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体质量为(0.163±0.07)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5%和1.0%微生物抗菌肽S200,养殖12周以后,分别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攻毒,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结果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 2%和0. 5%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攻毒后的存活率和溶菌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当添加量为0. 2%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最低,为10.0%。当添加量为0.5%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3.0%和20.0%,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为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44.35和60.8 U·mg~(-1)prot,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当添加量为1. 0%时,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3. 33%,20. 0%和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9.8和50.17 U·mg~(-1)prot,与添加量为0. 5%相比,除了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相同(都是40. 0%)外,其他各项数据都低,说明过高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对病毒的抵抗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感染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感染细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成活率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溶菌酶的活性,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有助于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天津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生理生化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AP4套式PCR方法对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长5~6 cm)肝胰腺中分离得到的优势菌VP0630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采用注射感染法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攻毒试验,试验设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各30尾对虾,感染组每尾虾注射3×10~7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25μL,分别于注射后3、6、9、12、24、48、72、96 h时,检测凡纳滨对虾体内免疫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鉴定,优势菌株VP0630属于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理化特性鉴定概率为99%,pir毒力基因检测呈阳性;注射感染试验显示,对虾96 h时的累积死亡率达78.37%;酶活力检测显示,对照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溶菌酶(LYS)、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6种酶活力在0~96 h时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感染组对虾6种酶活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清和肝胰腺中6种酶活力均在6~12 h时显著升高(P0.05),大部分酶活力在72~96 h时降低至对照组水平,仅个别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VP0630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凡纳滨对虾免疫防御系统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鱼粉含量为25%的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酵母提取物替代配方中15%、30%、45%和60%鱼粉,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50±0.13) g 42 d,研究酵母提取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酶及鳃组织中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并进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人工急性感染试验。结果表明:15%组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酵母提取物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鳃组织中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经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后,24 h和48 h时 60%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TBX〗P〖WTBZ〗>0.05),72 h和96 h时各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以酵母提取物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45%的鱼粉不会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小肽,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体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60 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血清抗菌活力、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并用哈维氏弧菌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小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P0.05),1%,2%和3%处理组体长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7.74%,27.75%和17.46%,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15%,31.16%和19.01%;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21.57%,33.99%和25.49%;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23%,18.89%和8.89%。小肽能显著增强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1%,2%,3%处理组抗菌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05%,42.10%,10.53%;血清溶菌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54%,24.56%,15.54%;酚氧化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70%,41.90%,24.02%。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5 d内对照组累计死亡率为96.7%,高于各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得知,饲料中添加小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2%为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的影响,在基础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A0组,对照组)、50 mg/kg (A1组)、100 mg/kg (A2组)、150 mg/kg(A3组)和200 mg/kg (A4组)NT-6抗菌脂肽,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1.12(±0.10)g的凡纳滨对虾8周,测量和计算对虾的生长和形态指标以及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血清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喂养,试验组对虾生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其中A2组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相对增重率可达58.13%;试验组对虾的各形态指标受抗菌脂肽添加量影响显著,对虾的整体外观商品形态有所改善.试验组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脂肪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粗灰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LZM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2组最显著;A1组血清中的POD活性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血清中的AKP活性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T-AOC和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A2组最高.A4组凡纳滨肝胰腺中T-AOC 、LZM、AKP、T-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提高使对虾的成活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A2组的成活率最高.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T-6抗菌脂肽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对虾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可作为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一种替代物.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耐低温低溶解氧胁迫能力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1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0、4.0 g/kg的胆固醇,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C0、C1、C2、C3和C4,实测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mg/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14±0.03) g的凡纳滨对虾。养殖8周后检测对虾耐低温和低溶解氧胁迫的能力以及急性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免疫相关基因(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饲料胆固醇含量显著影响弧菌急性感染后对虾鳃组织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在弧菌感染进程中,C2组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的mRNA表达量表现出最大的变化幅度;而IMD mRNA表达量最大变化幅度出现在C1组,其次为C2组。