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英华 《现代农业》2010,(10):56-5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市场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和机制创新,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志强 《甘肃农业》2008,(11):71-7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之一,对丰富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的农村体制严重不适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加快农业第二次飞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在第三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无疑是对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建设新农村,合作社责无旁贷,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一、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红 《河南农业》2006,(4):40-40,42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大农民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效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服务体系,壮大了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升了农业结构层次,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农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创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数量增加较快,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咯举措,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最主要也是最难的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农村体制问题,致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很难大幅度增收。为此笔者就农村体制问题进行一番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近年来,驻马店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驻马店市农村经济实现总收入39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8.2元,比上年增长10.5%。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其中的核心和难点。宜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6%.如何实现农民增收,直接影响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县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为全面掌握农民收入现状.找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探讨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期宜阳县政府对全县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就是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仍存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开展农民培训是国家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模式,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型的重要措施。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就我国农业人才的结构而言,主要缺乏农业企业家和农业企业技术专家。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是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修桥铺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那么.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现实情况看.应该走哪条道路。笔者认为.除了走工业化、城镇化安置大量富余农民之外.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无疑是一个战略选择。畜牧业与种植业比.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快、效益明显等诸多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在具体操作中,要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两会”召开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掀起了新的高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剖析了我国农村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聚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东县致力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吕梁市是一个农业大区,属于贫困山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5%左右,“十五”期间吕梁市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8.92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达458元,农产品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7.
沼气是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的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可以促进养殖业,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好方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新时期农信社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信社支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三农领域。向现代市场化的三农领域进军不多:二是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农业生产。向农村新环境建设、农民新生活消费进军不够;三是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军不够。因此,农信社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罗贵林 《甘肃农业》2006,(6):130-1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会理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5年,全县GDP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收入达3.198亿元,增长4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8元,净增228元。但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素质不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缓慢、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必须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