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在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不同地貌类型区的石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20世纪60年代和2000年的石漠化敏感性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60年代到2000年不敏感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敏感类型面积呈上升趋势。石漠化敏感度类型正向演变与逆向演变并存,石漠化各类型之间演变非常明显,逆向演变面积远远大于正向演变面积,说明贵州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呈现恶化趋势,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  方法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00、2010和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定量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通过时空演变模型分析云南省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  结果  ①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得到改善,石漠化占国土面积比例从9.65%下降至6.48%,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②云南省石漠化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征,其中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等地区的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石漠化发生面积的65.42%~72.14%。③石漠化演变流向复杂,既转移至石漠化程度高的等级又向石漠化程度低的等级转移,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未被遏制。④极重度石漠化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近20 a间云南省极重度石漠化大部分转移至重度石漠化。⑤石漠化内部演变过程剧烈,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的综合变化速率较快,易于改善的同时亦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需加以重视。  结论  依据相关规程中的石漠化等级判定标准,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可准确提取宏观尺度的石漠化斑块信息。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贵州省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基于Erdas9.2和Arc GIS9.3的软件平台,对2005和2014年罗甸县的喀斯特石漠化进行时空变化图谱分析。[结果]2005~2014年石漠化等级变化很大,其增长最多的是轻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264.38 km2,占总面积的8.80%,主要来源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其次为中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89.04km2,占总面积的2.96%,主要来源于轻度石漠化;石漠化等级图谱单元减少最多的是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的类型属于最不稳定的等级类型。[结论]2005~2014年罗甸县石漠化等级由轻度石漠化逐渐向强度石漠化演变,石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重庆南川市是中国西南石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RS、GIS的支持下,利用2004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对南川市石漠化灾害现状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川市喀斯特面积为973 km2,土地发生石漠化总面积达224.39 km2,其中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分别100.29、119.47和4.62 km2,潜在石漠化293.97 km2占喀斯特总面积的30.21%。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将南川石漠化现状图与南川DEM图、坡度图、地层岩性图、土地利用图叠加,发现南川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 m与800~1 200 m的高程上、坡度主要集中在15°~25°上、地层主要以纯灰岩及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土地利用中以旱地的石漠化严重;在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前提下,提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率、地层岩性等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几何平均法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中,通过空间运算,属性项合并,将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低敏感、中敏感、高敏感和极高敏感5级,建立基于GIS的石漠化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通过石漠化危险性分级与石漠化空间叠加分析,表明笔者所选评价指标及分级科学合理。通过模型实现南川市石漠化危险性区划,发现敏感区总面积507.20km2占岩溶区总面积的52.13%,为该地区石漠化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溪洛渡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实地勘察以及矢量数据,选取海拔、植物郁闭度、土壤侵蚀、地类、坡度、坡向、石漠化7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机制,并通过AHP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叠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溪洛渡镇生态敏感性呈阶梯状,自北向南呈现敏感度递增趋势;南部、东南部以及西南部为中高度敏感,北部沿金沙江区域多为轻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及高度敏感区所占比例总和为99.92%,说明溪洛渡镇的总体生态敏感程度相对较高;造成生态敏感性的主要因子有石漠化、郁闭度、土壤侵蚀、海拔。该研究结果可对金沙江流域周边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方案的建立提供借鉴性的理论探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壤侵蚀是丹江口库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确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丹江口库区的土壤侵蚀机理,也可为保护库区水环境提供依据。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结合丹江口市多山、地形破碎的地形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沟壑密度5个因子构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借助ArcGIS 10.2平台,综合评价2012—2017年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并分析研究区在不同下垫面要素下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及以上敏感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3%;5年间丹江口市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区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面积呈下降趋势;疏林地和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高敏感性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随坡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南川市是中国西南石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RS、GIS的支持下,利用2004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对南川市石漠化灾害现状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川市喀斯特面积为973km^2,土地发生石漠化总面积达224.39km^2,其中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分别100.29、119.47和4.62km^2,潜在石漠化293.97km^2占喀斯特总面积的30.21%。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将南川石漠化现状图与南川DEM图、坡度图、地层岩性图、土地利用图叠加,发现南川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m与800~1200m的高程上、坡度主要集中在15°~25°上、地层主要以纯灰岩及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土地利用中以旱地的石漠化严重;在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前提下,提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率、地层岩性等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几何平均法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中,通过空间运算,属性项合并,将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低敏感、中敏感、高敏感和极高敏感5级,建立基于GIS的石漠化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通过石漠化危险性分级与石漠化空间叠加分析,表明笔者所选评价指标及分级科学合理。通过模型实现南川市石漠化危险性区划,发现敏感区总面积507.20km^2占岩溶区总面积的52.13%,为该地区石漠化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漠化是导致喀斯特地区生态恶化的因素之一,监测评估其演变状况,对石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利用花江1987—2019年NDVI数据,2000年、2010年、2018年石漠化数据,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NDVI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等级石漠化转移情况,分析其转移过程中ND?V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0年来花江研究区NDVI年平均值整体呈现上升变化趋势.1987—1998年、1998—2010年、2010—2019年分别呈现"增-快增-降"的变化模式.(2)2000—2010年石漠化改善的面积为20.63km2,极重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改善显著,2010—2018年石漠化改善的面积为13.31km2,潜在石漠化面积增加显著.(3)2000—2010年石漠化发生转移的NDVI变化趋势以弱显著上升和显著上升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64%、16.45%;2010—2018年石漠化发生转移的NDVI变化趋势以弱显著下降和弱显著上升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17.25%、11.56%.