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展有机水稻,在有机水稻生产区实行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有机水稻—小麦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提高1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5.24 g/kg,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但可能是因为有机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年增幅均低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持续稳定增长,是有机生产培肥地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成都平原常规粮油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寻求稳定、高产且利于推广的安全种植模式。选取成都平原最常见的6种粮油作物,设置了小麦-玉米轮作、油菜-玉米轮作、小麦-红苕轮作、油菜-红苕轮作、小麦-大豆轮作、油菜-大豆轮作、小麦-水稻轮作、油菜-水稻轮作8种种植模式,在轻中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对各个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产出,以及收获物、秸秆和土壤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前试验区最广泛使用的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和水稻籽粒镉含量均超标,存在极大的生产风险。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的籽粒镉含量最低,均未超标,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经济产出较小麦-水稻轮作模式显著降低。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农田产出效益最大。相比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后,后茬水稻对应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70.2%。综合生产和环境效益,将小麦-水稻种植模式更换为油菜-水稻模式是目前既能保证农民收益又能有效降低重金属镉污染风险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粮食种植技术应用与模式、粮食作物种类与种植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湖北省52户粮产专业家庭农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粮产专业家庭农场以专业种植水稻居多,种植规模多在20.0~33.3 hm2;"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成为主要模式;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8%以上;在选择品种上已由过去的一味追求产量转为追求品质与产量并重。为此,针对湖北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水稻—黑木耳轮作种植新模式,为适度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分析水稻—黑木耳轮作种植模式的种植结构优势、成本、经济效益、扶贫效果,水稻和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结果】水稻—黑木耳轮作种植新模式生态效益好,水稻单产提高8%,黑木耳经济收益提高6%,增加种植户人均收入960元,辐射带动16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结论】水稻—黑木耳轮作种植新模式易于操作,其"稳粮增收",产业扶贫带动效果明显,可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产业扶贫等项目中适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元胡的生长特性,在浙北平原地区研究元胡—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元胡,减少季节性抛荒,增加绿色过冬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本地区应用该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介绍元胡—水稻轮作模式的茬口安排,及元胡、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小麦—水稻、黑麦草—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种植模式下,研究土壤保护性耕作对太湖地区稻田水稻生育期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比移栽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速效钾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水稻产量以油菜—水稻种植模式为最高,其次为小麦—水稻和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Ⅱ(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较少耕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Ⅰ(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小麦—水稻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有利于提高黑麦草—稻种植模式下的全氮、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对麦—稻和黑麦草—稻种植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总结建宁县水田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多种轮作模式,包括春、秋2季连制、糯玉米—水稻轮作模式、烤烟—紫薯轮作模式,并分别介绍其主要栽培技术,以指导水田的种植。  相似文献   

8.
根据元胡的生长特性,在浙北平原地区研究元胡—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元胡,减少季节性抛荒,增加绿色过冬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本地区应用该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介绍了元胡—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元胡、水稻的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烤烟—水稻轮作种植模式的优越性,并分别介绍了该种植模式下烤烟、水稻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为研究区域,探讨6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油菜—大豆轮作、水稻—小麦轮作、荒地、菜地、桑园以及梨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可引起土壤有机质、总氮、颗粒态有机质、团聚体结构、容重等土壤质量指标的明显变化。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广泛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水稻—小麦轮作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以及颗粒态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较低的容重,表明水稻—小麦轮作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桑树种植需肥量较大,大量有机肥的施用使其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剧烈的人为扰动,菜地各土壤质量指标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1.轮作换茬。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水稻与小麦、油菜、绿肥的“三二制”轮作,绿肥田常在4月20—30日耕翻种水稻,这时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等杂革种子尚未成熟便被消灭掉、使秋季种植的油菜(或小麦)田杂草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长葛市由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逐步转变为小麦—蔬菜、小麦—大豆、小麦—红薯等种植模式。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经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全市小麦套种尖椒面积日益扩大,2017年该种植模式占套种模式的91.4%,为长葛市粮食连年增收增效,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经济效益小麦—尖椒种植模式每667 m~2总产值4074元,其中,小麦折合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14.
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点介绍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在桂东北地区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组织实施水稻—粉马蹄轮作栽培面积8hm2,通过春夏季水田种植早熟籼稻,夏秋冬季水田种植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分析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生产效益情况。【结果】发现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比种植双季稻或单独种植一季粉马蹄利润提高不少。【结论】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很大促进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用钢渣对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研究了钢渣施用对小麦-水稻轮作下作物产量、土壤pH的影响,以及土壤pH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17~1.00,第二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H上升0.36~2.21,第三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56~2.68,第四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H上升0.80~2.41。从第三季开始,连续施用钢渣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对照逐渐下降。钢渣施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连续施用对水稻无增产效果。与当季对照相比,施用钢渣后,第一季小麦增产215.81%~504.65%,第三季小麦增产22.69%~37.78%。[结论]施用钢渣能提高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pH,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南部县仅次于水稻、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轮作或稻麦两熟。近年来我县小麦条锈病呈逐年加重,为此,回顾这10多年来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情况,系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品种更新换代缓慢,  相似文献   

19.
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种植效益,对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扬州市马棚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水稻—绿肥"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与2017年、2018年传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水稻—绿肥"轮作模式具有效益较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优势,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发展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收益水平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进行了小麦—大豆轮作模式下套种半夏、散养豆天蛾幼虫的适用性研究,形成了一套旱地麦—豆轮作模式下的高效种养技术,综合种养产值56 600~111 000元/hm~2,是传统麦—豆模式产值的2.1~4.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