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人们水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甲鱼养殖水体的水质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索甲鱼养殖过程对水质变化的影响,便于尾水处理,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塘养殖过程对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和总氮的影响较小,污染物累积效应较低;对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影响较大,污染物累积效应较高。在投加净水剂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去除较明显,可以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实际积温情况下,进行围栏高效养鱼试验,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方式相比,围栏养殖能够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pH值和水体中H2S含量。其是一种适合北方地区的养殖模式,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约土地资源、降低饵料系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优点,适合在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 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草鱼池塘养殖生产成本,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示范推广作用.[方法]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开展了草苗种、泥鳅池塘双主养模式养殖试验.[结果]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8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苗种60 000尾/hm2的养殖模式,以及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2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苗种75 000尾/hm2的养殖模式,产出投入比均较高.[结论]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2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苗种75 000尾/hm2的养殖模式更容易被养殖者接受,更容易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养殖水体环境,节能降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提高水产品品质,开展了新型现代渔业装备在池塘养殖中的示范与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曝气式立体增氧机、水质净化网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池塘养殖水体明显改善,养殖水产品规格大、品质好,增产增效明显。该技术投资成本少,节能降耗明显,操作简便,养殖户易接受,且改善水体环境效果明显,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水库斑点叉尾鮰网箱微孔增氧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挖掘网箱养殖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将微孔增氧技术运用于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8.54个百分点;产量比对照组提高33.4 kg/m2;纯收益比对照增加231.8元/m2。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肉质好、生长快、易饲养。目前饲养途径已从池塘养殖扩大到流水养殖、网箱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以及大水体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殖等。  相似文献   

8.
棕点石斑鱼池塘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杨  冯永勤  梁盛  刘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43-9044
[目的]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探索棕点石斑鱼大水体育苗技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并培育出健壮苗种,缓解当前棕点石斑鱼养殖苗种匮乏问题。[方法]先利用微生物在池中建立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然后进行棕点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和鱼苗培育。[结果]2007和2008年2年中共进行5批育苗试验,共购买棕点石斑鱼受精卵5 kg,其中每批购受精卵量均为1 kg,平均孵化率为91.5%,5批共孵出仔鱼593.5万尾。5批孵化的仔鱼育苗均取得成功,共培育出体长2.0~3.5 cm的鱼苗82.3万尾,仔鱼平均育苗成活率为13.9%。[结论]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仔、稚鱼培育能有效提高鱼卵的孵化率、育苗的成活率和减少互相残食,因此该育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高位池中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每667 m2为5万,7万,9万和12万尾)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生长、存活率、产量、饵料系数,及对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凡纳滨对虾日增重率和成活率逐渐降低,饵料系数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变化趋势,总产量提高,但个体重量和体长逐渐下降;在水温较高的7-8月,水体氮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在同时考虑养殖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条件下,少量换水模式养殖密度应控制在7万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昌吉州养殖相对较发达的五县一市30个水体中捕得355尾养殖鱼类和非养殖鱼类的剖检看,共检获鱼类寄生虫18种,分属7纲、12目、13科、13属。其中原生动物9种,蠕虫6种,甲壳动物3种。在检获的18种虫体中,除舌状绦虫外,其余均为新疆首次报道。另对其流行现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催肥增重和增强免疫力等许多优点 .本研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 ,针对欧鳗的生理特点 ,选用中药组方作为欧鳗的抗病增重添加剂 .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的欧鳗比对照组增重明显 ,对于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 ,由此证实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了欧鳗的养殖效果 .  相似文献   

