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的方法,以2012年为研究时段,对广东省广州市耕地资源进行系统的摸查研究,分析广州市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探讨耕地保护的创新策略,从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机制创新、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创新、土地配置方式与收益核算方法的创新3个方面构建广州市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1、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是研究土地整治,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良工程,湿地资源保护,恢复与实地利用,水土保持。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国土资源系统近年来提出的新名词,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概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2020,(4):25-25
江苏农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在创新国有农场土地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创了"农垦自主投资整治土地,新增指标交易收入归农垦所有"的土地整治模式。一、做好农场土地整治规划为进一步做好垦区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整治项目,2015年,江苏农垦委托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17个农场土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土地面积123204.8446公顷,确认耕地后备资源面积9805.26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6%,基本查清了垦区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措施,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夏津县为例,分析夏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夏津县在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中的思路及方法,寻求适合夏津土地整治开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通过201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主题为"土地整治"的1 461篇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CSSCI和CSCD研究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演进时区和主要突变词的知识图谱,开展土地整治的热点研究以及从土地整治到全域整治的阶段分析,探讨两者的理论脉络、重点领域和前沿动态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1年,国内土地整治的热点研究始终围绕耕地保护目标,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和土地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以耕地保护为轴线,2010年以来土地整治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传统整治、生态转型和全域整治3个阶段。在继续坚持耕地保护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本研究提出了调整整治理念、提高整治效率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徐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建设用地刚性需求对农地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的压力逐渐加大,合理挖掘土地整治潜力,协调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十分关键。因此,本文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以《徐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为项目基础,结合徐州市实际情况,对徐州市土地利用和整治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逐步成为协调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手段,并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该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例,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整治潜力进行分析,剖析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土地整治面临的新形势,从土地整治模式、管理体制、融资渠道、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土地整治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本文在总结吉林省土地整治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吉林省土地整治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了解相邻省份耕地开垦费、调查省内部分市县耕地开垦费的征收与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开发、复垦、整理类型选择9个典型项目区,综合测算出该地区单位面积新增耕地的综合投资标准,同时考虑到耕地开垦费的上缴比例、未来物价上涨及项目类型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最终确定江苏省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为苏南50元/m~2,苏中40元/m~2,苏北30元/m~2。标准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各类型项目结构以及各地区同类型项目难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税收手段耕地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效果,对耕地保护的税收手段进行了分析,并从税收这一角度探析了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统计数据,应用GIS及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探讨了其耕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1985年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苏南地区是1996年以来全省耕地减少的重点区域,但人均耕地减少的县域空间差异并不显著.②1996年以来,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人均耕地面积比较接近的县市在空间分布上比较临近,呈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99~2006年为研究时段,对此期间江苏省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借鉴人口地理学中人口重心的计算方法对其分布重心的转移趋势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还利用与耕地变化相关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近年来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江苏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农业科技进步以及人口系统压力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土地出让和流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完善的易地补充耕地交易体系对土地市场正常发育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从江苏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的概念内涵和可行性出发,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初步构建了一套以省级耕地指标宏观配置方案为指导的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一级出让市场和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二级流转市场的完整交易体系,并阐述了交易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耕地指数与耕地变化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与重心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9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表现出严重不均衡,2009年耕地稀疏区与减少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耕地集聚区、增加区和基本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与苏北;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2009年江苏耕地分布形成包括苏州、无锡市区在内的低—低相关区和沭阳、涟水在内的高—高相关区相对应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09年耕地变化的低—低相关区包括苏州全部县(市),高—高相关区包括盐城中东部与宝应县、兴化市;相比1980年,2009年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偏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苏省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安全岌岌可危。以江苏省1999-2014年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自给率、粮作比、复种指数等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借助Matlab 7.0及SPSS 19.0软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曲线估计、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各变量分别进行预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2020和2025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达到了警戒线。最后从保障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培育种粮市场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制定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榕  姜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18-12221
以江苏省为例,采用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对1996~2006年耕地资源变化的时空与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耕地快速减少的趋势并未扭转;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仍是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减少与经济增长的中心在空间上高度重合;土地开发、复垦是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土地整理的比重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江苏省耕地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2015年江苏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运用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测算模型,从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2个角度找出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演化的规律,并利用指数平滑法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二调"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江苏省地级市中,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高的均为苏州市,其城市扩展规模亟需控制;2016—2020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会继续增长,但耕地减少速度逐渐放缓,城市无序扩张将得到相应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速也将放缓。  相似文献   

20.
刘风建  尹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21-16923
河北省沧州市滨海地区耕地整治潜力大,水资源严重不足,节水灌溉措施成为区域土地整治持续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沧州市南大港孔庄子南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种植业资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滨海地区土地整治项目中管道输水工程的设计,从灌溉水源情况、取水工程布置、田间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管道布置及保护装置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是滨海地区扩大土地整治规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