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启存  冯晓宇  蔡丽娟  许宝青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42-17943,17948
[目的]分析评价杂交鳢及亲本对病原菌的抗病力水平。[方法]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方法,开展了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对两种病原菌的抗感染试验。[结果]以嗜水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9×108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乌鳢与斑鳢间,且差异均不显著;以诺卡氏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7×109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0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斑鳢与乌鳢间,且差异也均不显著。[结论]高浓度感染时,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对3种鳢鱼均有极强的致病性,108 cfu/ml菌液浓度时,3种鳢鱼死亡率达100%;不过低浓度感染时致死率明显减弱,且不同品种对病原菌的耐受力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杂交鳢( Hybrid snakehead)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鱼类,为摸清杂交鳢弹状病毒 (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 HSHRV) 的感染状况,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对珠三角地区养殖的杂交鳢弹状病毒病展开调查。【方法】对繁育阶段的杂交鳢 亲本、鱼苗、水样进行随机采样;养殖阶段则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随机采样,并在病害暴发时采样。监测周期内共采集 333 份样品,每尾鱼经无菌解剖后,取绿豆大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混样,保存于液氮中,用于提取 RNA;以反转录的 cDNA 为模板,采用 qPCR 技术进行 HSHRV 检测。【结果】感染 HSHRV 的鱼体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游动、打转,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和鱼鳔充血发红或肿大;qPCR 检测结果显示,333 份样品的 HSHRV 平均阳性率为 13.21%,阳性样品主要集中在4 - 11 月,其中,8 月份的样品阳性率高达 23.91% ;养殖阶段的 HSHRV 平均阳性率(17.01%)显著高于繁育阶段的平均阳性率(3.26%);从鱼体规格来看,HSHRV 最易感 10 cm 以内的鱼,阳性率高达 32.20%,主要在 3 -9 月检出;HSHRV 最不易感 20 cm 以上的鱼,阳性率低至 9.52%。【结论】明确了繁育阶段和养殖阶段以及不同养殖规格杂交鳢的 HSHRV 阳性率,为深入了解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流行规律提供参考,以期为养殖过程中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养殖条件下,对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在(30.5±0.5)℃水温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2 mg/L呋喃西林药浴杂交鳢苗种2 d.药浴期间于0.5、1、2、4、8、12、24、48 h取样,停止药浴后于0.5、1、2、4、8、12、24、48、96、192、288、384、480、720、960、1 200、1 440、1 920、2 400、2 880 h取样,采用液-质联用(HPLC-MS)方法测定杂交鳢肌肉中SEM的含量.结果显示,药浴期间0.5~48 h,肌肉中SEM质量分数从(32.58±2.82)μg/kg逐渐升高至(175.92±18.49)μg/kg;药浴结束后的SEM质量分数经测定于1 h达到最高,为(108.00±5.86)μg/kg;药浴结束后2~48h,苗种体内SEM质量分数维持在(53.60±4.90)~(69.21±5.71)μg/kg,48 h后显著下降,至60 d后已低于检测限0.25μg/kg.鱼体肌肉中SEM的平均消除速率为0.089μg/(kg.h).结果显示,在该试验条件下,鱼体内SEM可在60 d后代谢消除.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相似文献   

6.
以闽香鳢及其亲本乌鳢和斑鳢为材料,取头肾做3种鱼的染色体组型图,发现闽香鳢染色体数为45,是亲本配子染色体数之和;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闽香鳢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3m 6sm 36st,t,臂数NF=54,个别染色体可分辩出其来源。研究表明,闽香鳢遗传了其父本、母本各一套的染色体(n),是斑鳢与乌鳢的杂交种;染色体数和闽香鳢1号特异染色体可做为闽香鳢的鉴定指标。随机取样发现子一代闽香鳢存在性腺发育Ⅲ期以上的雌性个体,而未发现有性腺成熟的雄性个体,可能存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7.
闽香鳢(斑鳢♀×乌鳢♂)及其亲本染色体组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香鳢及其亲本乌鳢和斑鳢为材料,取头肾做3种鱼的染色体组型图,发现闽香鳢染色体数为45,是亲本配子染色体数之和;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闽香鳢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3m 6sm 36st,t,臂数NF=54,个别染色体可分辩出其来源。研究表明,闽香鳢遗传了其父本、母本各一套的染色体(n),是斑鳢与乌鳢的杂交种;染色体数和闽香鳢1号特异染色体可做为闽香鳢的鉴定指标。随机取样发现子一代闽香鳢存在性腺发育Ⅲ期以上的雌性个体,而未发现有性腺成熟的雄性个体,可能存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的鳢,以乌鳢Channa argus(A)、斑鳢Channa maculate(M)和杂交鳢(乌鳢♂×斑鳢♀,MA)各自进行自交、反交和回交繁殖出的9种鳢为试验对象,养殖90 d后,比较了9种鳢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生长方面,斑鳢的自交组合(MM)存活率为82.33%,显著优于其他组合(P<0.05);杂交组合MA(斑鳢♀×乌鳢♂)和MM的总增重分别为8908、8732 g,明显高于其他组合;MA的特定生长率为0.84%/d,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乌鳢的自交组合(AA)、MM和杂交组合AM(乌鳢♀×斑鳢♂)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22、1.22、1.31,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5)。(2)在免疫方面,MA和AM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为1.637 2、1.613 8 U/m L,高于其他组合;AA、AM和M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63.10、159.09、155.03 U/m L,高于其他组合;AA和MA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7.47、7.48 nmol/m L,低于其他组合;MA和MM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为443.99、410.45 U/L,高于其他组合;而溶菌酶(LZM)和羟自由基(hydroxy radicl)含量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考虑9种组合鳢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发现乌鳢与斑鳢杂交组优于其自交组,自交组优于杂交鳢的回交组和自交组,其中,最符合选育目标的是MA,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杂交鳢是以鸟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相比亲本,具有牛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易驯食膨化颗粒饲料的优势.概括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历史、杂交繁育技术,同时对乌鳢(♂)x斑鳢(♀)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特性、胚胎发育、生长性能、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杂交魴(广东魴♀×团头魴♂)一代的形态性状大多数介于父母本之间.主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有些偏近父本,有些偏近母本,而有些则介于父母本之间;杂交魴一代的染色体核型与母本相同;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EST)不同的同功酶酶谱在杂交魴一代中的表达各异,酶带有些像父本,有些像母本,有些个体同时兼有父母本的某些酶带,或具有父母本所没有的酶带.  相似文献   

