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糠片盾蚧寄生蜂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得出,在昆明地区糠片盾蚧(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的寄生蜂有7种,即桑盾蚧黄蚜小蜂(Aphytis proclia(Walker))、夏威夷蚧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hawaiiensis Timber lake)、桑盾蚧恩蚜小蜂(Encarsia berlesei (Howard))、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 carnesi(Howard))、扁角跳小蜂(Anicetus sp.),彼菲质绒跳小蜂(Teleterebratus peversus Compere & Zinna)和柯氏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clauseni Compere),隶属于膜翅目的蚜小蜂科和跳小蜂科.自然条件下寄生蜂对糠片盾蚧的平均寄生率为12.6%.树冠上部的寄生率高于中部和下部;树冠西面、北面的寄生率高于东面和南面.糠片盾蚧寄生蜂的种群空间分布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均一致,即糠片盾蚧寄生蜂在苹果园中的种群空间分布均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调查,得出黄圆蹄盾蚧在香樟上的危害特点。并采用扩散系数C、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法模型,对黄圆蹄盾蚧在香樟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圆蹄盾蚧在香樟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昆明地区瘤大球坚蚧寄生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昆明地区瘤大球坚蚧[Eulecaium gigantea (Shinji)]有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隶属于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即球蚧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ea (Dalman)],绵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ulvinariae (Howard)],夏威夷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hawaiiensis Timberlake),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①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 ② 前2种寄生蜂在自然情况下的寄生率为88.3%,对瘤大球坚蚧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昆明地区伪角蜡蚧的寄生性天敌有5种,其中蜡蚧扁角跳小蜂和绵蚧阔柄跳小蜂是主要寄生蜂,占寄生蜂总数的88.1%。寄生蜂的平均寄生率为13.4%。寄生蜂在大叶黄杨上部枝条的寄生率高于下部;阴面寄生率高于阳面和中间。伪角蜡蚧寄生蜂的种群空间分布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伪角蜡蚧寄生蜂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分瓣臀凹盾蚧(Phenacaspis kentiae Kuwana)是茶花、桂花的重要害虫。其捕食性天敌昆虫4种, 隶属于鞘翅目的瓢虫科、方头甲科和草蛉科,其中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onicus Endrby-Yonge)为主要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昆虫有4种,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的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其中糠片蚧恩蚜小蜂[Encarsia inquirenda (Silvestri)]为分瓣臀凹盾蚧的主要寄生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95.3%,其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寄生蜂的整体数量的消长变化。寄生蜂对分瓣臀凹盾蚧的自然寄生率为10.1%,捕食性天敌对分瓣臀凹盾蚧的自然控制率为78%。自然条件下,天敌昆虫对分瓣臀凹盾蚧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橡胶林中橡副珠蜡蚧及其两种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型,对橡胶林区的橡副珠蜡蚧成蚧、若蚧及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和斑翅食蚧蚜小蜂进行调查,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橡副珠蜡蚧成蚧、若蚧以及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和斑翅食蚧蚜小蜂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的结论相同,即橡副珠蜡蚧成蚧、若蚧、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和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中,橡副珠蜡蚧成蚧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橡副珠蜡蚧若蚧与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空间分布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白生盘蚧(Crescoccus candidus Wang)是板栗和麻栎的重要害虫。2000~2002年在昆明和曲靖对其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白生盘蚧的寄生性天敌共有8种,分别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的跳小蜂科[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p.),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球蚧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clauseni) Compere],姬小蜂科[啮小蜂(Tetrastichus sp.),蜡蚧啮小蜂(Tetrastichus ceroplastae Girault)]和蚜小蜂科[夏威夷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hawaiiensis Timberlake),闽粤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ilvestrii Compere),原食蚧蚜小蜂(Prococcophagus sp.)]. 昆明和曲靖的主要寄生蜂种类不同。昆明采集的花翅跳小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51.7%;曲靖采集的原食蚧蚜小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70.5%.以上2种寄生蜂分别为白生盘蚧在昆明和曲靖的主要寄生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种类、种群动态及其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为广西利用自然天敌防控扶桑绵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每月中旬从广西北海、钦州、崇左和防城港4个城市分别定点采集约450头扶桑绵粉蚧带回实验室.僵蚧单头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其余粉蚧放至发芽土豆上继续饲养、每天观察,将新形成的僵蚧及时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连续观察10 d,直至再无僵蚧出现.统计僵蚧数量及所占比例,鉴定寄生蜂种类,统计其数量,计算各种寄生蜂僵蚧所占比例.[结果]野外采集到9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科5种:班氏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Girault)]、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康长索跳小蜂(Anagyrus ka-mali Moursi)、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和黑角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igricornis(Gi-rault)];蚜小蜂科3种: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picta(André)]、康氏迈蚜小蜂(MyiocnemacompereiAshmead)和黄脸拟暗蚜小蜂(Promuscidea unfasciativentris Girault);广腹细蜂科1种: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phenacocca Chen,Liu&Xu).其中松粉蚧抑虱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群居寄生蜂,单头僵蚧最多可羽化出14头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成蜂.寄生蜂的总体寄生率较低(2.83%~29.56%),但僵蚧总体羽化率较高(92.15%).北海寄生蜂资源最丰富、寄生蜂的寄生率最高,共采集到9种寄生蜂;钦州和防城港均采集到6种寄生蜂,崇左采集到5种寄生蜂.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寄生蜂,二者个体数量约是其余7种寄生蜂数量的17倍,二者寄生的僵蚧合计比例多超过80.00%;在野外,5月班氏跳小蜂为绝对优势种,其他月份在不同城市二者交替占优势.[结论]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资源丰富,目前发现9种,其中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种,二者交替占优势,但寄生蜂总体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报道城市园林害虫红皮云杉球蚧的重要内寄生天敌赖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该寄生蜂在哈尔滨市一年两代,以幼虫在寄主二龄固定若虫体内越冬,寄生率高达51.9%.