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益阳市南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选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南县土地利用分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南县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分区方案做对比分析与定性分析,最终确定土地利用分区结果,同时表明层次聚类分析法在土地利用分区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现状,结合河南省土地利用特征,构建了6个因素层、24个因子层的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因素因子的权重,根据这些因子在各县(市、区)指标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土地利用分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对分区方案做对比分析与定性分析,最终将河南省划分为6个土地利用区。  相似文献   

3.
以桂林市区的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水域、植被覆盖指数(NDVI)、土地利用类型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7%、31.0%、27.8%和24.5%.对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建议,为桂林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分区的思想,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以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地丘陵地区的丽水市为研究靶区,选择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的相关指标,对丽水市进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结果表明,丽水市划分为东部河谷盆地与低山土地利用区、中部河谷盆地与中山土地利用区、西部水系源头和中山土地利用区三大土地利用区;主体功能分区与功域分区相衔接。  相似文献   

5.
根据无锡市区土地利用现状、生态条件、区域经济现状,采用GIS、SPSS软件的分析功能,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无锡市区划分为优先开发区、控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保护区4类功能区域,并绘制出无锡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管制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性分区的北京市密云县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北京市密云县各岩性区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岩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约束状况,通过实际调查,并借助GIS软件,将北京市密云县1∶5万地质图进行矢量化,形成岩性分区图,并结合密云县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以7个岩性区为研究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中林地占绝对优势,其与岩石的分布密切相关;第四系沉积物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程度最高,优势度很低.岩性差异影响着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方面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21世纪以来的大量文献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院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类型呈多元化,以省、市、县级为尺度和采用聚类分析法、GIS技术的研究较多,基于个案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模型等,有效地对土地利用分区进行了探索,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是分区理论深入化、分区制度完善化、分区方法集成化及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丰都县沿江地区为例,在对研究区域主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P-S-R框架,利用GIS和层次分析法实现了以栅格为分析单元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得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图.根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并提出了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以期为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四川省“长治”工程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途径。长治工程是改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以四川省长治工程第五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区为例,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在土地利用结构中选取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分区体系,运用层次聚类法,进行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区,分析了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可分为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个大区以及两个亚区,分别以农地和林地两种用地情况为主要因子,通过分析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为研究区农业区划及土地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推进我国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型建设,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将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77个分区单元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半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和人文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3种类别,并根据各分区的自然属性、土地集约利用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整治发展方向。说明湖北省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能够为区域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区域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农村选址的适宜和不适宜区域,并针对适宜区域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在栅格数据环境下,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对袁州区新农村选址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对新农村选址进行适应性评价,能够使决策更加直观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长输管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云飞  孟繁博  朱富斌  陈杨 《油气储运》2013,(12):1289-1294
通过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指标(因素)体系的综合分析,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对管道风险指标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油气管道定量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区间,并结合专家评分,对管道进行风险评定。将此方法应用于盘锦输油管道(曙光首站-东郭阀室段),结果表明:最大危害因素为第三方破坏,其次为腐蚀破坏,而自然灾害和管道本身存在缺陷相对为较安全因素。灰色层次分析法综合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的优势,不仅可以对风险因素进行细化分析,而且灰色理论可以对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进行更灵活的处理,使得评价模型和评价过程更符合客观规律,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表6,参12)  相似文献   

14.
薛峭  崔振昂  何健  时翠  滕德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3-8254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地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基于GIS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系统,通过划分地质单元,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表明,该系统有着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可操作性,系统以及其集成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服务于海岸带开发中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确定评价自然旅游资源的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各评价指标(林地、草地等);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运用GIS的空间处理和综合分析功能,以吉林省的50个县为研究单位,对所提取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统计、处理及叠加,对吉林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曹允庚  赵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59-11860,11890
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0》数据为基础,构建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评价结果,运用GIS软件对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寻求省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差异存在的原因,相应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东营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30年东营市干旱气候特征和灾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率统计、层次分析、专家打分、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和GIS技术,计算出全市各区域干旱灾害的风险系数。进而对东营市干旱灾害进行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漳平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7年漳平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公益林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当地社会经济资料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比例,建立生态公益林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公益林的空间分布、资源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影响。对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验证计算,并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监测评价结果分为Ⅰ、Ⅱ、Ⅲ、Ⅳ级,对评价监测结果应用GIS进行可视验证,使生态公益林评价建设管理达到细化、区域化、合理化,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各种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遥感数据SPOT5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分析相结合,对寒区高等级公路景观进行评价分析,利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法将各评价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完成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Ⅱ类区域的面积最大,处于优势地位;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了原来景观生态环境;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属于相对较好的水平,其结果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道路景观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寒区高等级公路沿线景观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选择大理市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大理市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相关研究和区域特点,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空间区位、地质条件、社会经济5个方面选择了18项相关性因子构建起一套适应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在利用传统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CA模型的原理进行适宜性模拟,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按照适宜性分值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中等适宜、高等适宜4级,并以适宜性结果为基础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将评价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选择建设区、建设保障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研究结果可为低丘缓坡地区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及区域新型山地城镇建设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