急性感染弧菌后各组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感染后24 h;C2、C3和C4组IMD mRNA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感染后24 h,而C0和C1组IMD mRNA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感染后42 h。急性程序降温胁迫下,C0和C4组对虾100%死亡的温度为15℃;而其他组对虾100%死亡的温度为14℃。急性低溶解氧胁迫下各组对虾的耗氧量和致死溶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在淡水养殖条件下,饲料中2.45 mg/g的胆固醇含量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灵敏性,而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为(1.57~3.43) mg/g时凡纳滨对虾表现出较好的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及该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I、II和III型整合子及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菌株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04株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对氟苯尼考(FFC)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达82.7%;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复方磺胺嘧啶(SD)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93.3%~100.0%。在2013-2018年,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共有20种耐药谱,其中优势耐药谱为SD/SM2/SMM/SMD/SXT/RAD。PCR扩增结果表明,I型整合酶int1基因检出率为64.4%,sul1和qacEΔ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9%。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22.1%。在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中,有6株检出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种类包括blaCTX-M-2-aadA1和blaVIM-60-aadA1-aacA。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I和III型整合酶基因。int1和qacEΔ1基因在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int1阳性菌株对甲砜霉素(TAP)的耐药率显著大于int1阴性菌株,但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头孢拉定(RAD)的耐药表型与blaCTX-M-2和blaVIM-60基因、新霉素(NEO)的耐药表型与aadA1和aacA基因、磺胺类的耐药表型与sul1基因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最高,可考虑将该抗菌药物作为广西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治的备选药物。副溶血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基因盒与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但I型整合子的流行增加了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弧菌整合子—基因盒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深入探讨对虾抗病免疫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PCR克隆凡纳滨对虾CTNNBL1基因(Lv CTNNBL1),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应答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表达模式。【结果】Lv CTNNBL1基因c DNA全长190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1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含有1个CTNNBL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Lv CTNNBL1蛋白与大型溞(Daphnia magna)同源蛋白的相似度最高,为77%。基于CTNNBL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被聚为无脊椎动物一类,与同为节肢动物的大型溞、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的亲缘关系较近。Lv 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中呈组成型表达,以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最高、表皮中的表达量最低。注射感染WSSV后,Lv 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差异;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后,Lv 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感染后12 h内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结论】Lv CTNNBL1基因表达量在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参与了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NO)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合成途径已成为研究焦点。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饮水剂的抗球虫作用机制,将120只14日龄海兰褐蛋公雏,随机分为对照组(I)、感染组(Ⅱ)和中药饮水剂组(Ⅲ),每组40只。除I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0、3、6、9、12 d后,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用于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iNOS)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感染后3 d,各组血清NO含量和iNOS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感染高峰期(6 d),Ⅲ组血清NO含量及iNOS活性较Ⅱ组分别降低了36.17%和14.25%,差异极显著(P<0.01),与Ⅰ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至感染后9 d,虽然Ⅲ组血清NO含量及iNOS活性与Ⅱ组差异不显著,但仍较其降低了12.53%和13.51%;至感染后12 d,Ⅱ组血清NO含量及iNOS活性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果提示:中药饮水剂通过抑杀球虫,以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宿主细胞内iNOS活性及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作为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参与的生理调节和信号转导功能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关NO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植物根系中NO的合成和产生、NO调节植物根系生长和发育的详细具体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本文对植物根系中NO的产生方式、NO在调节植物...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1 ) EH患者血浆 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 ;且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 ,血浆 ET升高及 NO降低均越明显 (P<0 .0 1或 <0 .0 5)。 (2 )经治疗后 EH患者的 ET浓度明显降低(P<0 .0 1 ) ,NO浓度明显升高 (P<0 .0 1 )。 (3) EH患者血浆 ET与 NO呈负相关 (r=- 0 .51 4 6,P<0 .0 1 )。结论 :ET和 NO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血浆 ET和 NO变化可作为判断 EH患者病情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NO)在鸡感染柔嫩艾美球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感染柔嫩艾美球虫 (Eimeriatenella)的雏鸡日粮中添加NO前体物L Arg或在饮水中添加iNOS抑制剂Dex ,探讨NO在鸡感染柔嫩艾美球虫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未感染组鸡的血浆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 ,感染组鸡则明显升高 ,第 6天达到峰值 (P <0 0 1或P <0 0 5 ) ;加喂L Arg组鸡与不添加的对照组NO水平基本一致 (P>0 0 5 ) ;添加Dex组鸡则明显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 (P <0 0 5 )。NO水平与卵囊感染数无相关性。加喂L Arg组鸡死亡率最低 ,增重明显 ,每克粪便卵囊数 (OPG)低 ,血粪堆数少 ,病变轻 ;而添加Dex的感染鸡 ,出现负增重和严重死亡。提示 :日粮中添加L Arg对感染球虫的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而Dex的添加不但不能降低血浆中的NO水平 ,还使鸡对球虫的易感性增强。表明NO在球虫感染过程中可杀伤或抑制球虫 ,但NO生成过多会使宿主产生免疫病理效应而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NO与Ca2+和钙调素(CaM)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a2+鳌合剂、Ca2+通道阻塞剂和CaM拮抗剂预处理均抑制了水分胁迫诱导的NO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抑制水分胁迫诱导的叶片线粒体NO产生,而对叶绿体NO产生并没有影响;NO清除剂羟基2苯基4,4,5,5四咪唑1羟基3氧化物(2-4-carboxypheny 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能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Ca2+和CaM的产生以及CaM1基因表达,但对水分胁迫最初诱导的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和玉米叶片中CaM1基因表达以及CaM含量增加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NO和Ca2+/Ca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不同癌细胞系的一氧化氮生(NO)成量。方法:用Griess试剂测定癌细胞系经24h培养后一氧化氮的生成量。结果:不同癌细胞的NO产量不同,其中HL-60细胞的产量最高,K562细胞次之,Hela细胞产量最低。结论:NO的产量与癌细胞的种类、分化程度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卵母细胞发生阶段猪卵巢一氧化氮合酶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氧化氮在猪胎儿卵母细胞发生中的作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妊娠第33、40、46、54和61天的胎猪卵巢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显示两者在各时期都有表达,染色都集中在卵巢中的上皮细胞、卵原细胞、卵母细胞、固缩坏死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胞质部分,eNOS在血管内皮细胞上也有表达。eNOS在妊娠33 d时表达很弱,妊娠46和61 d时活性相对较高;iNOS表达较强,且呈增强趋势。各时期核固缩或退化消失的卵原细胞或卵母细胞中,eNOS和iNOS呈强阳性染色;根据以上结果说明NO可能与胎猪卵母细胞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