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后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于2002年采用心土培肥犁进行大田作业处理,将白浆土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混拌,并向混拌层施入改土物料钙肥和磷肥。4年后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心土混层改土区与对照区相比20-35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降低,液气比例有所上升;孔隙度20-50 cm机械处理区平均比对照高5.00%-6.68%,说明机械处理4年后改土效果仍然十分明显。白浆土心土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心土施钙提高土壤pH。连续3年产量调查结果,磷和钙配施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平均增产20.27%。  相似文献   

2.
白浆土心土培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区和微区条件下,研究了白浆土心土培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和增产作用,进下明确心土混层心土混层耕对土壤性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心土培肥比心土混层耕增产7.3 ̄10.3%。心土培肥后第一年比末处理对照增产甜菜32.3%,增产大豆15.2%,第二年增产大豆16.9%,对白浆土进行心土培肥可以达到彻底消除白浆层不良影响的培肥白浆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抚远县应用三段式心土混层犁改良白浆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抚远县地处祖国边陲,白浆土分布面积大,所占耕地比重高。由于白浆层硬度高达20~50kg/cm2,阻碍土壤通气透水,土壤旱涝严重。在深松改土措施上,能够保持白浆土黑土层位置不变,使其下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按适当比例混拌的三段式心土混层犁,可以使心土硬度降低到10~20kg/cm2,硬度降低效果保持5年以上。在国家及省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大面积推广三段式心土混层犁改良白浆土,对于挖掘低产土壤生产潜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三年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⒈淀积层混拌白浆层最适宜比例为1∶1和0.5∶1,增产率为12-52%。⒉改土增产机理在于:混拌以后,打破了紧实、板结的白浆层,土壤机械组成两层性和砂粘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白浆层复原性降低,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水分性质得到改善,混拌土层自身调节水分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性;活土层增厚到60厘米,增加了土壤库容,扩大了作物根系生活领域,根系可免受白浆层影响。  相似文献   

5.
秸秆心土还田改良沼泽化土壤排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沼泽化土壤自身排水不畅,土壤内涝严重。“九五”期间,我们开展了向心土中施入秸秆的改土排涝试验,试验表明,表土位置不变,在20-50cm心土内沟施或混施秸秆以后,第一年作物增产率为-5.6%-19.5%;第二年为1.4%-13.7%。室内饱和透水测定结果说明,向心土混入秸秆以后,土壤透水能力提高。机械模拟处理区水分渗透速度约是对照区的10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白浆土区大豆耕层土壤有机质低,心土层硬度大,生育期内常出现表旱表涝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本研究应用心土混拌技术,并结合大垄密播种技术,形成大豆秸秆还田心土混拌深松技术模式.从而使白浆层和淀积层随机混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土壤硬度,提高心土层有机质含量及肥力...  相似文献   

