12098
民族村寨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笔者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星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58-6160
以实例分析为主,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生活方式等6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为今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傣族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包括自然生态保护观念、稻作观念、建筑观念、生育观念、生死观念、道德观念等.提出应适度弘扬傣族生态学观念,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花腰傣猫猫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文艺形式,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性与族群性的村寨文化表征。在花腰傣村寨传统的生活中,它作为祭祀仪式的一部分,与花腰傣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猫猫舞也在发生演变,主要是祭祀的功能逐步弱化,而展演艺术和休闲健身的功能却在不断强化,既深受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又坚守着自身独有的文化内蕴,在不断构建新的民族村寨和谐文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建水团山古村地理、历史、现状的调查,从村落选址、民居建筑、汉彝相容的文化、图腾崇拜、"百忍"宗族文化和田园乡土文化等方面分析团山古村的物态景观环境和文化景观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