11.
运用高通量技术对杂交鳢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与组装,最终获得52 065条unigenes,长度范围201~12 407 bp,序列平均长度为710 bp。从长度分布、GC含量和基因表达量等方面对unigenes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较好。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共鉴定出20 535个CDS,37 324个SNP位点和7 830个微卫星。用6大数据库Swiss–Prot、Nr、Pfam、KEGG、KOG和GO注释杂交鳢转录组unigenes,分别对应有20 955、28 938、19 339、14 052、19 358和18 635条unigenes获得注释。根据GO数据库的注释,可将这些unigenes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共50亚类。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这些unigenes参与了5大类30亚类共268个代谢通路,其中,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unigenes数量最多,有1 716条。  相似文献   

12.
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饵料密度(每毫升0.1个、0.3个、1.0个、3.0个和10.0个)对3种规格(I:0.68 cm;II:1.50 cm;III:3.20 cm)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密度为每毫升0.1~1.0个的范围内,3种规格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当饵料密度为每毫升1.0个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随着饵料密度进一步增加,规格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规格ⅡI、I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饵料密度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各饵料密度组的成活率都很高。规格差异对饵料密度不敏感,3种规格仔鱼的最适饵料密度均为每毫升1.0个。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prey density (0.1, 0.3, 1, 3 and 10 prey·mL−1)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hybrid snakehead (Channa argus × C. maculate) larvae were investigated. The larva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body lengths of 0.68 cm, 1.50 cm and 3.20 cm,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of the hybrid snakehead larvae in all three groups increased with prey density increasing from 0.1 to 1 prey·mL−1.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prey density was 1 prey·mL−1. When prey density was higher than 1 prey·mL−1, SGR of larvae in Group I (the larvae of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decreased, 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ose of Group II and Group III. The survival rates of hybrid snakehead larvae in all three groups were high (91.11%–100%) an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rey densities except in Group I with the highest prey density (10.0 prey·mL−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s. Body size was not sensitive to prey density. The optimum prey density was confirmed at 1 prey·mL−1 in all the treatmen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 26(3): 367–370 [译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残食行为、规格差异和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稚鱼残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交鳢仔鱼全长达到1.30 cm(7日龄)时出现残食.同规格杂交鳢仔稚鱼饱食状况下几乎没有残食现象,而全长2.21cm仔鱼在饥饿状况下表现出了较高的残食率;规格差异越大,残食率越高,全长比为0.57:1.00、0.50:1.00、0.39:1.00的3个试验组的残食率分别为18.35%、46.65%、61.67%,差异显著;饵料缺乏时的残食率显著高于饵料充足时,全长2.21 cm杂交鳢仔鱼饲养7 d,不投饵和饱食情况下的残食率分别为46.67%和1.11%,差异显著;以日投喂率0%、5%、15%饲养杂交鳢仔稚鱼(全长比为0.50:1.00)5 d,残食率依次为83.33%、35.00%、3.33%,差异显著.可见,规格差异和摄食状况对杂交鳢仔稚鱼的残食都有显著影响.生产上,小个体和大个体全长比低于0.60;1.00时,及时分池饲养是提高杂交鳢仔稚鱼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东省中山市某养殖场的患病濒死杂交鳢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确定病因,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濒死杂交鳢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其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的杂交鳢体内分离获得两株优势菌(ZS2013711-1和ZS2013711-2),根据其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可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iniae)。两株分离菌株对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2.7×105和6.7×105 CFU/g。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林可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杂交鳢是海豚链球菌的一种新发现宿主,生产中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林可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板栗幼苗抗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在水分胁迫进程中,对板栗幼苗叶片水分状况。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MDA(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在胁迫各阶段诸项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与RWC(组织相对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期间SODGSH-Px活性呈下降趋势;中度水分胁迫期间两种酶活性明显增加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在胁迫进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接近重度胁迫时积累最多。  相似文献   

17.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叶绿素及抗氧化酶活性代谢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胡红"为试材,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动态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牡丹中,盆栽"洛阳红"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比地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盆栽"胡红"SOD活性则高于地栽,这可能与种间特遗性有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盆栽牡丹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的抵御及抗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果寡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果寡糖(每kg饵料含量分别为0、0.5、2和4g),连续投喂,分别于试验前1d、试验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检测草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的各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果寡糖添加剂量为2g/kg时各试验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优于其它两试验组,而且其攻毒死亡率最低。因此,从提高免疫力和经济角度考虑,建议果寡糖添加剂量为2g/kg为宜。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伤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分布,有关植物抗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为近10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几种植物抗寒基因的研究途径:抗冻蛋白基因的特性与功能研究、与抗寒相关的脂肪酸代谢途径和抗氧化酶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