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植物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个不同品种的大豆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不同的测定方法测定叶面积,分析并指出各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为在不同测定条件和实验目的要求下选择不同的叶面积测定方法提供依据,也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简便和经济的测定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很多,至今也没有统一。国内许多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验目的采用了不同的测定方法,并据各自的经验对其做了部分修改,使得测定方法更加多样化。综述了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旨为不同目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乳粉中过氧化值测定方法对鱼肉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不同鱼肉样品经水解酶水解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过氧化值,研究鱼肉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对不同产地的银耳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利用多种抗氧化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银耳抗氧化能力,分析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银耳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F5的多糖得率、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最高,TF1蛋白质含量最高;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中TF1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TF2的还原力最大,TF3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对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R=0.954),其余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不能用一种抗氧化测定方法代替另一种测定方法;活性成分含量与自由基清除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很大;抗氧化能力可能不是由单一活性成分决定,而是多种活性成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Cr(Ⅲ)和Cr(Ⅵ)的同时测定方法和选择性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对于Cr(Ⅲ)和Cr(Ⅵ)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目前木质素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降解酶类的不同测定方法,并对这些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梨黑斑病病原菌作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方法和果实处理测定方法,深入研究了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梨表面呈现有大小不同的病斑,说明抑菌效果不太明显,这要求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更适合储藏期梨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和预防途径。  相似文献   

8.
牛艳  李淑玲  单巧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56-2758
以宁夏不同地区灌溉水样为材料,分别采用电导法、重量法、查表法测定水样中的盐分总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各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检测结果含量的影响,找出最适宜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盐分总量结果不存在差异显著,其中用电导法测定的水样中盐分总量最高,查表法对水样中盐分总量检测结果最低;可以...  相似文献   

9.
苜蓿多糖提取及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水煮法和醇提法两种不同提取苜蓿多糖方法以及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两种不同的苜蓿多糖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进行苜蓿粗多糖的提取时,利用水煮法提取粗多糖可显著提高多糖得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来测定多糖含量,在未脱蛋白质前,两种测定方法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精密性以及重现性,但都受到样品中蛋白质干扰严重;而在脱蛋白后,蒽酮-硫酸法在检测样品不同稀释度的重现性稍优于苯酚-硫酸法。  相似文献   

10.
谷物赖氨酸测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物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是判断谷物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评价了谷物赖氨酸测定的主要方法, 分析了不同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准确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对于研究纤维素酶的特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纤维素酶测定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单一的酶活力测定方法不能确切的反映该酶的作用机制和活力,只有诸活力的综合测定方能全面的反映酶制剂对纤维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测定离层纤维素酶活性的新方法—凝胶扩散-组织印迹法.给出了该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流程、步骤及计算方法,并以此方法测定了龙眼果实脱落过程中果柄离层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需要材料少,灵敏度高,纤维素酶活性最低可检出2×10-6U.  相似文献   

13.
高效降解玉米和水稻秸秆菌株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田秸秆直接降解困难以及市售菌剂田间直接降解秸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森林土壤、农田土壤、腐烂秸秆中通过平板筛选和酶活性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滤纸酶活性测定)得到多株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且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一组(含有菌株51、R19、P11、104、R18)协同作用能力强的产纤维素酶霉菌组合。用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作为材料,利用这个组合复配一些细菌、酵母菌对其进行降解试验。30 d后,秸秆明显失重、体积变小、颜色变黑,有酱色液体渗出。通过测定,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失重率分别达到59%和52%,明显优于市售菌剂(37%,20%)。并对评价菌株产酶能力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国内细菌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各国逐渐把对纤维素的降解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纤维素的酶降解是利用纤维素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主要对真菌纤维素酶的研究日趋成熟,且真菌纤维素酶的活性比较高,像里氏木霉、绿色木霉、康氏木霉等。对细菌纤维素酶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报道,但普遍认为细菌纤维素酶活性比真菌纤维素酶的活性低。而细菌作为世界分布最广的生物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空间。文章主要介绍目前对细菌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一种能够科学高效地将小站稻秸秆用于秸秆还田的方法,并将其作为一种储备技术,本研究在全国4个地区地土壤中进行取样,通过富集培养、刚果红水解圈比较、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与滤纸酶活力的测定,筛选具有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为关于小站稻秸秆高效处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了39株具有较强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菌株F1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5.228U/mL与4.183U/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枣裂果问题,探讨枣果纤维素酶对裂果发生的影响。[方法]以陕北主栽品种木枣、骏枣和团枣的不同成熟期枣果的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还原糖法(DNS法),通过酶液提取和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样品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探讨不同裂果性品种、不同时期以及枣果不同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抗裂性木枣不同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脆熟期活性最高;极易裂性骏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也呈显著差异,裂果后活性明显下降;较易裂性团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组织间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易裂性骏枣纤维素酶活性高于抗裂性木枣和较易裂性团枣。[结论]易发生裂果的脆熟期酶活性高,抗裂性好,而裂果一旦发生会导致酶活性降低,并且裂果现象的发生与组织间的酶活性变化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温敏材料改性纳米颗粒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鑫  吴银萍  夏启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31-1613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温敏材料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的粒径在不同条件下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及纳米材料浓度下,随着纳米材料粒径的减小,纤维素酶的活力逐渐降低。温敏材料改性能够调控纳米材料粒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降低纳米材料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即在低于LCST温度时,改性对纤维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高于LCST温度时,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药渣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通过平板初筛及多种酶活综合测定复筛,从深层封土、牛粪堆肥等样品中筛选到8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菌株JX9的酶活最高,酶系组成最合理,其Cx、Cb、C1和FPA分别达到82.41、5.71、15.52和7.64 U/mL。  相似文献   

19.
平菇在降解富舍纤维素的原料时,纤维素酶活性受到降解产物葡萄糖的反馈调节。随着纤维素酶活性的降低,纤维素降解速率下降;通过对平菇菌种进行遗传操作,获得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以此来实现平菇的高产。实验对平菇杂-17生产菌株进行氯化锂和亚硝基胍联合诱变处理,利用舍葡萄糖结构类似物2-脱氧葡萄糖的纤维素培养基平板进行筛选,得到平菇纤维素酶抗降解物阻遏的突变株。通过对突变株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筛选获得了一株纤维素酶活力较平菇原始菌株有明显提高的抗降解物葡萄糖阻遏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