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调查楚雄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经济、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楚雄市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楚雄市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和评价,确定楚雄市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3-2007年楚雄市综合生态安全值介于0.545 6~0.568 6,处于第Ⅱ级,生态安全为风险级,水土资源生态系统受到较大的破坏,承载能力较低,生态环境较脆弱。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值占比重最大,随时间增加,其安全值先增加后降低;社会生态系统安全值占比重次之,随时间增加,其安全值呈增加趋势;经济生态系统安全值占比重最小,随时间增加,其安全值先下降后增加。由此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与社会逐步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要协调好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区域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探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对策对于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研究探讨了西部地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萎缩、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规律,并根据其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了解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西部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②研发和集成各种生态综合整治的治理技术与模式,并充分考虑生态治理技术与模式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区域划分的结果,揭示其区域适宜范围,并探讨治理技术和模式的推广途径,以点带面,在区域上进行推广;③对西部生态环境开展动态监测,对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各项工程和措施进行评估;④从流域尺度、区域尺度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从机制、政策方面强化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协调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启星 《甘肃农业》2004,(10):73-73
结合当前流域水土资源与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探讨疏勒河流域开发利用、其下游生态环境的有效考虑 ,揭示区域经济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原则 ,优化配置 ,因地制宜 ,正确把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协调处理好长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和田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气候条件,研究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切合实际的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作为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地形破碎度高,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土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落后的经济条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落后与不合理,更促使生态安全形势愈加严峻。结合贵州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社会经济条件,对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求客观反应该省土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而对其未来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的参考与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研简讯     
长江中游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近日,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游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了院组织的终期验收,并取得重要成果。该项目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开展了农业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的研究。验收组专家认为:该项目在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洪涝胁迫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与农业利用、丘陵岗地水土资源协调机制,以及长江中游生态减灾与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土地、水土利用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库曼斯坦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地资源等资源概况,并分析了该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水土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重要举措。该研究为土库曼斯坦今后发展及中亚其他干旱区国家建立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土地、水土利用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库曼斯坦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地资源等资源概况,并分析了该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水土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重要举措.该研究为土库曼斯坦今后发展及中亚其他干旱区国家建立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各种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合理保护。本文根据永顺县连洞乡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实践和湘西武陵山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系统特点,提出建设“生态农业”和实行“立体开发,综合发展,形成产业,讲究效益”的资源生态经济战略思想。同时,对该山区当前重点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和建立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伟  赵冬青 《甘肃农业》2014,(20):44-46
探索太子山生态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模式与路径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广河县GEF项目实践,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有效遏制了水土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为太子山生态功能区旱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坝上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张家口坝上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是河北省及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坝上地区倡导循环经济模式,可带动其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社会发展中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视角下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当前湘西州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有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民俗旅游"观光模式、"飞地经济"精准扶贫模式和山区林下经济综合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政府要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扶贫,以及增强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等促进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分析我国椰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建立椰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保障椰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土地可持续发展演变规律,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中下游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揭示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得分由0.371提升至0.735;2)土地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较快;3)土地可持续发展障碍因子呈动态变化,地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其主要障碍因素。因此,生态环境对土地可持续发展制约作用仍相对较高,未来应重点关注以实现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湘西洛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解析数据,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分析,研究了湘西洛塔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比重偏小,灌木面积和草地面积比重偏大;在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方面,密灌、裸土草地、灌丛处于增长阶段,灌丛草地处于下降阶段,其余的变化不明显,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下降的趋势;在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方面,土地利用整体呈衰退的趋势;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方面,多样性和均匀度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优势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涵义、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程序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性,并以湖南省绥宁县生态示范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该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效表明,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能够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处于华北平原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岗、坡、洼等多种地貌类型,旱涝盐碱为主要制约因素;农村经济发展属中上水平,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玉米为基础、畜牧业为主体的农牧一体化模式,种养加与农工商联合经营的产业化道路;非农人口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求职和定居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德州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黄淮海平原具有重要的典型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素有“小华北平原”之称的禹城,开辟了一个以科学为动力,旱涝碱综合治理为基础,农工商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处高原,生态脆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从省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密云水库集水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收集了有关资料,对密云水库集水区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针体系,并计算出该区域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当前可持续发展指针指数分别为:生态环境系统0.794、社会发展系统0.863、经济发展系统0.879、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820.预测采取相关对策后,该区域各系统可持续发展指针指数将分别达到:生态环境系统0.935、社会发展系统0.943、经济发展系统0.956.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针指数将达到0.940.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祁英香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5):175-178,183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和青海湖地区共和、海晏、刚察、天峻4县相关统计资料和草地实地考察,提出不同类县域的草地综合利用率,再根据宜用草地面积、鲜草产量及家畜年食用量等计算出青海湖地区各县和全区的草地理论载畜量、适宜载畜量和超载量。①湖区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38.4万hm^2,草地牧草理论生产潜力总量为1353709.4万kg,草地现实潜力总量为661760.83万kg。其中,草地理论生产潜力总量和现实生产潜力总量最高的均为共和县,最低的均为海晏县。②全区理论、现实实际可利用草地潜力总量分别为634253.55万kg、310054.85万k,其中最高的均为共和县,最低的均为海晏县。⑧草地理论载畜量为438.63万羊单位,其中,共和县最高(154.30万只),海晏县最低(32.86万只);草地现实载畜量全区为214.42万只羊单位,各县草地适宜载畜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共和县(79.34万只)、天峻县(65.16万只)、刚察县(55.42万只)、海晏县(15.45万只)。④截至2002年底,全区有各类草食牲畜289.6万头(只),其中,山羊12.3万只,绵羊228.9万只,驴0.24万头,牦牛43.4万头,黄牛0.9万头,骡0.13万头,马3.7万匹,骆驼82峰,全区草地实际载畜量折合为440.69万只羊单位,各县实际载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刚察县(142.17万只)、共和县(136.84万只)、天峻县(108.98万只)、海晏县(52.71万只)。⑤草地理论超载量为12.11万只羊单位,其中,海晏县和刚察县超载43.78万只羊单位,共和县和天峻县分别超载17.47万只羊单位、14.21万只羊单位;草地适宜超载量全区为225.33万只羊单位,超载量由大Nd,依次为刚察县(86.75万只)、共和县(57.50万只)、天峻县(43.82万只)、海晏县(37.27万只)。全区超载度(现实超载量和适宜载畜量的比值)为1.05,各县超载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晏县(2.41)、刚察县(1.56)、共和县(0.72)、天峻县(0.67)。可见,青海湖地区草地超载特别严重,草畜矛盾十分突出。2002年的数据显示,牧业总产值平均约占农业总产值的90%,牧业收入平均约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6%,牧民人均纯收入1836~2330元。可见,湖区气候与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传统观念等人为因素,最终导致湖区畜牧业生产也表现出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载畜率,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进行草畜分而治之;加强草地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和优质牧草的栽培;提倡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培育龙头企业,深化草畜产品加工,走产业化道路;转变传统观念,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畜牧业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