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42-243
安徽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环境、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缺乏健全的制度法律法规设计以及科学管理手段,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地区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专业人员队伍缺乏等问题。为此,须从制度、理念、法治等方面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我省民众的素质,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乃至整体社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旨在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农村自然生态。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的产业、经济等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在人居环境、自然生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大力实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就如何做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农村生态发展,确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加强科技创新,重视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制度,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土地利用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健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此,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强化产业规划,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引领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抓手。河南省嵩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当前嵩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没有健全的基础设施、环保力度不够等问题,需采取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坚持生态立县等措施,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生态意识是把环境保护化为每个人自觉行动的前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需农民作为生态主体参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生态意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当前,农民总体生态主体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这既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有关。要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创新、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生态意识培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深刻内涵在于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快速实现乡村振兴。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仍然需要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民参与程度低、专业化人才匮乏等一些困难,且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缺失,农村地区广大民众缺乏生态意识。因此,在中国国情下,农村社区治理需要深入挖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并逐步健全法律法规,积极培养农村广大民众的主体意识,全面推动农村地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农村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和地方政府生态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不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关.分析提出应做好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用、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肇庆市广利镇砚州村是珠三角边缘区的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结构的空心化、宅基地的空心化、村民参与的空心化、农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出现了农村青壮年及精英流失,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农村内部虚置,农村管理无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没落,农村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土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土地抛荒,加剧社会矛盾;农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落后,生态宜居难以实现等问题。直面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凋敝格局,为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构乡村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宜居社区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塑乡村文化魅力,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队伍青黄不接,农村文化"沙漠化"、"异化"现象严重。改变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弱势"状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路径三:着力基建补“短板”【战略导向】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扎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的技术水平、文化、制度等软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和土地资源等因素探讨了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提高城市技术水平、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城市制度建设、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措施来发展城市经济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通过坚持协调发展、坚持产业融合、坚持富村惠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文化铸魂、坚持共治善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短板明显、"三农"人才缺失严重、乡风文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吴江区需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培育"三农"人才队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制度政策集成改革,加快公共服务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系统化探析,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大、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完善生态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提高和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体系健全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安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娱乐单一、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破解阻碍秦安县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让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和弘扬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村生活丰富化;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发挥三者的功能和作用,让农村治理体系健全化。达到将秦安县乡村建设成一个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乡村生态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向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意义重大。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乡村生态文化在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增进乡村民生福祉和完善乡村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凸显。同时,其时代价值的实现也面临生态文化素养不高、产品供给不足、建设能力不足、文化体系不够完善等困境。因而提出加强生态文化教育、优化生态文化供给、完善生态文化参与、健全生态文化制度等实践路径,让乡村生态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实践力量,但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着基层干部认识不够、农民思想意识偏差、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自身的作用,同时增加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发展经济,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决策,通过实施多项战略部署,达到对农村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态问题的解决面临一定的瓶颈,环保理念的忽视、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偏远的地理环境,这些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形成了阻碍,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基于此,本围绕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22-87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无疑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要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解决农村文化。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农村文化过于单调。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地方特色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村文化载体;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加快建立艺术院团常下乡的长效机制;加强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宁夏农林科技》2014,(2):58-60,76
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样本,通过分析闽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农村"生态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农村环境监控和执法;凝聚各方力量,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注重统筹协调,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重视科技创新,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