石漠化的程度与NDVI变化趋势的关系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其环境特殊、岩石裸露、土层薄、蓄水能力差,这是由于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生态服务功能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研究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覆被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关系到我国该类型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典型高山石漠化地区贵州省晴隆县为例,利用ENVI、Arc Gis软件对1988年、2000年、2016年3期Landsat影像进行解译,分析近30年的土地覆被变化特征,通过计算土地覆被变化幅度、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得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1988—2016年间呈现出"两增三减一浮动"态势,即耕地、水域、未利用地转向草地、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林地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浮动模式;晴隆县生态服务价值呈先增后减趋势,由于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支撑,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而耕地、林地面积减少直接导致2016年生态服务价值下降;1988年、2000年、2016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443 5、0.469 7、0.475 1,总体上维持着动态稳定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由于林地草地退化、建设占用、水域枯竭等原因,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花江石漠化生态治理示范区为监测点,运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和实验室分析,对石漠化治理优势物种花椒进行监测,旨在查明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花椒生长状况,为石漠化治理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花椒树的总高度、总地径、总冠幅均呈上升趋势,只是上升的幅度有所差异,潜在石漠化样地这些数值则呈下降趋势,这与部分样地被人为毁林开荒有关。强度、轻度石漠化样地草本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中度和潜在石漠化样地则呈下降趋势,草本生物量数量依次表现为潜在石漠化样地强度石漠化样地中度石漠化样地轻度石漠化样地。花椒生物量除潜在石漠化样地呈下降趋势外,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均呈上升趋势。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受人为干扰较少,潜在石漠化样地受人为干扰较大。因此,要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样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为研究区域,介绍了贵州土地石漠化的概念与现状,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郭文强  安裕伦  刘世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158-9159,9223
[目的]对贵州省石漠化驱动力进行研究。[方法]基于GIS与RS技术,采用相关分析、变异系数及加权平均法,分析了贵州省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对贵州省石漠化分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贵州省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植被覆盖、降水、农民收入、坡度,均与石漠化呈显著相关;从石漠化的理论分布来看,黔西南、毕节、黔南以及黔东北的石漠化最严重,其中毕节地区石漠化理论值要高于现状,说明毕节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有效遏制了石漠化的发展;石漠化理论分布与现状分布有很大的一致性,说明该研究方法是可行的。[结论]该研究可为石漠化的现实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万山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解译2000、2010年和2015年万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构建的岩性及同期石漠化叠加分析,探明每种岩性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发生百分比,以此揭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从岩性空间上看,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在非碳酸盐岩组合上分布面积最广,其中林地面积最多为142.89 km2,在灰岩与白云岩混分布最少,面积最少为13.37 km2;2005—2010年的石漠化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变化最大,变化速率为-1.87 km2·a-1,其中,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发育的轻度、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白云岩夹碎屑岩上发育的重度石漠化比例最高,整体上来说石漠化更容易在碳酸盐岩(灰岩与白云岩混、白云岩夹碎屑岩)上产生。根据典型石漠化的分级情况和各地类石漠化分布的占比得出,研究区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这两类土地类型对石漠化的贡献和响应最大,两地类石漠化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20.87%和4.32%,而旱地主要以发生轻度石漠化为主,且发生机率高达93.61%。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内石漠化发生区域的定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以岩性、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和人口密度6项指标对贵州省开阳县石漠化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阳县石漠化敏感区以轻度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对比2004年开阳县石漠化遥感解译图,具有一致性,表明该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为开阳县石漠化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谭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15-9617
在贵州省的黔中高原上选择连续性灰岩和连续性白云岩的2个小流域,利用TM遥感影像在GIS软件上提取石漠化及坡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岩流域的石漠化整体较严重,但强度石漠化状况要好于白云岩 其轻、中度石漠化集中在15~45°的坡度范围,强度石漠化在25°以上的坡度中高度集中。白云岩流域强度石漠化比例较高,其潜在石漠化的分布显示其生态环境存在着较大范围的隐患;流域中石漠化形成的人为作用明显,带有低坡度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56-15857
石漠化治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喀斯特生态重建历史的机遇期。回顾和总结了过去20年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贵州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定位为"生态贵州、和谐贵州、绿色经济"这一主题,石漠化治理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并指出走生态文明之路必须发展绿色经济,然后指出了今后重点要优先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推动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area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s 3.023 8 million hm~2, accounting for 17.16% of total area of land in the province.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blem that restric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so the primary task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is to curb rocky desertific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efficiently and persistently use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s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an urgent problem solved for local people's survival and anti-poverty. Due to having developed roots, growing fast, high yield of grass, strong resistance to drought, and high regeneration capacity, Pennisetum sinese Roxb has become a new method to control rocky desertification. How to use P. sinese Roxb efficiently becomes the key to the ecological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by P. sinese Roxb. 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 of "P. sinese Roxb-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edible mushrooms"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Pleurotus eryngii with P. sinese Roxb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was analyzed. Moreover, an outloo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 sinese Roxb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 of Guizhou was given.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综述前人研究,总结出贵州省石漠化成因、治理措施、治理模式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毕节鸭池中度石漠化示范区为例,根据小生境的形成原因、外部形态特征、面积比例的量化指标等将中度石漠化生境划分成石面、石沟、石隙、台地、石洞、土面6种小生境类型。分别测定了各样地中各小生境的数量和面积比例,并绘制了小生境类型图。利用不同面积比例的样地,研究了不同小生境的分布格局、破碎化、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丰富度以及不同小生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等;阐明了中度石漠化地区小生境的类型特征及空间格局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