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麻疯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麻疯树的应用情况.麻疯树种子油被作为柴油替代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研究麻疯树种子蛋白、枝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根提取物的杀菌作用,对血吸虫和宿主钉螺的杀灭作用、杀虫作用,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凝血和抗凝血作用等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此外对麻疯树的生态作用和经济效益也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五种沙生饲用灌木营养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梭梭、花棒、杨柴、乔木状沙拐枣和毛条5个沙生饲用灌木树种在其生长季节连续采家畜可食部分进行养分测试,表明;5个树种粗蛋白质含一均呈持续下降粗纤维含量呈持续上升型,粗脂肪含量后期增长型,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沙拐枣呈持续下降型,其余4个树种变化平稳;到8月下旬,花棒、杨柴和毛条的营养价值接近于优良栽培牧草紫花芷蓿盛花期含量。5个树种的饲料采收应在8月下旬进行。  相似文献   

3.
8种校园绿化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杀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仁火  蔡朝晖  任国祥  徐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28-9129,9131
[目的]研究咸宁学院校内常见绿化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50多种植物中筛选出几种抑菌作用较好的植物,对其抑菌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樟树、罗汉松、夹竹桃、大叶黄杨、法国冬青、石楠、龙柏、雪松8种植物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较好。[结论]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选择抑菌、杀菌作用强的树种作为高校的绿化树种,有利于绿色高校建设。  相似文献   

4.
植物杀菌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就植物杀菌作用的历史、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在城市绿化、绿化植物选择及植物杀菌作用应用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树种图像识别时会存在类内差异、类间相似的现象,因此导致基于单一人工特征的传统识别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识别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将图像深层特征和人工特征融合的树种图像深度学习识别方法。方法将6类常见树种(樟子松、山杨、白桦、落叶松、雪松和白皮松)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裁剪、水平翻转、旋转等操作,对原始树种图像集进行数量扩增,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本次树种识别实验的图像库;其次,将本文模型设计为3路并列网络,分别选取RGB图像、HSV图像、LBP-HOG图像,从图像像素、色彩、纹理和形状的角度出发,对上述树种图像进行识别。一方面构建适合本文实验的CNN深度学习模型,将训练集样本中RGB图像和相对应的HSV图像作为第1路和第2路CNN模型的输入,进行树种图像深层特征提取;另一方面,对训练集进行高斯滤波去噪和人工提取LBP-HOG特征来代表纹理、形状特征,作为第3路CNN模型的输入。然后,将3路模型各自得到的特征在最后一层全连接层进行汇总,作为softmax分类器的最终分类依据。最后,为检验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利用上述特征和训练集对SVM分类器、BP神经网络以及现有的深度学习LeNet-5模型、VGG-16模型进行训练,对测试集进行识别验证,来比较最终的识别效果。结果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CNN模型,训练准确率为96.13%,平均验证识别准确率为91.70%。基于单路训练的CNN树种识别模型中,RGB图像作为训练输入值时,识别率最高,为75.21%,HSV特征识别率次之,LBP-HOG特征最差;多特征融合情况下,基于RGB + H通道 + LBP条件下,验证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3.50%;RGB + HSV + LBP + HOG组合识别率不增反降,识别率为89.50%。同样的特征或特征组合条件下,SVM、BP神经网络、LeNet-5模型和VGG-16模型所获得的识别率均低于本文模型的识别率。结论基于RGB + H通道 + LBP特征融合条件下,运用3路并列CNN模型,对本文6类树种图像进行识别的识别率最高,克服了在单一特征情况下识别率低的问题,识别效果也非常理想,实现了从大量不同树种图像中自动识别出具体类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风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强园林树种的抗风性研究直接关乎城市绿地体系的生态稳定性。  方法  本文通过对上海常见的25种园林树种的静态拉力实验、树木形态稳定性评价、树木木材测试以及土壤紧实度测量,综合评价了各树种的抗风性特征。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各树种的抗拉力矩与抗拉角度呈对数函数关系;稳定性指数随着树木高度、冠高比、树冠不对称性指标的上升而减小;树木树芯的抗压强度与抗压弯度呈线性关系。  结论  将25种受试树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广玉兰、梧桐、金丝楸、枫香为中心的静态拉力较大、弯曲角度较小的刚性树种,另一类是以银杏为中心的静态拉力较小、弯曲角度较大的韧性树种。   相似文献   

7.
