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82—2017年汛期(5—9月)大山口水电站水文资料及巴音布鲁克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累积距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开都河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汛期开都河径流量与降水、气温呈明显正相关,且开都河径流量随时间呈现出增长趋势;汛期降水量是影响开都河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但降水量对径流量的补给在相对减少,而气温的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影响径流量增多;虽然随着时间人为活动呈逐渐增加状态,但2006—2017年期间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少,说明开展修复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气象站1973~2014年降水量数据以及鸳鸯池水库径流量资料,通过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2年里金塔县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降水量趋势倾向率为3.65 mm/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量趋势倾向率为-0.02、-0.47、0.51、0.62 mm/10年。四季当中夏季降水量占到全年的比例为62%,该季节降水量的减少必定会影响全年降水量变化。鸳鸯池水库1984~2004年径流量处在偏少时期,2004年之后径流量处在相对较多的时期。通过对径流量的季节分析来看,夏季平均径流量为1.01×108 m~3,为四季中最大,占到全年径流量的32%。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2,四季当中夏季降水量与径流量以及秋季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2)Mann-Kendall法,对鸳鸯池水库年平均径流量序列做突变检测分析发现,2009年是径流量由减少转为增加趋势的突变点,对鸳鸯池水库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变换特征分析,在15年左右的尺度以及32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径流量变化周期显著,小波方差进一步确认32年是径流量序列变化的第一主导周期,表现出的能量最大,而15年是第二主导周期。(3)对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建立关系模型,选择三次方程(Cubic)作为建模需要,通过降水量来反映出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康巍  姜智 《新疆农业科学》2008,45(Z1):201-203
利用近三年来在天山北坡依连哈比尔尕山区奎屯河水系人工增水的实施资料,探讨分析奎屯河、古尔图人工增水潜力,通过实施资料表明:兵团农七师所管辖的奎屯河、古尔图河山区具有可观的云水资源,尤其在夏季6、78、月,只要抓住有利天气系统进行多点式流动人工增水作业,增加作业区降水量使河道径流量增多,下游水库蓄水量增加,基本满足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目的,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人类活动对产水下垫面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水资源形势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本文采用M-K检验方法对安图县降水趋势及变化情况进行了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安图县区域1986年为降水量在时间序列突变起始时间,没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总的变化趋势属于增加趋势。2001—2010年序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25亿m~3,与1956—2000年序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相比,减少16.5%,其中,布尔哈通河区减少6.97%,二道松花江区减少17.9%,而地下水可开采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湿地年内时间尺度上景观格局变化趋势,以干旱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5—10月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分析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季相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内生长季,湿地面积变化以8月为分水岭,8月前,湿地面积稳定,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在74.23%~81.15%之间浮动;8月后,湿地面积快速缩减,10月减至最小,占比38.97%。景观水平上,8月前,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不同类别斑块分布趋于均衡化,8月后,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异质性减弱、不同类别斑块分布趋于非均衡化;类型水平上,5—10月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大,形状趋于复杂。湿地面积与月降水量和月均气温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5,P=0.045和r=0.859,P=0.014)。研究表明,月均气温是影响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呈“夏季稳定-秋季锐减”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西拉木伦河流域1995—2012年气候资料,该流域内年平均气温、蒸发量、降水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西拉木伦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该流域4月、6月、7月、8月径流总量均在65.5×10~6 m~3以上,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15.3%,12.4%,25.5%,16.4%,从9月份开始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减少而骤减,西拉木伦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为强烈,极值比悬殊。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每10年-3.4×10~8 m~3。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随着年际气温、蒸发量、降雨量的增高(或降低)而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1—2017年湖北省汉川市气象局降水量月值资料,分析汉川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7年汉川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2.656 mm/10年,达显著性检验水平。汉川市降水存在极大的周期动荡性,降水量正距平为13年,占35.1%;其他24年均属负距平,占64.9%,说明汉川市降水量主要经历丰水期及枯水期。汉川市年内降水量中间多、两端少;7月达最大值,为212.2 mm;12月降水量最少,为25.8 mm。春季降水量整体呈略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934 mm/10年,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夏季、秋季及冬季降水量整体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44、-29.594、-4.552 mm/10年,秋季减少幅度最显著,夏季次之,冬季减少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毛竹等森林类型水文·水保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 5年定位研究 ,发现毛竹林水保能力较强 ,其月均地表径流量 0 .0 982m3 ,是杉木林的 77% ,马尾松林的 35% ;输沙量0 .1 831kg,是杉木的 42 .8% ,马尾松的 2 3 .6% ;影响地表径流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毛竹林平均林冠截留率为32 .58% ,树干茎流率为 5.91 % ;杉木林平均林冠截留率为 40 .7% ,树干茎流率为 1 .1 % ;马尾松林平均林冠截留率为 2 1 .9% ,树干茎流率为 2 .2 % ;影响截留量、茎流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双峰驼生活在干旱、沙漠地区。为了试验,我将骆驼由干旱少雨的沙漠戈壁——和硕县迁至巴音布鲁克山区草原,入夏后,骆驼表现出精神不安,食欲减退、消瘦等不适应现象。为探索生态环境条件对双峰驼生存的影响,为发展养驼业和驼病防治提供依据,1988年7月16日至8月2日对7峰双峰驼的体温、呼吸、心跳做了连续测定,并观察了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对上述生理指标及其它生理活动的影响。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多年气候变化对其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且末县水文资料 (1956~2006年)和气候数据(1956~2006年)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0年来,车尔臣河流域降水量增加了14.6 mm、气温增加了1℃、径流量增加了1.6 m3/s;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对影响力达到59;,而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力仅为41;.[结论]近50a来,车尔臣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气温和河流径流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东部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临洮—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都兰—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1961—201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临洮—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都兰—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近5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9—2018年贵溪市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3年滑动平均法对贵溪市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贵溪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76℃/10 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除了冬季外,其余季节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春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贵溪市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751 mm/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其间降水是全年降水量的近74%,秋季和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年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345 h/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年内日照时数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日照时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3种时间尺度下产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46%,变差系数为0.061 8,月平均降雨量类似正态分布。②降雨量、地表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干季,4—9月为湿季;4种林地的全年径流量主要产生在湿季,湿季地表径流量约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5%以上,地下径流量约占全年地下径流量的75%以上。③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峰值均出现在6月;月平均降雨量与对应的月地表径流量和月地下径流量均表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平均年地表径流量依次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地下径流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灌木林。④在相同的场暴雨条件下,地表径流系数表现为:楠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地下径流系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灌木林;场暴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之间均表现出线性关系。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在年、月尺度下对降水表现出较好的理水作用,在场暴雨尺度下表现出较好的调洪功能;楠竹林在3种时间尺度下理水调洪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15.
