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单茎茎鞘重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于1987~1990年在扬州进行。以汕优63和盐粳2号为材料。采用施肥量、栽培密度等不同因素处理。塑造抽穗期不同的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的群体。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单茎茎鞘重与植株性状(比叶重、消光系数、穗粒数等)、群体粒叶比、经济系数等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抽穗后叶面积衰减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最适叶面积指数相近时。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保持时间长,抽穗后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产量提高。因而塑造一个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适宜,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是水稻超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水稻拔节期群体茎蘖结构与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粳稻广陵香粳和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采用不同的肥料运筹和插栽密度等措施,研究水稻拔节期茎蘖结构与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适宜的LAI,拔节至抽穗期叶面积生长速率大于N-n期至拔节期,有利于形成高产叶面积动态类型;拔节期茎蘖数结构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关系密切,拔节期适宜的茎蘖结构有利于抽穗期适宜LAI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长中期群体结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8个基肥施氮比例及数量所形成的水稻抽穗期群体结构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 :①水稻抽穗期群体茎鞘重 /叶重比值、茎蘖数、单茎重及倒 3叶长、比叶重、剑叶长决定成熟期产量的 96.0 2 %。②成熟期有效穗主要受抽穗期群体茎蘖数、茎鞘重 /叶重比值及比叶重影响 ;穗总粒数主要受比叶重、茎鞘重 /叶重比值、倒 2叶长及茎蘖数影响 ;穗实粒数主要受茎鞘重 /叶重比值、比叶重、茎蘖数影响 ;千粒重主要受比叶重影响 ,但不显著。③促使穗期群体形成适量的茎蘖数并提高茎鞘重 /叶重比值 ,将作为改进施肥及管理技术的主要依据。④适宜施氮量的 70 %~ 80 %作基肥深施 ,其余作穗肥补施 ,能促使水稻抽穗前形成源库优化型群体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采用裁剪冠层叶面积的方法研究控制杂交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分析倒1、倒2、倒3叶的叶、鞘生长规律及剪叶后对有效库容、源库变化、茎鞘输出率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3个叶、鞘的生长符合y=c/1十ae^bx曲线规律。抽穗后裁剪冠层叶,总库容变化是受千粒重的影响。有效库容随剪叶面积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空秕粒增加明显,源不能满足库。A6B6全部剪去上3个叶后,充实度为0.3375。水稻高效能叶占54.88%,低效能叶占45.12%。物质生产叶片是倒1>倒2>倒3;裁剪冠层叶面积各节间茎鞘物质输出率的变化是:例3节Aj、Bj均为鞘>茎鞘>茎,倒2节Aj为鞘>茎鞘>茎,BJ为鞘>茎>茎鞘,倒1节Aj、BJ均为茎鞘>鞘>茎。剪叶面积与充实度、灌浆重呈y=a^-bx变化。  相似文献   

5.
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偃54×京411"的96个重组自交系(RILs)为试材,分析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MTA(平均叶倾角)、DIFN(无截取散射)均在RIL间存在极显著差异。LAI在RIL群体中呈连续的正态分布。LAI自抽穗期增大,至开花期达最大,灌浆后期降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均与群体总茎数、株高和倒三叶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后期的LAI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控制总茎数和株高不变时,LAI主要与顶三叶的叶面积和叶长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开花期最大,灌浆后期降低。对抽穗期LAI>4.0的RIL系而言,该时期LAI与生物量和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但灌浆后期的群体平均叶倾角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产量高于京411且株高小于80cm的8个RIL系的分析表明,旗叶与倒二叶叶长比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 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相当,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成熟期略微下降,播种期到拔节期、拔节期到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的的光合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7)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生长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抽穗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净同化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较迟播而言,早播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积累旺盛,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依据供试群体库容量大小将其分为6种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群体库容量变幅为676.80~1 326.43 g/m~2,666.7 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供试材料间差异较大,同时随着库容量的增大,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2)大库容量水稻抽穗期LAI、成熟期LAI均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结实期叶面积下降比例较其他类型小;3)大库容量水稻库容量大,库容量形成速率大,粒叶比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4)大库容量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等)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实期的优势更明显,其单茎干质量及单穗干质量亦具有相似的特征;5)大库容量水稻抽穗期茎鞘叶干质量比例大,穗干质量中等,成熟期这2个性状均为中等水平,经济系数中等偏上。