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地方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从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体系,以现代高新技术充实提升传统农科专业内涵,促进农科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农林高校培养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高质量人才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通过对“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人才素质的新需求进行分析,从当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人才培养构建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本科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19,(7):280-282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的缺失是目前农林院校园艺专业学生创业、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变这一困境,结合学校专业实际,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考核、实践平台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培养农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农科专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招生与就业双重压力让农科专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科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的综合性特点,创新农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现代农业人才,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农科专业招生与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本从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农科学科基础课程大平台的建立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在综合性大学中,农业与生物学院探索创新人才体系的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7.
“丁颖创新班”是华南农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分流、通识教育、专业必修和选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农学丁颖创新班”为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成效、问题与不足、改进策略与建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农科人才培养是涉农高校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着眼点、立足点、坐标点和切入点,涉农高校把握时代性和区域性,根据着眼点和立足点正确定位,科学选择新农科发展路径,解决“培养什么人”问题。从时空维度选定坐标点,从高校层次性、学科属性和产业特性维度选定切入点,突出自身特色,进行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解决“怎样培养人”问题。涉农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农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指出了传统农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不足,以期从培养爱农情怀、改良课程体系、转变课堂模式、实施多元化考核和建立健全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革新,构建新型农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目前农业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最佳投入及其收益的分析方法,基于古诺模型分别构建了企业独立和合作创新模式下的博弈模型,在考虑政府对创新补贴的情况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求解分析,得出了企业在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2种模式下技术创新投入、政府创新补贴以及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Tax policy should be formulated with recognition of its effect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Many changes in tax policy designed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in recent years. Some of these changes were embodied in the 1981 tax bill. Basic economic analysis and rudimentary statistics enable economists to make some useful statements about the effects of recent and proposed tax changes but, because practically no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area, there is little or no dependab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quantitative impact of particular changes of this sort on the rate of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Science (New York, N.Y.)》1992,255(5052):1727-173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