7.
赵执  吴克宁  王海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182-185,199
我国的机械改土技术体系主要由深耕、混层耕、深松、心土混层耕、有机物料心土回填和客土改良等构成,可将其应用于全国因土体构型不良而制约生产力提高的农田整治当中。将机械改土与土壤培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应用于全国各地的农田整治,有利于彻底消除或减缓土壤障碍因素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对提升我国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四段式(根茬)心土混层犁"可打破心土层,实现心土混合,秸杆还田,改善白干土心土理化性状,使白干土土壤硬度、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EC)、土壤水分等指标得到根本改善,还可延长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段式(根茬)心土混层犁"可打破心土层,实现心土混合,秸杆还田,改善白干土心土理化性状,使白干土土壤硬度、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EC)、土壤水分等指标得到根本改善,还可延长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北海道的土层改良技术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世纪末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北海道在土层改良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已经探索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土壤的改土技术,如暗管排水、心土耕、混层耕、翻转客土、改良式翻转客土及心土培肥技术等。本在评述北海道土层改良技术发展过程及其效果的基础上,对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定位施磷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土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测定无机磷形态在 0~20cm(表层)和 20~40 cm(下层)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肥,6 年试验后无机磷形态分布特点为 Ca2-P,O-P(闭蓄态磷)含量表层高于 20~40 cm 土层;F3-P 相反,是下层高于表层。长期施磷表层和 20~40 cm 土层各形态无机磷以及土壤全磷均有增加,Ca2-P,Ca8-P,Al-P,O-P,Ca10-P 和土壤全磷均是表层增加明显,对 20~40 cm 土层影响小的特点;Fe-P 相反,是 20~40 cm 土层增加较 0~20 cm 显著,表明长期水旱轮作下,磷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机械作业改良白浆土,以常规机械作业为对照,设6个处理,研究心土不同间隔混拌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土2年后不同处理20~60 cm混拌层都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幅1.02%~4.90%,降低土壤容重,降幅4.93%~10.56%,降低土壤硬度,降幅3.05%~28.15%,以单向条沟改良(T2)效果最好。6个处理中,隔垄交错条沟改良(T5)和单向条沟改良(T2)大豆产量最好,分别达到1991.92 kg/hm2和1969.57 kg/hm2,比常规机械作业提高7.92%和6.7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对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际间,不论雨水丰欠,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均有所增加,3年平均,水平沟玉米田增加92.0mm,马铃薯田增加132.1mm;雨季降雨量多的年份,水平沟土壤储水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丰水年比平水年和欠水年平均值多增加50.1mm;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沟玉米田比坡耕地玉米田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53%,土壤储水量增加50.4mm。年份内,全年降雨分布的不均匀,引起隔坡水平沟作物土壤水分反常变化,欠水年的严重春旱,使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到播种时比坡耕地还少18.6mm;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严重伏旱,使雨季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欠水年,水平沟玉米田低3.42%~4.50%,马铃薯田低2.99%~3.25%。作物收获后,进行隔坡水平沟玉米整桔秆覆盖,既能减轻冬前土壤水分散失,又能缓解春旱,土壤冻结和播种时测定,水平沟覆盖田比不覆盖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和1.19%。3年试验,与坡耕地相比,隔坡水平沟玉米比坡耕地玉米增产100.2%,降水利用提高9.3kg/mm·hm2。  相似文献   

14.
施用生物炭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设置施用生物炭7 200(BH)、3 600(BM)、1 800(BL)和0kg/hm~2(CK)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BH、BM和BL处理3年平均增产分别为1.84%、7.28%和5.03%,并且降低了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96%~14.86%、9.42%~19.18%和5.96%~13.50%。同时施用生物炭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与CK处理相比,土壤上层0~60cm BM处理增幅最大;中层60~120cm和下层120~200cm均为BL处理增幅最大(P0.05)。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籽粒产量。统计分析表明,当施炭量分别为3 389~3 882和3 500~4 357kg/hm~2,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籽粒产量均最高,且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籽粒产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水分消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3 000~4 5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栗钙土钙积层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探索人工扰动(深耕深松)干旱栗钙土钙积层对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可破除坚硬的钙积层,使土壤变松软,土壤硬度减小,可降低土壤容重,深松后0~8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0.03g/cm^3,可使下层土壤疏松、降水渗入率增高,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浆土土壤含水量、容重、硬度及对大豆产量的测定分析,研究四段犁改土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作物生育期后,四段式根茬心土混合犁深松与对照相比,土壤3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25.78%、容重降低20.47%、硬度降低40.60%,0~5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增加11.23%、容重降低6.90%。大豆产量提高33.3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耕层水氮调控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耕层水氮调控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方法】设置0、150kgN·hm-22个氮水平和传统灌溉、优化灌溉2种灌水方式,共4个处理:不施氮传统灌溉(N0W1)、不施氮优化灌溉(N0W2)、施氮传统灌溉(N150W1)、施氮优化灌溉(N150W2)。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cm土层处。【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能够吸收注射在110cm处的标记硝态氮;不施氮的传统及优化灌溉、施氮的传统及优化灌溉对深层标记氮的吸收量分别为336.7、900.3、497.4和657.1mg·m-2,利用率分别是8.4%、22.4%、12.4%和16.3%,适当的水氮胁迫有利于小麦对土壤剖面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吸收利用。4个处理80—150cm土层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0—150cm)的24.4%、32.3%、26.4%和28.2%,氮素不足优化灌溉有利于小麦中下层根系发育。【结论】耕层氮素养分不足及水分适度胁迫促进小麦中下层根系发育,提高小麦对土壤深层硝态氮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