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菜豆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弱光下,氮素形态不影响植株生长,但在强光下,铵态氮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铵态氮供应的植株叶片中游离铵含量高于硝酸盐供应的植株.在增加光照强度情况下硝态氮供应植株的抗坏血酸含量高于铵态氮供应的植株;但对脱氢抗坏血酸含量来说,它不受氮素形态的影响.光照强度的增加和铵态氮的供应,都增加依赖于抗坏血酸的H2O2清除酶系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但对SOD活性影响较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植株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表明 ,与供应 NO3 -的植株相比 ,较高光照下供应 NH4 的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叶片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 ,超氧自由基 (O·2 )产生速率、H2 O2 含量、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 A- 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DR)、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供应 NO3 -的植株 ,而在弱光下 ,上述各指标在氮素形态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光强下氮素形态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根系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光下供应铵态氮植株比供应硝态氮植株的根系生长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而在弱光下则差异不显著.供应铵态氮植株根系质膜H+-ATPase和氧化还原系统活性显著高于供应硝态氮植株,且强光下差异更大,根系质子分泌速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植株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与供应NO3-的植株相比,较高光照下供应NH4+的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供应NO3-的植株,而在弱光下,上述各指标在氮素形态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冀谷38为材料,采用蛭石养苗法给谷子幼苗分别浇灌无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硝态氮混合营养液,通过对谷子形态、干物质重和氮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形态氮对谷子生长发育和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谷子生长,提高其株高、穗长、根长、根面积、根茎叶部干物质重,但降低穗部干物质重和穗氮占比;铵态氮延缓谷子生长,抑制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但有助于提高穗部干物质重、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和穗氮占比;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时,植株生长、穗部发育和氮素累积较为均衡。这表明铵态氮是谷子较易利用的形态氮,谷子对铵态氮的吸收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促进谷子营养器官的生长,铵态氮促进谷子氮素累积和提高穗部产量,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对谷子生长、穗部产量、氮素利用均有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了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不同铁供应水平对旱稻和水稻生长与铁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铁显著促进了水稻和旱稻的生长,提高了铁吸收量;与铵态氮相比,不供铁时硝态氮加重了缺铁旱稻和水稻的铁缺乏状况。就氮素形态的影响而言,铵态氮明显促进了旱稻和水稻的生长,表现在株高、地上部干重的显著增加,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显著改善,叶片SPAD值和植株铁含量、铁吸收量的显著增加,尤其是不供铁条件下,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铵态氮还促进了植物体内铁的转移。硝态氮的作用则与此相反,特别是在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硝态氮的供应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植株铁含量,加重了铁缺乏症状。以上结果表明,铵态氮有利于旱稻摄取更多的铁营养,并改善生长状况;土壤中氮素以硝态氮为主可能是水作转为旱作后旱稻缺铁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营养(NH_4~+-N、NO_3~--N)和光照强度(自然光、弱光)对菲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菲含量、光合特性、体内抗氧化系统和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和弱光条件下,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体内的菲含量分别为5.15和2.66μg·g~(-1),而硝态氮营养黄瓜幼苗体内的菲含量分别为4.03和1.90μg·g~(-1),两种光照强度下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体内的菲含量均较硝态氮营养高。弱光和菲胁迫对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抑制程度较硝态氮营养低。在自然光下,菲胁迫使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的CO_2呼出量增加了30.80%,硝态氮营养的增加了11.95%,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的CO_2呼出量增量较硝态氮营养高;在弱光下,菲胁迫对两种形态氮素营养的CO_2呼出量无显著影响。无论是否加菲,除自然光下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的CAT活性较硝态氮低外,SOD、POD活性在两种光照强度下均在铵态氮营养黄瓜幼苗中高。由此可见,与硝态氮营养相比,铵态氮营养能够提高黄瓜幼苗抵抗弱光和菲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基础上,设置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与用量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var.ramosa,别称生称)生长及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在蔬菜收获后土壤的氮素残留量很高,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约为10∶1;温度对叶用莴苣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5℃更有利于其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氮素对叶用莴苣总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氮素过量时,生物量并未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下,随着氮素投入量的增加,叶用莴苣可食用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同等氮素投入条件下,25℃下种植的叶用莴苣其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单施硝态氮比硝态氮、铵态氮2种形态氮共存时叶用莴苣的硝酸盐含量要高;低浓度氮素时,15℃时叶用莴苣吸收的硝酸盐较多,但高浓度氮素时,25℃吸收的硝酸盐较多。因此,建议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应减少氮素的投入量,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肥料。  相似文献   

9.
在固体基质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形态氮源(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比对脐橙生长发育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氮素对脐橙根系生长、发枝与枝梢生长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以铵态氮为惟一氮源的植株,其地上与地下部生长均较以硝态氮为惟一氮源的植株差;根系与叶片中积累的NH 4量也以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并伴随出现根系腐烂、叶片的叶尖与叶缘枯萎等NH4 毒害症状.2)适当浓度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地上地下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硝态氮效果更好,两者的浓度比以2∶1为最佳.3)在氮素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营养液中NH 4的增多与NO3?的减少,叶片中的N,P,Fe含量显著增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6,0.9012,0.9689,达极显著水平,而叶片中Ca,Mg,B的含量则显著减少,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2,-0.8448,-0.6259,达显著水平.叶片中元素Mn,Cu和Zn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K的含量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花期渍水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以期为江汉平原小麦抗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试验,以襄麦55和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设不渍水(CK)和开花期连续渍水7 d(WL)处理,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和产量结构等指标,并分析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结果】 0~20 cm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对渍水的反应强度较20~40 cm和40~60 cm表现更剧烈。与CK相比,WL处理下(渍水后0~7 d),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65.7%~81.2%,铵态氮含量则上升48.7%~54.8%;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总氮含量上升,但变化幅度较小。当撤去水分处理后(渍水后7~14 d),硝态氮含量急剧上升,甚至恢复至与CK相同水平,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与CK变化趋势相反;总氮和碱解氮含量变化与CK趋势一致。随后至小麦成熟期,CK和WL处理下各氮素含量总体上均逐渐降低。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了襄麦55和郑麦9023的花后氮素积累量(P<0.05,下同),并导致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均显著下降;襄麦55花后氮素积累量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郑麦9023。此外,WL处理显著降低了襄麦55和郑麦9023的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与CK相比襄麦55和郑麦9023的产量分别降低25.24%和34.81%。通过对渍水条件下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与产量及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冗余分析可知,渍水第7 d (渍水终止当天)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小麦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呈正相关,铵态氮和总氮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呈负相关,与土层深度关系较小;碱解氮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存在土层间差异。【结论】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对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以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对渍水的响应最敏感,其中硝态氮含量与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而铵态氮与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