12.
欧洲鳗鲡与日本鳗鲡的染色体组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以肾组织为材料,结合扫描电镜研究,对区洲鳗鲡、日本鳗鲡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是:欧洲鳗鲡2n=3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3对,端部着丝点染以体为10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6,t3染爸体上有随体。日本鳗鲡2n=3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数为5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5对,端产着丝点染色体为9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8。对欧洲鳗鲡、日本鳗鲡的染色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欧洲鳗鲡病毒性疾病分离、鉴定的细胞模型,深入了解鳗鲡病毒性疾病流行与传播的情况,本试验在欧洲鳗鲡胸鳍传代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下,通过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可能的传代细胞促长因子,并在限定的时间内收集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绘制胸鳍细胞的生长曲线,分析其对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提示:在10%FBS L-15全价培养基的条件下,bFGF对欧洲胸鳍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效应浓度为10μ.L-1;IGF-1(5~50μg.L-1)不利于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开发鳗鱼高效环保型饲料添加剂,选择中草药、酶制剂、半胱胺盐酸盐(CSH)及这3种添加剂的不同组合、不同配比,添加到基础鳗料中,投喂欧洲鳗,试验时间均为8周,观察不同添加剂与组合对欧洲鳗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酶制剂、CSH都具有提高欧洲鳗免疫力的作用(P<0.05),中草药、CSH还具有促生长作用(P<0.05),本试验中,以中草药的效果最好;3种添加剂的组合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提高欧洲鳗免疫力的作用(P<0.05),试验组5号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1.67%,饲料系数降低13.12%(P<0.05),试验组6号比5号除增重率较低外,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免疫活性(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考虑到添加成本和数量,以试验组6号的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嗜水气单胞菌ZN1攻击鳗鲡后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半致死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ZN1对鳗鲡进行腹腔注射,在第0 d、1 d、3 d、7 d、14 d、21 d采集鳗鲡肝、脾、肾、肠,观察鳗鲡经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击后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变化及脏器的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活菌ZN1攻击后鳗鲡肝、肾、脾、肠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病变,且持续时间长达14 d以上,同时血液中的血栓细胞急剧减少,甚至全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攻击后可引发鳗鲡各脏器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并提示在病原菌攻击引起鳗鲡血栓细胞的减少并恢复缓慢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导致宿主产生败血症状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欧洲鳗鲡病毒性疾病分离、鉴定的细胞模型,以欧洲鳗鲡胸鳍细胞人工培养适应株(第2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培养基体外传代培养的方法,探讨欧洲鳗鲡胸鳍传代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L-15、RPMI-1640、高糖型DMEM)、血清成分(BS和FBS)及其浓度(5%、10%、15%、20%)对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L-15培养基最适合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欧洲鳗鲡肌肉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均质肌肉样品采用乙腈∶氯仿(10∶1)提取,提取液经氮吹浓缩,残渣用2 mL流动相溶解,饱和正己烷脱脂净化,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铵(20∶80)为流动相,多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丁酸钠对美洲鳗鲡摄食、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设计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0.5‰和1.0‰的丁酸钠,每组设2个平行,分别饲养于6个1 m3室内循环水箱中,每口池放养100尾鳗鱼,试验时间为42 d.记录每天的摄食量,试验结束时进行称重,并进行肝脏抗氧化能...  相似文献   

19.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3-38和Nb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3-22和Mb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3-38和Nb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3-38、Nb3-15、Ab2-55、Ab2-77、Ab1-3、Aa3-22、Aa3-67、Mb1-4、Mb2-10、Mb3-7和Mb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3-22和Mb3-7在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20.
人工繁殖条件下日本鳗鲡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初孵仔鳗的开口饵料一直是实现全人工繁殖的难点,鱼卵的营养成分分析能够为开口饵料的设计提供帮助,因此,本实验对人工繁殖条件下获得的日本鳗鲡鱼卵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日本鳗鲡卵中水分含量为82. 28%、粗蛋白质含量为10. 54%、粗脂肪含量为7. 24%、粗灰分含量为0. 78%。此外,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含量为8. 07%,EAA含量为3. 19%,NEAA含量为4. 88%;依据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模式,分别对氨基酸进行氨基酸评分(AAAS)和化学评分(CCS),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EAAI)为7. 79%。在日本鳗鲡卵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0种多不饱和脂肪(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41. 14%、18. 19%、40. 69%,其中C20:5n-3(EPA)+C22:6n-3(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0. 25%。日本鳗鲡鱼卵中钾、钙的含量丰富,分别为1 698. 676 mg/kg和121. 268 mg/kg。高含量的DHA符合海水鱼类鱼卵的特点,低含量的氨基酸可能是限制初孵仔鳗生存的原因。研究中所获得的各营养素需求量为初孵仔鳗的开口饵料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