经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及食料对成虫寿命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树木的不同方位及高度上的寄生率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苹果糠片盾蚧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Lloyd 的平均拥挤度( m) 和平均聚块性指标(m/ m) 、Taylor 幂法则、以及Iwao 的m - m 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苹果糠片盾蚧种群空间分布型, 3 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即糠片盾蚧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并且4 至6 月糠片盾蚧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的规律性.7 月份以后, 随着虫口密度降低, 糠片盾蚧呈现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了在酸沉降影响下生长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的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上、中、下层土壤中,香樟纯林土壤pH值分别为3.91、4.23和4.62,盐基饱和度分别为13.11%、45.06%和55.14%,马尾松纯林土壤pH值分别为3.78、3.88和3.89,盐基饱和度分别为9.25%、11.68%和20.96%.香樟纯林中层土壤有机质、中下层土壤全P及各层土壤盐基离子(Ca2 和Mg2 )含量明显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中下层土壤Al3 、H 及上中层土壤Fe3 含量明显低于马尾松纯林(P<0.05).可见,香樟纯林具有减缓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测大叶樟和小叶樟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叶樟、小叶樟的耐寒性,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大叶樟和小叶樟叶片的电导率,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并对其大田越冬成活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樟、大叶樟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31 8、-23.509 8℃。大叶樟、小叶樟在新郑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6.7%、85.7%。小叶樟的耐寒性强于大叶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三维绿量(3DGQ)和林下游憩空间量(FRS)特征,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在广东省珠海市前山公园(13个样方)、北理工珠海学院(14个样方)和梅华城市公园(26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研究林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测算三维绿量和林下游憩空间量,分析不同区位风景游憩林的差异。  结果  位于城市近郊区(UFA)的前山公园风景游憩林单位面积绿量最低。单木绿量较大的树种有白兰Michelia × alb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荔枝Litchi chinensis、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凤凰木Delonix regi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3个研究林地三维绿量分布有一定差异,位于城市核心区(CUA)的梅华城市公园三维绿量分布较均匀;树木胸径与其三维绿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树种树冠形状有关。凤凰木、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木棉Bombax ceiba和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的空间分配策略为林下游憩空间占据绝对优势,白兰的空间分配策略有较强的多样性。  结论  随着研究林地地理位置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近郊过渡,单位面积三维绿量逐渐减小,绿量分布迅速趋于集中;胸径与三维绿量的正相关关系受树冠形态影响;风景游憩林构建过程中,冠层空间和林下游憩空间的分配应结合树种特点进行。图3表1参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湖滨景区古樟树不同立地土壤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滨景区立地环境地下水位高,人为干扰大等特点,对古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树冠投影下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养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古樟树生长地土壤pH 6.57 ~ 7.58,略偏碱性;土壤容重为0.75 ~ 1.28 g·cm-3,土质较为疏松;土壤有机质为16.1 ~ 78.8 g·kg-1,养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负相关,与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三潭绿地的土壤性状优于环湖绿地、草坪、树池中的土壤性状,更利于古樟树的生长;用陶粒、树皮作为覆盖的树池,其土壤性状优于用草皮覆盖的树池土壤,但生长于树池中的古樟树人为干扰系数大,变异系数大于用草皮覆盖的树池。其中,pH值偏高可能对古樟树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优先选择树皮、木片等有机覆盖物覆盖树池,避免在树冠投影线范围内铺设草皮和播草籽,减少景区改造后混杂在土壤中的水泥、石灰、砖块等碱性物质,有利于平衡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通气、保水和保肥性。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16.
以香樟、白兰花和栀子花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并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白兰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d)的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香樟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d)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栀子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Cd)的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香樟和栀子花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太明显。②3种芳香植物Pn、Tr、Cd和Ci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步。③3种芳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气孔导度的日均值和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依次为白兰花>栀子花>香樟,但种间差异不显著;胞间CO2日变化中利用的CO2体积分数日均值依次为栀子花>白兰花>香樟,由此可见栀子花和香樟适应环境的能力比白兰花较强,生长发育稳定且易成活,在植物配置中应多利用栀子花和香樟。  相似文献   

17.
牛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年生实生牛樟植株上采集叶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牛樟叶挥发性精油,采用GC-MS技术对叶精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进行化学类型划分,牛樟可初步划分为4种类型:桉叶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芳樟醇型和肉豆蔻醛型。不同化学类型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得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异橙花叔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13种,桉叶油素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芳樟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肉豆蔻醛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为1种,4种化学类型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学成分共12种。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平均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芳樟醇型(68.71%)、桉叶油素型(57.38%)、异橙花叔醇型(37.91%)、肉豆蔻醛型(33.75%);4种化学类型叶精油平均得率大小依次排序为:桉叶油素型(1.28%)、异橙花叔醇型(0.19%)、芳樟醇型(0.04%)、肉豆蔻醛型(0.01%)。牛樟中的桉叶油素型与樟树中的油樟类型相似,牛樟的异橙花叔醇型与樟树的异樟类型相似,牛樟的芳樟醇型与樟树的芳樟类型相似。不同的是,牛樟有一种肉豆蔻醛型化学类型,而樟树有龙脑樟和脑樟类型。但总体而言,牛樟与樟树相似化学类型叶中的精油含量,前者普遍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溶剂种类、超声频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石油醚为最佳提取溶剂,最佳提取备件为:提取频率低频(25.5kHz),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香樟籽的出油率达36.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