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茎、叶中的总皂苷的百分含量不同,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其中根部的总皂苷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为46.5%,并在生长年限为2年时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茎部和叶内的总皂苷含量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如根部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分别为23.9%和33.9%,其中一年生三七的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三七根部的总皂苷含量是根、茎、叶3个部位中最高的。[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免疫佐剂——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色谱柱Discovery C18(250 mm ×4.6 mm,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水-乙腈,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含量5.19%,人参皂苷Rb1含量32.19%,人参皂苷Rg1含量41.28%,3种皂苷含量之和为78.66%.说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三七总皂苷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文山三七中As分配规律及其对皂苷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不同年份三七(二年生和三年生)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剪口)As分配规律,探讨As元素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黄酮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砷含量在三七各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三七须根中As含量最高,为0.31 ~ 0.33mg/kg.3年生三七须根和主根的砷含量较2年生高.三七中黄酮含量为3.45 ~ 11.10 mg/g,2年生三七黄酮含量大于3年生三七.三七须根中黄酮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在剪口和主根中较高,三七总皂苷含量为4.08% ~13.51%,人参皂苷占总皂苷的90.53%~97.79%.3年生三七的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大于2年生三七.须根中三七皂苷R1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剪口中总皂苷含量、Rg1含量和Rb1含量均与剪口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因此,三七As含量对药效成分的影响与不同部位和不同皂苷类型有关,As能导致须根中皂苷含量的累积,须根中黄酮和剪口中皂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温对三七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在10、15、20℃下处理30 d的3年生三七,以及在种植基地生长正常、长势一致的3年生三七(对照组)的主根、剪口、茎和叶的4种单体皂苷及其总皂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温度下,三七主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对照组含量为最低。三七叶中皂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20℃处理最低。剪口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三七茎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对照组的含量最高。但是,不同处理的三七根部总皂苷含量均高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一定的低温(15~20℃)有利于三七根部的皂苷积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三七幼苗的苗高、主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在不同质量浓度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处理后均有所降低。其中,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可使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显著降低;三七总皂苷质量浓度为0.01,0.10,1.00 mg·L~(-1)时,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8.83%,17.07%,23.21%。三七总皂苷还可降低幼苗的POD和SOD活性,而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处理会增加幼苗的SOD活性。综合表明,皂苷类物质对三七幼苗均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三七总皂苷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两种单体皂苷。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了树脂类型及层析柱内径不同对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孔树脂吸附-比色法中的树脂高度,水冲洗量及乙醇洗脱量,同时对该法中对照品的使用及过柱程序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提出了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三七切片皂苷含量的变化。采用日光照晒、50℃烘烤、100℃烘烤、微波干燥等方法对鲜三七切片进行干燥,并通过HPLC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3个主要成分的含量。以日光照晒组三七皂苷含量为对照,50℃烘烤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0%,微波干燥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5.9%,100℃烘烤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2.6%。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切片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日光照晒和50℃烘烤更适于三七切片加工干燥。  相似文献   

8.
建立同时测定三七地上和地下部分人参皂苷Rb1、 Rb3、 Rc和三七皂苷F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C18(4.6 mm×100 mm, 2.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 Rb3、 Rc和三七皂苷Fc分别在0.062~18.479、 0.060~17.870、 0.063~18.556、 0.064~19.16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5);三七中4种皂苷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53%、 100.56%、 99.90%、 99.60%, RSD分别为0.54%、 0.60%、 0.49%、 0.55%。在三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组织中,人参皂苷Rb1在芦头部位的含量最高,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c和三七皂苷Fc的含量均在叶片中最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三七人参皂苷Rb1、 Rb3、 Rc和三七皂苷Fc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勇  秦枫  唐肖雷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05-4907
通过常规正丁醇法提取,大孔树脂层析分离纯化得三七(Panax notoginseng)总皂苷;通过溶血试验测定红细胞溶血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的生物免疫活性。结果表明,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溶血性较小,且均能显著促进ConA和LPS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免疫增强作用以三七主根总皂苷的效果较好。表明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安全性好,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生态因子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主根皂苷组分的影响,明确影响三七皂苷组分的主导因子,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策等分析方法逐层剖析,阐明三七主根皂苷组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三七主根三七皂苷R1含量与土壤pH、纬度、7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pH、纬度是其主要决定性因子,7月平均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三七主根人参皂苷Rg1含量主要受1月最低温、7月最高温和纬度的制约,其中以1月最低温影响最大;三七主根人参皂苷Rb1含量主要受大气湿度和主根钙含量的影响,这两者均为其决定性因子;三七主根总皂苷含量主要受1月最低温、纬度、主根钙含量、主根铜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三七主根总皂苷含量以及各皂苷组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较高的1月低温、大气湿度、土壤钙含量,较低的纬度、7月平均温是获得三七主根高皂苷含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三七开花期间几种生理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三七开花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开花影响因素,为今后三七的育种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对三七开花过程的观察,初步将三七的开花过程分为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3个时期;测定各时期花和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都于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后,又在末花期逐渐下降;同时,可溶性蛋白也在末花期达到最大值,这几种指标都随三七开花而呈大致相同的变化,推测三七开花与这几种生理物质代谢有关,可初步将其作为三七开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活性三七药材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承潇  崔秀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57-12460,12471
[目的]将活性三七与普通干燥三七不同部位进行质量特征对比研究,为建立活性三七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结构、红外光谱、重金属残留、各皂苷含量、有效成分溶出率及醇溶浸出物含量等分析测试手段,同时对活性三七与普通干燥三七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研究,分析其有效成分和特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微结构有差异;红外光谱特征区相同,指纹区有差异;活性三七重金属残留低于普通干燥三七;活性三七各皂苷含量、有效成分溶出量及醇溶浸出物均高于普通干燥三七.[结论]三七药材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后,具有明显的特征结构,质量优于普通干燥三七.  相似文献   