以汉江上游流域为研究流域,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黄家港站1981—1990年月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采用CMIP5模式RCP 2.6、RCP 4.5和RCP 8.5情景下的输出数据集,利用率定好的SWAT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研究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RCP情景下2021—2050年汉江上游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较基准期都呈增加趋势,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RCP8.5、RCP 4.5、RCP 2.6,并且降水量的增幅均大于径流量的增幅。3种情景下冬季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且增幅较大;春季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减幅较大;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RCP 8.5情景下增幅较大,RCP 2.6情景下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A与逐步线性回归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利用HadCM3模式的SRESA2排放情景资料,对青 藏高原东部地区未来2011-2049年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得到如下结论:经过统计降尺度处理后的HadCM3 对高原东部地区1961-1990年气温、降水模拟结果与实况特征基本相符.从2011-2049年相对于1961-1990年 气候平均值来看,未来整个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将上升1.8℃,其中青海高原将上升2.0℃,川西高原将 上升1.4℃;未来整个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将增加5.0%,其中青海高原将增加2.2%,川西高原将增加 7.8%.未来青海高原年平均径流量将出现减少趋势,川西高原径流量将出现增加趋势,其中未来黄河上游源区年 平均径流量将持续减少,雅砻江下游地区径流量将持续增加,而长江上游源区和雅砻江上游地区年平均径流量将 经历减少→增多→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环县城关镇南关外场WR-98型火箭规模化作业参数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连续监测资料,通过火箭增雨作业影响区与对比区自动雨量站的小时降水量对比,利用双比分析方法客观评估作业区和对比区天气雷达回波物理参量作业前后的相对变化,应用Z—R关系计算作业后小时降水率的变化,检验人影火箭增雨的效果。结果表明,外场火箭增雨3h内效果显著,影响区小时降水量的持续增强与非影响区的随机变化差异显著;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垂直液态水积分含量和云顶高度作业后相对增强值分别为43%、106%和54%;此次规模化火箭增雨小时降水量增加率为93.4%。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2月空间连续分布的TRMM卫星3B43月降水量资料,借助气候倾向率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辽宁省为例,对TRMM数据在省级尺度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并对辽宁省近13年来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TRMM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很高,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辽宁省年降水量主要为425~1 082 mm,且总体上表现为由全区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的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该时期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为全年降水量的20%,而2月份最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季节性变化明显;近13年间,辽宁省平均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在夏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辽西区和辽中区尤为明显,说明近13年来这些地区春夏连旱的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宁夏中南部贫困山区固原市和西吉县马铃薯定点历史观测资料、固原市长城梁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和西吉县吉强镇2016年马铃薯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以及分期播种试验区的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对气象资料进行合成处理,分析马铃薯商品薯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到影响马铃薯商品薯率的关键气象因子,对马铃薯商品薯率影响显著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拟合,建立评价马铃薯商品薯率的综合权重模拟方程。结果表明,块茎膨大期日均降水量是影响宁南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块茎膨大期日均降水量由1 mm/d增加到2 mm/d,商品薯率由34.4%提升至76.5%,日均降水量达到2.94 mm/d时,商品薯率达到100%。开花后第4旬(淀粉积累转折期)平均气温每升高1℃,商品薯率下降4.0%~5.5%。播种前3—4月降水量每增加10 mm,可增加马铃薯商品薯率3.14%~11.01%。  相似文献   

20.
资水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度高,降水丰富,径流量大。通过对资水流域产水量定量化评估,有利于合理规划流域水资源,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Water yield),研究了2005年、2010年、2015年资水流域的产水量情况,并根据背景分析法,模拟了降水量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下对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5年,产水总量先降低后升高,但变化幅度不大,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平均产水量分别为1 153.39、973.81、1 102.37 mm,产水总体积分别为332.17×108、280.45×108、317.48×108m3;产水量的空间格局为北高南低,从娄底市以北到益阳市产水量较高,娄底市以南到邵阳市产水量相对较低。通过背景分析发现,2005—2010年、2005—2015年、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贡献分别为为8.57%、38.80%、10.06%,降水量变化对产水量的贡献分别为91.43%、61.20%、8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