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今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在高校中不仅要重视环境专业类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普遍展开和环境伦理观的培养.通过对校园环境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提出完善高校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特色与创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特色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特色的追求.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立足校情,以彰显自身特色作为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点,其中特色思想是前提,特色目标是导向,特色环境是基础.同样,地方高校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就是地方高校形成和保持自身特色的过程,而其办学定位决定其创新主要表现为其培养人才的"新",只有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又是地方高校特色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背景,研究“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显示,依托于大气科学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满足综合性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但只有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对口的工作.因此,应在协同创新环境下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出拥有坚实气象知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领军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及三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环境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主观环境可以分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环境、大学生接受性环境,客观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只有通过创设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主观环境和优化道德意识培养的客观环境等,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学习环境因素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习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高校良性学习环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环境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总结高校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并就如何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高校评价面临着从传统环境转变为互联网环境。以环境变化为高校评价变革的检视起点,深入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变革及实现路径。[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变革,进而探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数据、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变革,研究探讨互联网高校评价变革及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阐明高校评价如何变革,确定各级要素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模式、建设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平台和加强培养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人才,为推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新的高校评价生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与阅读的关系,指出图书馆闭读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建立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加强阅读服务、培养阅读文化;打造和谐的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