以自我国东北林区11个树种的木材为试材,设置水分饱和20,100℃和气干20℃三种测试条件,对不同树种的试材,分别进行径向和弦向的大变形有压缩试验。以力学试验机,绘图仪,A/D转换器,电子计算机机构成数字化采集系统,连续采集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及载荷数据。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爱军 《河南农业》2008,(23):25-25
一、发生原因(一)小麦根腐病菌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内越冬,农户不重视药剂拌种或拌种粗放,同时由于连作土壤带菌量大,轻视伏翻杀菌作用,造成病菌残留逐年积累。  相似文献   

9.
基于IAWA的3种简易木材识别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手册举例3种简易识别材种方法,分别为泡沫测试、铬天青-S测试、燃烧灰烬测试,通过实验获得56个树种对应的3种鉴别特征。结果表明:56个阔叶材中有9种呈阳性反应、15种呈弱阳性反应、32种呈阴性反应;6个材种呈阳性铬天青颜色反应。在燃烧灰烬测试中,有10种呈亮白色灰烬、14种呈黄褐色灰烬、12种呈其他颜色的灰烬、19种呈带炭的灰烬,只有1种呈成炭。3种简易的木材鉴别方法能够有效收缩树种范围,同时能够为户外或进口原木的现场检验区分近似树种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区薪炭林树种选择、营造技术及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薪炭林树种选择;薪炭林营造技术;薪炭林经营模式。经过引种、田间试验及对薪炭林主要指标的测试,采用综合指标定量选择了直干桉、蓝桉、桤木、圣诞、黑荆为滇中的最佳薪炭林树种;选择了巨桉、窿缘桉、念珠相思、赤桉、苦楝作为干热河谷的最佳薪炭林树种。滇中的营造技术是用百日袋苗造林,水平沟整地,0.5m×2m的造林密度。干热河谷的营造技术是用百日苗造林,底宽60cm,深80cm,撩壕整地,2m×1m的造林密度。经营模式为薪炭林与用材林相结合;薪炭林与经济林相结合;薪炭林与防护林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夏冰  赵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72-16975
[目的]研究3种李属红叶树种新叶和成熟叶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方法]以红叶李(Prunusce Faslfem Ehrh.CV.atropurpurea Jacq)、红叶桃(Prunus persica f.atropurpurea Schneid)和美人梅(Prunus×bliriana‘Meirenmei’)为试材,测定了这3个树种成熟叶和新叶的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并测定了其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红叶桃与红叶李的成熟叶和3个树种的新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oo和16:00,新叶的第1个峰值比老叶提前2h出现,都在14:00出现“午休”现象;而关人梅成熟叶的净光合速率曲线为单峰型,在14:00达到最大,没有“午休”现象;3个树种内老叶与新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间无显著差异,树种间净光合速率日均值也无显著差异。3个树种新叶和成熟叶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一致。3个树种的成熟叶及红叶李的新叶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14:oo净光合速率值最小时达到了高峰值。叶面温度均以14:00最高,与净光合速率低谷对应。3个树种叶绿素含量间无显著差异;红叶桃花青素平均含量显著低于美人梅和红叶李。[结论]该研究为这3个树种的栽培管理及其在园林配置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华稻蝗人工饲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林蛙取食的特点,提出以中华稻蝗替代或部分替代黄粉虫作为中国林蛙饵料的设想,并对其人工饲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龄前饲以活体狗尾草优于水稻,而3龄后则相反。活体植株饲养累积死亡率呈S型,而剪叶饲养的累积死亡率呈J型,提出了采用3龄前室外活体狗尾草饲养结合3龄后室内剪叶饲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引起的板栗疫病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病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一向被认为是致病的重要因子。本实验以PD液体培养基为基础,通过震荡和静止两种培养方式,采用浸渍法和针刺法对板栗叶片和小枝进行了生物测定。研究显示板栗小枝和叶片可产生典型的症状,证明栗疫菌能产生具生物活性的毒性物质(毒素),PD培养液适于菌株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震荡培养比静止条件更利于产毒,浸渍法处理后第二天板栗小枝和叶片都表现典型的病斑和萎蔫症状,针刺法处理后第一天便表现出典型症状,说明针刺法比浸渍法效果更明显、叶片比小枝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大麦营养生长与营养成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啤、西南86911、2000/2-6-2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大麦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C、SOD酶活性等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大麦品种在幼苗生长期,生长至第15d时,蛋白质、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在第15d,西南86911比双啤、2000/2-6-2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而双啤在前期(10-15d)SOD活性均比西南86911和2000/2-6-2都显著提高;收获大麦幼苗以20d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溪后杉木速生丰产林土壤肥力比较,结果表明:①杉阔天然林和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均较高,天然林能培肥土壤,杉阔天然林的培肥地力的能力比杉木天然纯林好;②武夷山天然林土壤肥力远较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为高,这与两者起源不同有关,人为干扰无疑加剧森林生态系统大量营养元素损失;③留阔植杉(栽杉保阔)及选择合适阔叶树作为杉木伴生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是杉木产区维持林地地力的良好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的耐盐差异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番茄秘鲁番茄,潘那利番茄和栽培番茄“鲜丰98-7”、“交农1号”和“交农2号”为材料,并对其幼苗进行盐胁处理。