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农—牧良性循环机制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籽粒苋(Grainamaranth)是一种优质蛋白饲料资源,具有营养丰富,抗逆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的优良特性。本项研究将其作为林、农、牧业之间的衔接纽带引入林地或果园种植,在林地(果园)、籽粒苋、养殖业、沼气、肥料、林(果)木诸因素之间组建了一种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循环模式。即利用幼林和果园间隙,间种籽粒苋;籽粒苋作青饲用来喂禽畜(猪、鸡、兔、鸭、羊、鱼等)发展养殖业;禽畜粪便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提供生活能源;产生的沼肥(发酵肥)再返回林地和果园肥地,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循环形成了林-农-牧结合的稳定复合生态系统,促进了林木生长和养殖业发展,改善了林地小气候,发挥了土壤潜能,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符合生态、经济规律和持续发展要求,具有高效益,少污染,能耗少,利用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自然界与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由性质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系统”所组成。所谓“系统”就是由许多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农业也是一个大的系统。农业作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经济系统”。从它整体说则应是“生态经济体系”。所谓农业生态系统就是“农业生物(农作物、林、牧、渔)——农业环境(气候、土壤等)——农业技术”这三方面组成的综合体系。而农业各部门即农、林、牧、渔之间也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山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山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理论界与学术界提出新论点。 一是林农牧渔副新排列次序论。复旦大学教授兼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张薰华在所著《生产力与经济规律》一书中提出一个新的论点,认为“农,林,牧,副,渔”应改为“林、农、牧,渔、副”。理由是:“由于农业应是生态农业才有发展前途,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林”,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就没有农、牧、渔的发展。“林”是人类生存问题,“农”是人们吃饭问题。因此“林”应放在首位。所以,比较科学的次序应是:林、农、牧,渔、副”。这是经济学家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生产力着眼提出的新论点,它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反映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②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③反映了对农业认识的深化。这个新提法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再不能就种植业抓种  相似文献   

4.
随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必须因地制宜,适应市场需要,使农、林、牧、渔业之间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对保护农业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1农、林、牧、副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业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当是:立足干旱特点,变对抗种植为适应种植,扩大耐旱作物品种面积,压缩高水肥作物品种;稳定小麦产量,适当扩大红薯、大豆、谷子、烟叶、油料、辣椒等高效作物面积;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高效;从改变生态环境着眼,正确处理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和旱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做到以林护农,以牧促农,粮、林、牧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一、二者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农业生产的合理结构,是指农业各部门(农、林、牧、副、渔)的比例协调和全面发展,建立一个合理的统一的农业生态综合体系,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农(林)牧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基础上,以刺槐林、橡胶园生态系统为例阐述物质循环中养分流动模式和碳循环研究方法,并研究了江淮地区农(林)牧共生互作循环典型模式种类和农牧生态系统循环配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梅县坡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梅县现有的坡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将模式划分为单一经营模式,坡地小庄园模式和林(果)农复合模式三种类型,并对果-沼-稻-畜-鱼模式进行了分析,该模式是一种适应坡地小流域采和的小庄园模式,进行科学经营管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大中型渔场生态工程开发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中型渔场进行生态工程开发,实行鱼、青、果.猪,鸭、沼气池综合经营,建立渔、牧、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了渔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了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课题选择“中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技术经济路线,适合现阶段农村技术、经济条件状况,适宜在广大平原湖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五配套"生态果园技术模式原理与内容 "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是从豫西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平衡为基点,充分发挥系统内的动、植物与光、热、气、水、土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建立的生物种群互惠共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农(林)牧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基础上,以刺槐林、橡胶园生态系统为例阐述物质循环中养分流动模式和碳循环研究方法,并研究了江淮地区农(林)牧共生互作循环典型模式种类和农牧生态系统循环配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五配套”是果-畜-沼-窖-草配套,即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新型高效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促牧,以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果园系统,以3335平方米(5亩)的成龄果园为基  相似文献   

13.
该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邱凌研究员主持完成,于2001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成果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依据渭北旱塬的实际,研究和探索出“果园种草→鲜草喂猪→猪粪入池产沼气→沼肥种果”的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西北干旱地区生态果园发展模式,将单一的果树生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在生态学意义上可被分为农、林、牧、副、渔等若干个亚系统,而这些亚系统又可被分为若干个亚亚系统。如农业亚系统(这里指种植业系统)又可被分为粮、棉、油、麻、糖、果、烟、茶、丝、蔬、药及其它生产等十多个亚亚系统,这些亚亚系统还可被分为若干个更次一级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在生态规律支配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又在经济规律支配下形成农业经济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交织  相似文献   

15.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在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以牧为主农户养殖业收入对其农业收入的贡献性、以牧为主和半农半牧农户生产结构中物质能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业收入与家庭农业收入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以人工草地为枢纽的草地农业系统其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均高于以小麦为主的谷物系统,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青龙县位于我省北部山区,坡耕地(陡坡、缓坡、二坡地)较多,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2%。多年来,为了改造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现象,我县本着开发利用与改良并举的精神,结合旱作农业项目,制定出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实行农、林、牧、水相结合,山、水、地兼治,沟坡兼治,治地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具体办法是: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结构指农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即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合理安排。安排不当,会给自然资源、生态平衡带来不良后果,而且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祸害。国内外的实践证实,实行农、林、牧紧密结合的生产结构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物质循环的有效结构。现仅就农牧结合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川中丘陵区的大足县作为研究典型,分析了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以牧草为中心的农牧结合新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扭转农业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不断走向集约化、综合化,特别是随着农业生态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生产被认为是一个农、林、牧综合经营的大农业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和重视。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生产工作,其重要的和成功的方面是强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结合。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改善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途径,提高转化效率,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河北宏观农业研究中心成立经省教委批准,河北宏观农业研究中心日前在我校成立。河北宏观农业研究中心是适应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实现中央提出的“九五”我国必须实现“四个一工程”的宏伟目标应运而生的。宏观农业的研究包括农、林、牧、渔、农村工作等各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