13.
三七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关于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圆斑病等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三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三七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研究,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将传统农业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兼顾病害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订三七病害的农业生产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七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不同含水率的三七种子的三轴尺寸、密度、内摩擦角、休止角以及与不同材料间的静、动滑动摩擦角和漂浮速度。结果表明:三七种子长、宽、高范围分别为5.2~7.2 mm、4.8~6.8 mm和4.0~6.0 mm;平均直径为5.62 mm,球度为90.86%,近似球体;三七种子的密度随含水率的下降逐渐减小,且与含水率呈线性相关;种子内摩擦角、休止角、滑动摩擦角皆随含水率下降呈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种子平均漂浮速度为5.77~8.96m/s,平均漂浮速度与种子含水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容大丰等新型肥料对三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容大丰、芸苔内脂精华素及增效王等6种新型肥料单一或搭配施用于三七,结果表明:各参试肥料对三七产量、品质有一定影响,均适宜在三七上施用。在种苗生产上以容大丰最好;在二年生三七生产中以增效王为首选,其次为福根。  相似文献   

16.
几种叶面肥在三七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三七上施用叶面肥的种类繁多,为指导七农有选择地推广施用叶面肥,达到最佳的施用效果,选择目前施用量比较大的6种叶面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七种苗施用叶面肥,综合效果以螯合态多元复合微肥的最好;在商品三七上施用叶面肥,综合效果以绿源4+4和螯合态多元复合微肥的最佳。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三七样品检测.样品采用丙酮超声波提取,硅胶和中性氧化铝柱净化,GC-ECD检测.方法的最小检出量(LOD)为0.004ng,最低检测限(LOQ)为0.02mg/kg;样本中添加苯醚甲环唑0.02~0.5mg/kg时(n=5),平均回收率为80.6%~9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1.9%,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市场随机抽样检测表明,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2~0.6mg/kg,检出率47%,检出率和残留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三七花、三七须根、三七块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光照处理对一年生三七叶组织结构、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光合指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一年生三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持续的强光照射会导致三七叶片失水皱缩和气孔关闭,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蒸腾速率下降,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也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三七植株对光极为敏感,连续光照通过改变三七叶片的水分供需状况而影响叶组织的形态结构、蒸腾速率和相应的光合指标,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进行适度的遮荫,才能保证三七植株的正常生长。研究为三七光合特性的系统研究和生产中三七的有效光照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梧州低海拔林下三七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梧州低海拔林下种植三七的可行性,为扩大梧州乃至广西三七种植规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林下田间栽培法,调查记录梧州低海拔林下三七的出苗、现蕾、开花、病虫害发生率、产量、质量、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等。【结果】梧州林下三七的出苗率、现蕾率及开花率分别高达96%、88%和90%,发病率及虫害率分别不高于0.57%和0.72%,平均产量为2526 kg/ha,质量指标达到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要求,重金属限量和农药残留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 2-2004)》的规定。【结论】梧州低海拔林下种植三七具有可行性,可在广西低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跟踪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滇东南三个不同三七种植区域分别对农户分散种植和SOP种植管理方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和三七块根As含量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分析研究了自然种植条件下三七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As残留和三七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砷背景值对三七的安全品质影响较大,在土壤砷背景值较高的区域种植三七,收获后的三七砷平均残留量高于在土壤值较低的区域,经过两年的三七种植管理,三七种植土壤砷含量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种植前土壤砷背景值相比,经过两年的三七种植,种植土壤有明显的砷残留现象,不同的管理方式砷残留量有较大的差异,SOP种植管理和农户分散种植管理方式下土壤砷平均残留量分别为7.17 mg/kg和76.38 mg/kg,两者相差10.65倍。总体来看,目前的三七种植状况不容乐观,除自然因素外,三七种植土壤砷的来源还有待对三七种植过程中每个环节及投入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而要保障三七产品的安全品质,除了对种植基地的科学选择外,栽培技术的细化改进以及种植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