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机跨区作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合理配置农机资源,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机跨区作业是实现农业机械资源利用,合理配置农机机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东丰县是粮食生产主要产区基地之一,农业机械化基础较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农机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农机跨区作业是在跨区机械收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利用不同区域间粮食生长的时间差和农业机械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跨区域进行机械作业,以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机经营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农机跨区作业获得供求信息的途径和要求,阐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机跨区作业中重要地位、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认为应当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农机跨区作业过程中获得供求信息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网络信息技术在现阶段农机跨区作业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农业机械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举措,跨区机收把农机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通过跨区作用,打破了地域界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实现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拉动了农机企业的发展,培育和促进了农机消费市场的发展,跨区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跨区作业的质量,减少了机手收入,也给以后的跨区作业带来了难度,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为此,我们对近几年来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农业机械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举措,跨区机收把农机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通过跨区作用,打破了地域界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实现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垦区坚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职责,粮食面积始终稳定在280万hm2以上,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在200亿kg以上。为了保障垦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黑龙江垦区2018年投入农机基础建设资金3.5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046.1万kW。投入农机基础建设资金3.55亿元,扩建和新建机务区131个,完成跨区作业17.33万hm2,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9%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农业机械故障,这就需要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农业机械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实现我省农业机械的科学合理配置,广泛调剂作业区域间机械的余缺,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机化生产作业进度,推进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经省农委批准,4月3日,省农机管理总站在长春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一年来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2014年农机跨区作业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  相似文献   

8.
农机跨区作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通过跨区作业,大幅度提高农机利用率和机械化水平,解决“有机户有机无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提高农机手的效益,满足农民对小麦及时收割的需求。在生产方式上开辟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实践证明,农机跨区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随着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作业收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半径越来越大,有的还发展到跨区作业、跨省作业。利用GPS、GIS、GSM(简称三G)高新科技,发展农机管理服务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以下几大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9日,张桃林副部长听取农机化司关于当前农机化重点工作进展及"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准备情况汇报。他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为巩固粮食生产好形势、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9日,张桃林副部长听取农机化司关于当前农机化重点工作进展及“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准备情况汇报。他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为巩固粮食生产好形势、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2.
孙艳 《农技服务》2014,(3):162-162
<正>跨区作业是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跨区作业又是农民机手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农民机手利用全国各地农作物成熟期的差异,开展远距离转移收割及机械作业,延长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农机局的带头组织下,我县的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成效不断提高,其中2013年全县实现跨区作业收入达到6000万元左右。在组织联合收割机外出或引进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7,(17)
<正>近年来,由于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农机作业市场的趋于活跃,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农机合作社也随之应运而生。农机合作社是在目前土地承包模式下,把农民从繁重且又费力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是实现农业增产、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土地规模集约化,产业一体化,农机服务社会化和新技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的高度融合推动了农业机械的转型发展,出现了智慧农机。智慧农机对于解放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升作业质量,实现农业机械精准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在智慧农机研发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耕种作业、收割收获、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农机不断研发、生产、投放市场、推广使用,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型普通农机到智慧农机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国内智慧农机的发展现状进行准确理解分析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这对于农机研发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农业机械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农民欢迎、机手称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一项工作,跨区机收把农机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我国在农业领域的迅速发展,大型农机跨区作业成为发展的新趋势,而做好大型农机跨区作业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需要在作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跨区作业管理的模式。本文先就信息技术和大型农机跨区作业的关系以及发挥的作用加以阐述,就大型农机跨区作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思路以及实际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借此理论研究为实际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同尧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36-36,38
蒙城县双涧镇路南村通过发展大型农业机械,成立村农机协会,实行跨区作业服务,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新型的农机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在当前多种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比个体农机户,企业农机队、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作业专业公司、农机专业大户都更有生命力和优越性,更能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将逐步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组织形式。一、农机合作社是优化农机结构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跨区作业既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解决了家庭承包经营与机械化作业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了跨区作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搞好跨区作业,使之能够健康、稳步和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12,(1):7
12月5日,湖北省农机局与湖北省联通公司在黄冈市签署《湖北省农业机械远程控制管理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湖北省"农机通"正式启动。"农机通"是基于中国联通手机定位技术下的农业机械远程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业机械的位置监控,有效引导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避免跨区作业盲目性,提高农机手的作业效率和经济利益,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它可以实现车辆定位、远程调度、信息服务和车辆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