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素在植物代谢和植物组织与器官之间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钾素并由转运蛋白运输,此外钾素的转化和循环与解钾微生物紧密相关,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态系统中钾素的转化与循环,包括土壤中钾的存在形式和转化、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微生物解钾菌的研究。深入了解根际微生态领域钾素转化与循环的过程,可为农业生产中钾素调控及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土壤-微生物共同构成根际微生态,其对植物健康和生长产生巨大影响.果树连作后根际微生态发生变化,影响果树栽培和果实品质.从果树连作障碍的成因出发,通过分析果树连作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果树连作的响应,总结出果树连作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果树连作障碍修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从土壤微生物贮存、释放营养和其与植物根系的协同作用两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并介绍了有效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积累量大且不易降解,因此微塑料长期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收集近年来有关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效应相关的文献,全面系统介绍了土壤微塑料积累后,土壤物理环境的变化、土壤动物摄入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响应、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响应、以及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及其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容重、团聚体组成和持水性等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变,而这些改变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甚至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土壤无脊椎动物(如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跳虫Folsomia candida等)对微塑料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同时,微塑料也会被这些土壤动物所摄食,并导致土壤动物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以及对其生长产生影响。此外,微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积累及其效应也受到关注,比如,被蚯蚓摄食的微塑料可通过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摄食蚯蚓进入鸡体内积累。在系统介绍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微塑料组成与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4个未来研究方向:①建立土壤微塑料污染毒理学诊断的标准化方法体系;②研究土壤微塑料与微生物、植物和土壤动物之间的作用机理;③揭示微塑料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键微生物学机制;④开展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塑料圈”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评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提供科学支撑。参80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Microbiolecologicalagents)是Parker(1974)提出的与“抗生素”相对的新概念,指从动物或自然界分离或通过生物工程人工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或包含细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制剂。其主要是根据微生态理论,用正常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用以补充和扶持宿主的正常生理活性,调整微生态失调,维持微生态平衡,以达到调整动植物微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双动力”海藻生物菌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海状元“双动力”微生物菌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 海状元“双动力”微生物菌肥是中国海洋大学生理生化专家依据植物微生态学、营养学等理论,针对目前耕地板结、沙化、盐渍及重茬病害日趋严重的状况专门研制的新一代海藻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7.
试验项目来自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壮园牌生态菌肥是北京双龙万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植物营养生理学和土壤微生态学原理,采崩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制开发的一种高科技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该制剂内含多种有益微生物,并含有生物发酵产生的激素等物质,具有能固定并转化空气中氮素,活化和分解土壤中的磷、钾矿物,促进土壤有机物和矿物质转化为植物叮吸收的营养元素的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豫西山区优质烟田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为烟田精准施用微生物菌剂改良烟田土壤提供参考,应用微生物常规分析法及分子微生态方法分析烟草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生理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对照(未栽植烟草的同一地块土壤),微生物总数在烟草生长前期不断增加,现蕾期后降低,细菌在各期土壤微生物组成中都占绝对优势;在烟草整个生育期内,根际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的数量均比对照高,纤维素分解菌则相反;生长后期,烟草根际与对照土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越接近,表现出的相似性也越高。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趋同性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氮素输入影响着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关注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分子生态网络,为草地退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松嫩退化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和未施氮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随机矩阵网络构建理论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探讨氮素管理对退化羊草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网络的影响,氮添加条件下微生物网络结构中的关键微生物变化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解析外源氮素添加条件下土壤细菌动态变化的关键结点和规律。【结果】 在门分类水平上施氮处理草地有细菌门22个,未施氮处理23个。7个菌门是施氮和未施氮处理草地的优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含有OTU数量最多的门类,约占总序列的30.4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含有OTU数量次之的门类,约占总序列的30.15%,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含有OTU数量第3的门类,约占总序列的8.14%,放线菌(Actinomycete)约占总序列的6.15%,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三者约占总序列的17.16%。施氮处理草地土壤微生物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未施氮处理草地土壤(P<0.01);未施氮草地土壤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施氮草地土壤(P<0.01),其他各门细菌施氮与未施氮处理间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表征网络的正向连接比、平均路径长度、平均聚类系数和模块性均为施氮处理显著低于未施氮处理(P<0.001)。在土壤的分子生态网络中,未施氮处理有16个模块枢纽(Zi>2.5,Pi≤0.62),施氮处理有6个模块枢纽,均属于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放线菌门。施氮导致土壤微生物种间关系改变,进而改变土壤整体生态网络。【结论】 施氮降低了退化草地土壤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紧密性;降低了退化草地土壤中的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土壤中微生物关键物种(OTU)由16个(未施氮)减少为6个,且二者土壤中均没有重叠OTU,这表明施氮调控微生物群落网络的关键物种,进而改变其分子生态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0.
植物微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德国沃尔克·鲁斯(Volker Rush)博士首次明确提出微生态学(microecology)这个词,1985年又重下了定义:“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中国康白教授于1988年在《微生态学》一书中提出“微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 生物体内微生物“有益”与“有害”的概念是按人类自身利益和认识所决定的。据初步研究植物体内真菌类微生物,对人有益的约占15%,有害的约占15%,表现中性的占70%,“益”与“害”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界限。因此,植物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