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十多年来,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认真把握和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有效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了421万吨,增长27.2%,实现农业增加值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7元,增长13.1%。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摆脱农业困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栖霞市委、市政府把健全运行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作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的重要举措,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199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49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0%和28.6%.  相似文献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对于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德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继续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28. 5亿元,比2015年增长9. 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07元,比2015年增长18. 9%,居全省第3位。本文通过分析德阳农业在改革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德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应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临清市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形势,为实现"粮食十连增"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积极的变化,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当前,要结合临清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是农村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传统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服务,促进农村水利基础产业的更快发展,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工程投入管理新机制,切实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今后,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特别是产权制度必须予以改革。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改革要把握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谁投资,谁所有”,合理确定工程权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是加快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入世后,要认清形势,更坚定地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选择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1999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221亿元,比1995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比1995年增长37%,均高于全国增长幅度。粮食生产1996年达到43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达到4269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省油料、瓜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320万吨、7441万吨、920万吨、525万吨和695万吨,比1995年分别增加5万吨、3269万吨、202万吨、131万吨和172万吨。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阶段得到了新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  相似文献   

9.
1瓮安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地处黔中大地的瓮安县,拥有农业人口40万人,耕地面积2.7万hm2。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62 863万元,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34.3%。近年来,全县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坚持走大农业的路子,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综合开发,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2006年全县经济总产值183 273万元,比2001年全县经济总产值增加61 429万元,增长50.42%,年均递增长10.08%;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  相似文献   

10.
到2010年,北京郊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京郊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现实基础、薄弱环节和有利条件,京郊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通过以下途径:大力推进科技兴农;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京郊城市化进程;大力保护环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川江防护林体系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净现值法对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由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3部分构成。①在防护林体系的直接经济收益中,林副产品的收益现值为119.01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62%;木材收益的现值为57.01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29%;薪材收益的现值为16.84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9%。②在防护林体系的间接经济效益中,以评价期内,减少N、P、K损失数量货币化后值计,改良土壤的经济效益现值为7 447.57亿元,约占间接总效益的99%。以调蓄水量货币化值计,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现值为36.92亿元,约占间接总效益的1%。③防护林体系内部产生的土壤改良和水源涵养效益在评价期内的现值就已达到7 484.794亿元,占综合经济效益的98%。如果再加上不能以货币表示的部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将更加巨大。④防护林体系的直接经济效益现值为192.86亿元,间接效益现值为7 484.59亿元,而投资费用现值53.07亿元,其综合经济效益的净现值高达7626.28亿元。在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中,投资较少的用材林和防护林占整个防护林面积的91%,而其他投资费用较高的林种只占9%,这也是形成净收益现值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与途径。包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和农业投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相应的措施;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农产品收购价格;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改 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 了有利的推动,进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梦棠  黄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58-2159,2167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合作医疗制度,多年来为保障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地区农民已经逐渐摆脱贫困,农民需求出现了多种层次,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而是向小康和健康方向转变。由于疾病结构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化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不管从农村社会本身,还是农村卫生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卫生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对农村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卫生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必须针对这些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郊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京郊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推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从当前北京郊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要坚决执行中央提出的“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方针,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二是要充分发挥北京郊区的地理优势,开展广泛的经济联合;三是要加强宏观指导,搞好行业结构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传统融资路径有效性不断降低,资金需求与旧的融资体制摩擦加剧,资金短缺、融资难成为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入世后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和重新崛起,必须从长计议从制度体制上重新构建包括市场融资系统、合作融资系统和信用担保系统在内的乡镇企业融资体系,解决其发展瓶颈,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配套推进.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在近十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已达到35%以上,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并且农业科技要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要深化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工作从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两方面展开,以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努力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就农村信用社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信用社的隶属关系、企业化经营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areas,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life quality of farmers were always the greatest concerns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had remained as the prominent parts for a long period and would continue to be prominent in the future to build China into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n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Chinese rural area had constantly experienced three signifi cant system reforms since 1978, namely the reform of rur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rural tax and fee reform and the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and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since it was the higher stage of rural institutional vicissitude, which had changed the governance and operation system and thus promoted the great changes to funda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in rural areas.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covered three aspects in its content, namely the rural governance theor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theory and the public finance theory.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wa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with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targets mainly including rural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rur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rural public products allocation restructuring. The reform had focused on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breaking through the urban and rural binary system, and further reducing the disparity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ysides, so as to realiz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t was necessary to clarify and understand the key mechanism and intrinsic logic of the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which wa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constituted by scientifi c methodology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to judge the refo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