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添加0.001 3%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微生物菌剂复合蕹菜浮床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氮、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复合植物浮床系统有良好的去除氮、磷修复水体的能力,且磷浓度1 mg/L组去除磷的效果最好,总氮浓度2 mg/L组去除氮元素的效果最好。磷浓度达到2 mg/L以上、总氮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浮床菌剂的净化能力受到削弱。浮床-菌剂系统对水体总磷的净去除率达到43.9%~73.4%,总氮、硝酸盐氮、氨氮的净去除率分别达到26.8%~51.2%、16.5%~44.6%、11.3%~23.3%,明显高于单纯浮床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ramosa Hort.)、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ms)等3种植物在水禽养殖水体中单作栽培,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禽养殖污水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试验期,植物生长良好,对污水中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其中生菜、水芹菜和黄菖蒲对总氮(Total nitrogr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99%、49.36%和70.62%;对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8.82%、61.28%和85.31%;对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为77.52%、81.85%和52.09%;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6.54%、81.23%和66.12%.由此认为,植物生态浮床对水禽养殖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不同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916-920
【目的】明确不同生态浮床改善亚热带地区景观水质的效果,为我国南方地区应用生态浮床技术修复生态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去除能力及浮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美人蕉、鸢尾、花叶芦竹均能适应较高有机物及氮、磷浓度的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水体COD、TP、TN及NH4+-N也表现出良好的去除能力,但以美人蕉的净化效果最佳。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33.75~48.98、0.23~0.93、3.71~10.26和4.12~8.44 mg/m2,3种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和NH4+-N的去除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去除能力排序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美人蕉生态浮床>组合填料浮床。【结论】美人蕉+组合填料生态浮床对水体COD、TP、TN及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较单一使用美人蕉生态浮床和组合填料浮床的净化效果更具优势,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修复生态水环境的首选生态浮床。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曝气与生态浮床组合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黄花鸢尾和花叶菖蒲组合作为生态浮床,将生态浮床和曝气-生态浮床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14%和40.98%;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17%和53.28%。在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中,增加曝气能够对景观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提高10%左右。[结论]曝气-生态浮床能够很好地去除景观水体中TN、TP,是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芦苇和美人蕉及薄荷用作人工湿地植物对中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对污染水体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鸢尾(Iris pseudoacorus)对水体的氮、磷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试验10,20,30,60 d时水体总氮降低率平均为59.08%、86.49%、94.65%、98.79%。试验10,20,30,60 d时水体总磷降低率平均为61.89%、84.14%、96.69%、98.61%。总氮去除量、总磷去除量与植物生长量和生物量符合线性规律;植物吸收养分与植物生长量和生物量符合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传统植物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降低养殖排放水污染,采用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浮床底部放置生物陶粒基质的方法构建强化生态浮床,研究了该强化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用强化生态浮床净化水体16d时,对总氮(TN)、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57%、68.52%、77.05%、71.17%、47.22%,均显著高于凤眼莲组和生物陶粒组(P0.05);经强化生态浮床净化后的养殖水体中,TN、TP水平分别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排放水一级标准(SC/T9101—2007),NH+4-N浓度降至0.20mg/L以下,NO-2-N浓度降至0.01mg/L以下。研究表明,强化生态浮床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组合生态浮床净化养殖水体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由水生植物与人工介质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在大薸(Pistia stratiotes)底部放置生物陶粒基质构建了组合生态浮床,研究了该组合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数据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总氮、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38%、77.78%、81.97%、67.57%和43.98%,均显著高于植物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0.05)。经组合浮床净化后的养殖水体中,TN、TP水平分别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排放水一级标准,NH+4-N水平降至0.15 mg/L以下,NO-2-N水平降至0.02 mg/L以下。结果表明,组合生态浮床中植物吸收、基质吸附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合理的生物组合对提高生态浮床净化养殖废水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构建适宜养殖水体净化的组合型生态浮床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浮床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效果均较高,可达75%以上;除TP外,各处理的TN、CODMn、BOD5去除率与覆盖度呈正相关;TP因初始浓度较低,试验终期各覆盖度处理间去除率基本无差异;各处理的溶解氧(DO)含量以0%覆盖度上升最明显,其他处理增幅较小,且呈现覆盖度越高,DO增幅越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易材料制作生态浮床系统,研究风车草、观音竹、红龙草、水美蓉等4种植物对水体中总磷、溶解性磷、总氮、氨氮等指标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当污水的总磷、溶解性磷、总氮分别为3.24~12.32、2.71~10.00、14.65~62.51 mg/L时,在3~12d内,红龙草、风车草、水芙蓉、观音竹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82.03%、75.11%、74%;对溶解性磷的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24% 、78.94%、78.66%、78.14%;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6%、75.9%、74.8%、71.1%.