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的分类历来很乱。传统的分类方法都是依冬孢子形态和冬孢子寄主来进行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所以按冬孢子寄主来划分鞘锈菌的种是不合理的。文中在病害症状观察和春孢子表面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首次对樟子松3种不同形态的春孢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鞘锈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的分类历来很乱。传统的分类方法都是依冬孢子形成和冬孢子寄主来进行的。但近年珠研究表明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所以按冬孢子寄主来划分的鞘锈菌的种是不合理的。文中在病害症状观察和春孢子表面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首次对梓子松3种不同形态的春子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从而为鞘锈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 Le′v.) 已知有48种,除一种短循环型生活史的偃松鞘锈菌(C.pini-pumilae Azb.)外,其余均为长循环型生活史,夏孢子、冬孢子寄主涉及到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13个科,57个属。中国鞘锈菌只有9个种的寄主关系和生活史已明确,其余都未经过人工接种,锈孢子寄主关系及生活史未知。由于鞘锈菌对寄主选择不太严格,相近种的寄主又有重叠,使人们对鞘锈菌按形态定属名,按寄主定种的传统分类方法是否完全合理产生了怀疑。我们认为确定鞘锈菌种,不仅要考虑孢子形态等特征,还要考虑不同地区鞘锈菌对寄主范围,从优选择和限定选择等多种情况,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鞘锈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扭转当今分类上的混乱局面,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 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 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 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 mori Barcl.var.brous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 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 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 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5.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6.
河南锈菌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和舟山定海采集得海州常山叶(Clerodendron trichotomum)Thunb.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r-odendri Diet.),而且有的夏孢子堆上长满米黄色菌丝,从这些颜色不正常的夏孢子堆及其单个夏孢子中一致地分离出一种镰刀菌,通过培养性状及形态的研究,鉴定为Fusarium 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leggett(串珠镰孢中间品种). 用分离得的镰刀菌接种海州常山叶上新长出的鞘锈菌夏孢子堆上,结果锈黄色的夏孢子堆渐变米色,其症状和自然界夏孢子堆的变化一样,用新鲜未感染黄色的夏孢子与镰刀菌分生孢子的混合悬浮液,喷雾接种到健康的海州常山新叶上,其发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大大少于单用夏孢子接种(对照)所产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夏孢子向相同寄主植物接种后,再次发病并产生夏孢子。由此证明阿城市料甸林场樟子松松针锈病菌(Cleosporium clematidis Barcl.)的转主寄主为紫花铁线莲和黄药,病原菌种应为铁线莲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ma(?)idis Barcl.)。  相似文献   

9.
电镜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细胞的多核现象极为普遍,但聚集于寄主表皮细胞下的夏孢子产孢细胞均含两个细胞核。在夏孢子形成过程中,产孢细胞一端先经突起而形成孢子芽,随后孢子芽经延伸和产生隔膜,分别先后形成夏孢子原体,柄细胞和夏孢子。随幼龄夏孢子进一步发育,细胞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增加,大量脂肪粒累积,孢子体表伸出大量的刺突。在夏孢子之间,还可观察到具形状各异内含体的伴胞细胞。  相似文献   

10.
垂柳锈病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垂柳(SalixbabylonicaL.)上发生严重。经接种试验结果和形态特征观察,该病是由鞘锈状栅锈菌(MelampsoracoleosporioidesDiet.)为害所致。病原菌的性孢子、锈孢子(0、Ⅰ)阶段发生在紫堇(CorydalisbungeanaTurcz.)上,夏孢子、冬孢子(Ⅱ、Ⅲ)阶段发生在垂柳上。首次发现紫堇是垂柳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采用25%粉锈宁800倍液对垂柳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用2.4—D丁酯1000倍液防治转主寄主紫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