大库容量水稻源足、库大,产量优势明显,但经济系数中等表明其库容量有进一步充实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汕优63群体叶面积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结果得出:1、在合理群体下,顶2~3叶较长而挺立,倒4~5叶和基部节间较短,上位二个节间较长的株型(Ⅳ型),更有利于改善冠层光分布,提高生育后期主要光合叶片的效能,产量更高。2、水稻生育进程群体叶面积动态可以方程描述(R>0.97),并可分为五种类型,Ⅳ型是可获高产的合理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探索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对水稻抽穗期群体的有效穗、单茎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将形成抽穗期群体适宜的有效穗、较高的单茎重和茎鞘重/叶重比值。通过改进旱作技术,可使旱作水稻群体形成适宜的有效穗,个体充分生长,并促进抽穗前群体合成的净光合物质由叶流向茎,形成壮蘖、大穗,并控制叶的生长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中粳稻盐粳4号为材料,通过不同肥水运筹等处理,研究了群体茎蘖动态类型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1)根据水稻主要生育期的茎蘖苗数的消长动态变化、生长速率及其成穗率大小,可以将茎蘖动态分成4种类型,4型是合理的茎蘖动态类型。(2)合理的群体茎蘖动态,拔节期干物质重量高,拔节到抽穗期干物质重量适宜和茎鞘重量高是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力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89  
 我国土壤的锌含量为3-790μg·g#+(-1),平均含量为100μg·g#+(-1)。土壤锌含量因土壤类型而异,并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我国缺锌土壤主要为石灰性土壤,包括石灰性水稻土。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共区分为五级,填绘了全国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图。根据土壤中锌的供给情况和农作物对锌的需要情况绘制了锌肥应用分区图,作为应用锌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前作物、肥料类型、品种与播种期。前作物中,玉米最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生,棉花不利于其发生; 肥料类型中单施氮肥或磷肥,病害严重,增施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方施肥,可减轻病害;播期的影响,早播的病重,适时晚播的病轻。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耐病性差异,但无免疫与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校在小麦叶锈病研究中的发现,从小麦品种和叶锈菌的相互作用,对小种鉴定和品种抗病性测定,毒性的个性和共性,毒力的强弱与小种消长的关系,毒性的专化性和寄主范围,毒性的地区性和品种的抗病性等方面作了辩证的分析。指出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群体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是以群体对群体起相互作用的。用传统的方法研究锈菌的生理分化,不仅鉴别寄主的有用性是局限的,並且同一小种的不同菌株的毒性不一定相同,任意选一菌株测定品种的抗病性,並且研究的是个体品种与个体菌株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片面性,把在局限情况下测定的抗病品种推广到自然间锈菌群体中去,就很容易发生抗病性“丧失”问题。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生态观点,因为小麦品种锈菌及其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锈菌群体的毒性不一定相同,培育抗病品种应注意农业生态系的特殊性。今后研究锈病还应有进化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锈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共存和共同进化的,应该从遗传学角度来研究锈菌的适合度和小麦品种抗性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起重机机构惯性力矩的飞轮矩计算方法的由来及其实质——惯性力矩计算的核心或焦点是计算换算的飞轮矩。飞轮矩的计算,对于起升、运行和旋转机构的载物运动质量更适宜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变幅机构的载物运动质量应用动能定理;机构传动装置各零件回转运动质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行标准,分析了木工带锯机锯卡运动轨迹对锯条平行度的检验方法和使用的检验工具,指出正确理解检验方法的要点和目前检验用带锯条或无齿钢带代替检验钢带作为测量基准,不能满足测量基准的精度要求。提出用辅助平板贴靠无齿钢带作测量基准,解决检验钢带既薄又长,加工困难的问题。该方法可减少测量时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基准精度,为带锯机整机几何精度检验结果的判定和评价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昌黎种猪场昌黎种母猪1973~1978年间1~6胎的产仔记录,借助PC-1500计算机,采用单因素次级样本含量不等的方差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产仔胎次及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和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仔胎次对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分娩季节对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仔猪断奶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H.T.Van Velthizen生产潜势估算方法,结合吉林省中部地区自然资源实际,并对有关参数加以修正后,就主要农作物的潜在生产力进行了连续8年的估算。结果表明,本地区各作物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间均有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本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必须提高地力,实行节水耕作,扩大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徒长苗占有70~80%的苗床中选择徒长程度不同的各类型苗,分别调查了带菌率,并移栽到大田后,追踪调查了各类型苗的死亡率。结果:死亡率与秧苗的徒长程度有关。苗高增率与死亡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使足带菌苗,若徒长不严重,其死亡率就低,恢复率就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