红龙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其次是风车草、水芙蓉,观音竹的去除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鳜鱼系名贵鱼类之一,属鲈形目,鳍科。各地对其称谓较多,如:鳌花鱼,桂花鱼,季花鱼等。鳜鱼品种有:鳜鱼、斑鳜、暗色鳜、大眼鳜、长体鳜。在这些品种中,要数鳜鱼生长速度最快。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5%,脂肪含量3.5%;此外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鳜鱼自然资源较少,市场需求量较大,供小于求,价格较高,市场售价是常规鱼类如鲤、鲫鱼的5倍左右,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成熟,苗种供给有保障,鳜鱼养殖已成为目前的一种特色水产养殖,前景十分看好。由于池塘高密度的传统养殖方法造成养殖水环境污染严重,降低了鳜鱼品味,影响了池塘鳜鱼养殖效益。本文着重于合理放养鳜鱼种、生物调控水质、仿造自然生态养殖环境等方面的探讨,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池塘养殖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青浦、嘉定、奉贤及南汇4区127户池塘养殖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88.98%的池塘养殖户愿意参与生态补偿;(2)参与意愿受到受教育程度、养殖池塘面积、水产品价值量、家庭固定资产、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周围人的信任程度及所在村中亲戚数量的正向影响;受耕地面积、获得贷款机会、家中有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协会合作社的负向影响;(3)参补意愿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正相关,回归系数为2.448、0.956、3.111、2.970,发生比为11.565、2.601、22.443、19.492;受自然资本负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861,发生比为0.423;由此提出进行养殖户培训、完善渔业保险与社会信用体系、转型提升传统养殖业等提高生计资本水平,提高上海水产养殖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池塘活鱼收获过程中人工起鱼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池塘起鱼单轨输送机。该单轨输送机由蜗轮蜗杆和皮带实现驱动;单轨依池塘地形架设,适应了高落差的运输需求;机架上设计有卡槽,防止运行时单轨输送机侧翻和脱离固定轨道。以人工操控单轨输送机为研究对象,控制系统采用无线遥控技术实现单轨输送车遥控输送。试验表明,该单轨输送车上坡可载重量120 kg,爬坡角度在30°~40°,上坡行走速度为0.4~0.8 m/s,3名工作人员40 min可将4 800 kg的鱼从池塘运输到活鱼车上,与传统8人作业1 h相比,劳动力减少了一半,工作时间缩短了33%,工作安全可靠,适合池塘起鱼作业。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分别以多花黑麦草 (Loliumperenne)、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 (Remexpatientia×R .tianachanicuscv.RumexK - 1)草粉为原料之一 ,加工成全价鱼饵料进行饲喂试验 ,并与常规鱼饵料(市售 )和散喂菜粕作比较 ,结果表明 :用 3种牧草粉代替部分精饲料加工全价鱼饵料 ,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养殖成本低于常规鱼饵料和散喂菜粕 ,多花黑麦草的养殖效益也高于常规鱼饵料和散喂菜粕 ;紫花苜蓿的养殖效益与常规鱼饵料相当  相似文献   

15.
本地塘角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本地塘角鱼高产养殖技术和越冬措施,提出本地塘角鱼正常放养密度为每667m2放养3万~4万尾,以及放养时须注意的二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乌鳢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鳢俗称生鱼(Ophiocephalus argus)、黑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墨头鱼等.乌鳢属硬骨纲、鲈形目、攀鲈亚目、鳢属.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两湖生鱼)、斑鳢(两广生鱼)及其杂交种.乌鳢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生长较快.据测定,每百克鱼肉含蛋白19.8 g、脂肪1.4 g、碳水化合物1.2 g,营养价值很高.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两广和港澳地区,乌鳢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乌鳢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鳢逐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乌鳢的养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成鱼塘仿自然生态养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鱼塘仿自然生态混养鳖鱼,经济效益高.该文分析了鳖鱼混养的养殖效益,从成鱼塘的选择与改造、苗种投放、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成鱼塘仿自然生态养鳖技术.  相似文献   

18.
建立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 ,以研究氯唑磷农药在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及其对鱼、虾等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唑磷颗粒剂施入稻田后快速崩解并向水体释放 ,稻田水及稻田鱼沟水中最高浓度分别达 0 377mg·L-1和 0 0 84mg·L-1;施药 4h后 ,将稻田水排入邻近鱼塘 ,水塘水体中氯唑磷最高浓度达 0 0 2 2mg·L-1。水生生物对氯唑磷较为敏感 ,养殖在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鱼、虾受到一定的危害。因此氯唑磷在稻田使用时 ,应注意其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冬钓池塘养殖生态系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即冬钓馆光照强度和冬钓水体的透光强度、水化学指标(水温、pH、透明度、溶解氧、氨态氮、硝态氮、总氮)进行测定,并对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依据实测结果、并结合池塘高产机理与冬钓池塘的实际状况,建议出垂钓水体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缓解目前海参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研究了白沙参的池塘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及参数,包括养成环境与条件,清池消毒及肥水的方法,种苗选择、运输及投放方法,以及水质管理、投饲管理、敌害清除等养成管理,并介绍了采捕方法。按照此套技术,开展了白沙参池塘生态养殖,记录了白沙参生长及存活情况,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并对成品白沙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该套技术参数条件下,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白沙参的体长相对日增长率为5.73%,体重相对日增长率为781%,存活率达92%左右;白沙参池塘生态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达到400%;养成的白沙参质量优异,符合GB2762-2012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