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治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农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写作,对P镇存在的三种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结合各种治理力量,使农村环境治理实现最优化,以建设生态宜人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政府部门在协调以上目标冲突时应确保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质量齐头并进。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凭政府部门的单一行政权力发挥作用,还需要社会与市场中各种力量的协同作用,加快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合作治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治理主体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陕西省在全国农村环境治理中树立起陕西样板,从治理主体角度归纳总结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提升环境治理效果,以及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对陕西省5个县(市、区)10个乡(镇)20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总结出4种治理模式:政府包办型、政府购买型、机构扶助型和农户自治型。从供给-需求和成本-效益等2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政府包办型和"无为而治"的农户自治模式之外,其他几种模式在需求瞄准性方面均有良好表现;政府包办型成本高、效益低;政府购买型和"有为而治"的农户自治模式成本低、效益高;机构帮扶型成本低、效益不确定;"无为而治"的农户自治模式成本低、效益低。提出优化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针对不同治理内容和环节采取不同模式,协同采用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E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该镇人居环境治理现状。经过不断治理,E镇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中可能存在村民参与积极性、相关政策、基础设施、专业型人才、资金及产业优势等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坚持多方合作治理、完善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拓宽筹集资金渠道、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积极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等策略,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地农村积极开展环境治理。通过对江苏省 96个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从环境治理模式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践,政府和村干部仍是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主要主体,社会力量、村民和企业参与度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社区的政策支持,同时通过重塑农村社区共同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以及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农村环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村垃圾产量也日益激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涵盖前端分类、中端清运、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着前端垃圾分类内无动力、外缺助力,中端垃圾清运设施不完善,末端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垃圾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问题。麒麟区作为曲靖市的中心城区,所辖东山、越州、茨营3个远郊镇,珠街、沿江、三宝3个远郊街道,南宁、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了政府、第三方企业和农户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合作行为达成的均衡条件,并通过实验经济学加以仿真验证,发现企业是否采取认真治理行为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监管与惩罚力度,政府高于企业治理成本的罚金可以规范企业的治理行为;政府的重视行为条件与企业的治理行为和农户的参与决策概率有关。并提出探索农村环境治理和农户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模式,在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的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积极引入农户在环境治理环节的参与机制,引导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决策、建设以及维护等环节,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对“生态宜居”要求的积极回应。通过调查四川省遂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举措,了解到遂宁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治理资金不足、环保意识欠缺、治理主体多元化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现实困境,从治理主体、治理资金及治理机制等角度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期为遂宁市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69-27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重效率,轻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尤为严峻。农村环境治理存在主体职能、价值理念、资源共享等碎片化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解决地方政府治理社会实践中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借此,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范式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构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创新治理价值观念,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综合长效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政策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我国乡村环境存在污染来源多样化的特征,农业生产、生活、工业与外源性污染导致水、土、大气、固体垃圾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城乡环境治理不平衡、城乡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经济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乡村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多管齐下,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大监管与服务力度、实施一批环境修复重大工程、发挥乡村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相对落后。政府环境规制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主要手段,其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程度关系着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农户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中的主要主体之一。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准回归与倾向得分匹配,构建政府环境规制的反事实框架,研究政府环境规制对农户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规制能够提升农户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农户环境治理的意愿,影响效应为29.2%。因此,本文提出发挥环境规制促进作用的措施,助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村环境治理的传统技术缺乏高效性和针对性,导致整体治理效果欠佳。在TREELT环境治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TREELT环境治理技术。要分析自然环境的治理重要因素,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环境综合评估指标,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实际状态完成评估,获取相关的参数。通过应用静态塔逻辑结构建立完善的TREELT环境治理模型,将向量参数导入后能够获取准确的环境集中评估分析值,从而能够实现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这一技术相比传统的治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我国的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同国家的污染治理模式有不同的适用体制,同一个国家内部的治理模式也不同。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发展背景、基本架构和模式效益,总结出这些模式对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的启示,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问题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总结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治理效果,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足,基层管理机构缺乏统一、长效的管理机制,且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等。纠其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及农民自身的价值观局限性所致。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从根本上提升村庄的规划质量,加强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农村基层建立常态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丰富资金渠道,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等。通过这些措施可全面提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浙江永嘉县农村进行调查,发现在其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农村环境治理规划滞后、资金投入和治理设施依然欠缺、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和管理制度、群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明显不足等问题,随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和对策,能够解决永嘉县各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改善其生活和生产环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境问题也愈发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生态家园项目的环境治理成效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认为:广西生态家园项目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表现在减少森林砍伐;降低化肥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等。但仍存在生态循环链条短、以及宏观支持不足等问题。据此,本文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环境保护综合素质、加强环境治理技术支持以及建立生态农产品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村环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愈加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逐渐成为重点工作任务,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北京市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开展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等方面,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在当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能源使用、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村民生态环保理念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少参与式治理制度、农户缺乏积极性等现实问题。基于此,从增强农户环保意识、实现农户参与式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提出优化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对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农民参与意愿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制度建设、社会资本与行为表现等对农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资本、扩大公众参与权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农业生产、生活垃圾以及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尽管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但由于尚未形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中心理念,污染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政府的决心不足与职能不清,未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农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够等问题。采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主体,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是实现高水平、高层次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分析晋江市在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中的取得成效和尚未解决、改善的问题,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福建省晋江市的16个乡镇(街道)的76个试点村(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晋江市农村的人居环境展开实地调查,研究晋江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晋江市政府通过环境整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水平,但也存在着村容建设同质媚俗、环境治理主体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将村容建设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