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豆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 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 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荚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1∶1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2.
大豆籽粒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与营养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东部区大豆籽粒中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与大量元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硼、钼、锌的关系。在氮、磷、钾配合试验中发现,钾有利于脂肪含量的提高,氮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施用硼、钼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但品种间有差异。总的看,钼有利于维持籽粒中较高水平的脂肪含量。硼、钼配合施用促进籽粒中蛋白质累积,但单独施用并不表现正效应;锌对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与氮、磷、钾配施有关.凡有磷处理区(NP、PK),施锌可增加脂肪或蛋白质含量。氮、磷、钾配施的基础上施锌对脂肪和蛋白质累积均起促进作用,而无磷区(NK)及无肥区(ck)施锌后不产生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黄淮海产区和北方产区上推广的53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淮海产区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都明显优于北方产区的品种,但北方产区品种大都偏早成熟;我国上述2个产区大豆品种在单株英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等一些产量性状上与国外品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就2个产区材料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指出,大豆分枝数、主茎英数、分枝英数、单株英数均与单株粒重和粒数呈显著或非显著的正向相关;主茎节数与主茎英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或非显著的负向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正相关极显著;百粒重与主茎节数、主茎英数、单株英数、株粒一显著或非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韩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814-817
对蚕豆(Vicia faba L.)进行了氮、磷、钾、硼、钼肥料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磷氮钾钼硼。氮、磷、钾、硼、钼肥合理配施,能够促进蚕豆地上部养分的累积,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同时氮和磷在子粒中分配比例也相应提高,钾在茎秆和角果壳中分配比例较高,子粒中较低。  相似文献   

5.
大豆有性杂交F2代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与遗传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选用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线2号为母本,以适应性广泛的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合丰25为父本.2003年杂交,2005年种植杂交F1、F2代,通过对杂交F1、F2代的各个性状进行分析来说明各性状的遗传力大小及遗传相关.遗传力的次序为:株高>单株英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分枝>百粒重.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为:单株粒数>单株英数>节数>株高>分枝>百粒重.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13个育种单位覆盖6个积温带的132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大豆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大豆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荚粒重、单株粒数和3粒英数的重要性排在了前三位,整体性状重要性的排序为:荚粒重>单株粒数>3粒英数>2粒英数>茎杆重>4粒英数>英皮厚>1粒英数>粒...  相似文献   

7.
钼、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 3个大豆 (Glycinemax)品种浙春 3号、浙春 2号和 3811为材料 ,设置了不同的钼、硼处理 (低钼低硼、施钼、施硼及钼硼同施 ) ,研究了钼、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钼或硼促使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 ,降低了大豆籽粒中钙和脂肪的含量 ,使大豆籽粒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 ,各氨基酸的组分 (脯氨酸除外 )或多或少都有增加 ,氮、磷、钾的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 ,而对籽粒中镁含量的影响不大。在提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籽粒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降低籽粒的脂肪含量上 ,钼、硼适量同施较单施钼或硼作用更大。钼和硼在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个大豆品种的品质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3品种对钼、硼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豆减量施肥试验初步研究发现,亩施80%优化氮肥(3.2 kg,N)底荚高度、每荚粒数、百粒重最大,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高。且施氮量与每荚粒数、分枝数与底荚高度、百粒重,单株荚数与底荚高度、每荚粒数、株高,底荚高度与百粒重,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施氮量与需氮量、需钾量呈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研究了化肥与秸秆配施条件下,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配施增加了大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秸秆施入量对大豆株高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苗期秸秆处理能够促进大豆根瘤形成,后期逐渐表现出抑制作用。低量秸秆处理能够促进大豆固氮酶活性,高量秸秆对大豆固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化肥与秸秆配合施用能够改善大豆产量性状,低量秸秆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应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油-稻-稻种植制下晚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鄂东地区水旱轮作三熟制中晚稻生长和产量对氮、磷、钾肥的反应.其中钾肥增产效果最好,最高达43.3%,氮肥最高为25.9%,而磷肥的最高增产率仅2.6%.结果还显示,一种养分增产效果的发挥受其他养分供应水平的影响,只有在其他养分供应充足时才能发挥氮、磷或钾的增产作用.根据肥料效应方程,每公顷最高产量的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61 kg、21.5 kg和451kg.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养分相等的条件下,当氮肥的用量超过21.0 kg/667 cm2时,水稻的增产效果不显著;水稻氮肥的用量范围为9.0~21.0 kgkg/667m2。氮、磷、钾化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小麦对它们的利用率,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对氮、磷、钾肥进行了田间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能有效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植株各器官中的氮含量相对于单一施肥明显增高,经济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在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分别达107%~268%和7.4%~13.9%。长期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仅施氮、钾肥处理的面筋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面筋指数和产量显著降低至与对照相近的水平,表明土壤养分与肥料的均衡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较为重要。对于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较高的氮肥水平和适宜的磷、钾肥有利于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威宁地八角的推广应用和提高其种子产量,2010-2011年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N、P2O5、K2O肥料因子对威宁地八角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P2O5、K2O单因子肥料对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两因子互作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的效果显著.2)在施用氮肥13.04 kg/667m2、磷肥88.24 kg/667m2、钾肥32.00 kg/667m2时,威宁地八角种子的产量最高,为31.90 kg/667m2,其经济效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氮磷钾肥配施对平豆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11个处理,通过缺素肥料试验、经济学性状及产量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之间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存在正互作关系,但互作效应不同:氮钾>氮磷>磷钾;T9(N2+P2+K2)株荚数、株粒数及百粒重均处于第一位,与其它处理有极显著差异;比对照增产24.7%,收益提高17.2%,为平豆2号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和P的分配率高于CK处理,其余施肥处理谷壳中N、P、K的分配率均低于CK处理。总体来说,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不同器官N、P、K吸收分配影响的趋势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用基质盆栽法,研究氮、磷、钾施用量与微型薯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钾肥与产量几乎呈直线相关,增施钾肥可提高微型薯的产量;适宜的磷肥质量浓度能稳定提高微型薯产量;氮肥施用量超过250mg/L不利于微型薯产量的形成。氮、钾肥对微型薯产量存在正向互作,氮肥一定时增施钾肥可获得高产,且钾肥用量越多增产效果越显著;磷、钾肥对产量也存在正向互作,钾肥用量超过400mg/L时,微型薯产量迅速提高。多元回归和频率分析表明,无土栽培微型薯氮、磷、钾最优组合方案为N274.23mg/L,P 59.94mg/L,K 603.46mg/L。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状,采用3414设计方案,研究了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肥料水平下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氮素在0~18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直线正相关;P2O5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曲线相关;K2O在0~25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而钾水平高于25 kg/667m2后,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趋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过DPS分析,得出在该冬闲田肥力水平下马铃薯的最佳N、P、K施肥组合为每667 m2纯N 18.00 kg,P2O5 5.77 kg,K2O 39 kg,可获得1 833.8 kg/667m2的理论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