15 d后对植株的干重、根冠比、叶片含水量和POD酶谱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的植株干重显著高于栽培种,且保持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和根冠比,具有较强的盐适应能力,且潘那利番茄耐盐性强于秘鲁番茄。栽培种的耐盐性低于野生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交农1号”和“交农2号”显著优于“鲜丰98-7”。盐胁迫条件下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在酶带数量和活性上有极显著的不同,尤其是表现在POD2这条酶带上,其在2个野生种体内活性很强,远远高于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17.
菜心叶绿素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红  罗丰  许彦  许如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55-1456
[目的]探讨研磨法和浸提法测定菜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优劣及快速测定的步骤。[方法]以菜心为试材,浸提法设5个处理: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1∶2和丙酮∶乙醇=2∶1,Arnon研磨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提取液对菜心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和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浸提法要优于Arnon研磨法;浸提法中,混合液浸提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液的稳定性都优于单一溶剂浸提法,其中菜心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单一的丙酮或乙醇浸提法效果较差。[结论]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液浸提法直接浸提菜心叶片叶绿素的优点是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稳定性好,可以快速测定大批量样品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固定标准地分季节采样,采用稀释平板分离,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撑×绿杂交竹叶片附生细菌和内生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群落组成及叶部细菌和微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以上4个指标从病叶和健康叶上着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杂交竹病叶附生和内生细菌数量的年平均值都大于健康叶;夏、秋两季细菌的类群最多,其中以Bacillus cereus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 s的分离频率较高;无论是健康叶还是病叶,其附生和内生细菌的物种丰富度随季节变化较大,而且季节变化对内生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影响显著;叶片生理指标表明健康叶附生细菌的数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健康叶内生细菌和病叶附生细菌的数量与蛋白质质量分数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常明山  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59-10461
笔者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桉树组成抗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建立了桉树组成抗性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反映桉树叶片主要性状的3个主成分因子及主成分公式。分析表明:尾叶桉3种叶龄叶片组成抗性的综合指标值大小依次为:老叶>成熟叶>嫩叶,说明老叶的组成抗性较成熟叶和嫩叶好;3种桉树成熟叶的综合指标值大小依次为:大叶桉>尾叶桉>窿缘桉,说明大叶桉叶片的组成抗性较尾叶桉和窿缘桉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十个杨树种类(其中有无性系、变种,和种)一年生插条苗的叶、茎和根的生长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各种类生物量的高低与全株总叶面积的大小排列顺序大体相同。各种类叶面积的增长速率与高生长速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绝大多数种类的相关系数在0.8—0.9左右。这表明未成熟叶片的光合产物是向上运输到顶端的。观察表明,速生种类叶片数目较少,而放叶间隔期较长,约1.7—2.2天;而生长较慢的种类为1.4—1.6天。对茎生长的研究中发现,生长期的长短不是造成高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速生期(即高生长速率达2.5cm/天以上)的长短及高生长速率最大值的高低对茎生长的影响很大。最速生的品种72—170的速生期长达99天,最大高生长速率达4.7cm/天;而生长差的种类小叶杨、小美12~#等,速生期仅17天,最大高生长速率分别为4.0cm/天和2.6cm/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