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1998年,利用赣榆县气象历史资料、农作物种植水平和飞虱的迁入迁出繁殖情况,建立健全了稻飞虱以灯光诱测为基础,系统监测为保障,异地监测为补充,大田联系点监测为保证的监测体系。构建了当地褐飞虱主害代的预警系统和预测模型。利用半开放方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籼稻上的危害损失率及防治指标。利用赣榆县农作物种植制度、农田天敌、气象因素等构建了以监测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保障、化学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8年繁昌县五(3)代褐飞虱发生特点,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就其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最有效的褐飞虱防治策略,为农作物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业科学》2005,(4):60-60
目前,江苏省水稻移栽已结束,部分地区因秧田期条纹叶枯病危害的影响导致移栽期延后,灰飞虱虫卵随着移栽带人大田孵化成二代若虫。当前应加强水稻大田灰飞虱的防治,以免造成灰飞虱二代若虫传毒危害,加大三代灰飞虱发生基数。防治应做好虫情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和病情发生动态;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匀增栽插密度,保证大田基本苗数;加强肥水管理,返青期增施磷钾肥,适当搁田后增施氮肥,以肥促长,提高植株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发生,归纳了2010年江阴市褐飞虱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水稻中后期该虫重发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生物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体系及相关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许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56-10757
[目的]探寻褐飞虱暴发危害的适宜条件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气象资料分析及田间试验,研究了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大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迁入早,种群所占比例上升快。6~7月初的日平均温度较常年高。7~8月份的温度和降水适宜褐飞虱的生存繁殖。8月15~20日,百丛虫量3 827~7 000头。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加之农民对水稻栽培管理和防治褐飞虱方法不科学,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总结出从加强虫情监测、科学选择防治策略(治上压下)、农药和施药技术防治褐飞虱的经验。2006年以锐劲特、啶虫脒+乐斯本(毒死蜱)、扑虱灵+乐斯本对褐飞虱防效较好。[结论]适宜的温度为褐飞虱的增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短翅型成虫是褐飞虱虫量骤增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南通地区一代灰飞虱发生期内的历年旬平均温度,并将其分成不同气温类型,从而构建了二维数组变量,以灰飞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不同虫态历期模型为基础预测模型,以越冬代成虫始盛期为起点,通过选择一定的气温类型,采用不同虫态依次叠加预测方式和VB编程的方法,编制一代灰飞虱不同虫态发生期预测程序,构建预测软件.经2006-2009年的预测和验证,表明该预测软件操作简便,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2007年繁昌县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中危害轻的和危害重的两个案发生和防治情况;提出了褐飞虱大发生时的防治技术措施为两个搞好、两个用好、两个打消、两个必要,即搞好四(2)代褐飞虱的防治,减轻五(3)代的防治压力,搞好五(3)代的防治,控制整季虫量;用好机动喷器,用好对路药剂;打消对褐飞虱轻视、麻痹思想,打消观望心理;防治时田间灌水是必要的,分行喷施是必要.  相似文献   

9.
从虫情监测与发生特点、科学分析和制定防治策略、科学确定和调整防治适期、合理配药和统防保证防效等技术角度系统地总结了青浦区2006年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大暴发的经验,以期为今后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是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本地以四代为主害代。近两年来四代褐飞虱在本地呈现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危害逐年加重的新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方法,笔者于2006年进行了同一顺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