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磷季节动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各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均为生长季(6月—8月)低于春(5月)、秋(9月)两季,有效磷质量分数在8月份有所回升,全磷从9月才开始回升。有效磷质量分数季节波动幅度大于全磷。土壤全氮、有机质与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对土壤全磷质量分数的作用大小表现为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  相似文献   

2.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不同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各层次持水能力及其林地土壤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为分析基础,来评价各林 源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巨尾桉人工林其水源涵养能力存在显差异,其中以密度为1325株/hm^2的人工林为最佳,林分总持水量最大,为170.11t/hm^2,林冠持水量和林地持水量也最大,分别为14.37t/hm^2和155.74t/hm^2。  相似文献   

3.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的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分不同结构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0~40 cm)>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及渗透性能均高于巨尾桉,但林下植被层则呈相反趋势.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1 852.82和1917.72 t/hm2,林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总价值分别为1 241.39和1 284.87元/hm2.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区杨柴林,沙柳林沙地水文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毛乌素沙地中广泛分布的两个人工林--杨柴林和沙柳林,通过采用土壤物理分析测定法,研究了其沙地的颗料组成状况和水文常数。结果表明:受颗粒组成状史的影响,杨柴林沙地的最大吸湿量为:上层(0 ̄150cm深)0.776%,下层(150 ̄200cm深)1.504%,田间持水量为3.412 ̄4.381%,凋萎湿度为0.781%(植物为杨柴);沙柳林沙地迎风坡、丘顶和背风坡的最大吸湿量为:上层0.796  相似文献   

5.
不同量的氮磷钾处理对高山红景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为长白山珍贵稀有的药用植物,有神草之称,是我省一级保护植物.本文主要记述一年生高山红景天幼苗在龙井地区对氮、磷、钾的反应,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根长及根重的差异显著,但需肥量不多,瘠薄地适当施氮磷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其模型为:Y根重=8.7695-0.8332x1-1.2026x2-0.7228x3-0.6563x1x3-0.2962x-0.3487x+0.6712x.  相似文献   

6.
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羽化都有显著的影响,高温低湿及高温高湿对成虫羽化均不利.15、20、25和30℃恒温条件下,相对湿度与羽化率关系式分别为y=8.5017+1.7569x-0.0123x2、y=-3.5494+2.2391x-0.0147x2、y=-7.3213+2.3888x-0.0157x2和y=-20.0583+2.516x-0.0177x2.土壤含水量太高时对成虫羽化不利.25℃时,土壤含水量与羽化率关系式为y=54.897+3.9403x-0.1093x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 m和21.77~23.40 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凋落物和根系在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氮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设置去除凋落物、切断根系、对照3种处理,分析3种典型沿海防护林(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氮素对不同碳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滨海沙地土壤矿质氮含量(2.91-4.49 mg?kg-1)远低于内陆森林土壤;3种人工林土壤矿质氮含量表现为纹荚相思>木麻黄>尾巨桉,其中纹荚相思与尾巨桉土壤矿质氮含量差异显著( P<0.05);不同树种土壤硝态氮( NO-3-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纹荚相思>木麻黄>尾巨桉。树种对切断根系或去除凋落物的响应不一致,切断根系后纹荚相思和木麻黄土壤NO-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铵态氮( NH+4-N )含量影响不显著;切断根系和去除凋落物处理后土壤硝化作用均增强,对尾巨桉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P<0.05);切断根系和去除凋落物均显著降低尾巨桉和纹荚相思土壤微生物量氮( MBN)含量,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DON)的影响与之相反。土壤NO-3-N与土壤MB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0.671, P<0.01),与土壤DON呈极显著正相关( r=0.900, P<0.01),土壤DOC与NO-3-N、 NH+4-N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r=-0.413, P<0.05)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461, P<0.01)。  相似文献   

9.
不同量的氮磷钾处理对高山红景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红景天为长白山珍贵稀有的药用植物,有神草之称,是我省一级保护植物,本文主要了一年生高山红景天幼苗在龙井地区对氮、磷、钾的反应,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转组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根长及根重的差异显著,但需肥量不多,瘠薄地适当施氮磷肥能促进根 生长,其模型为:Y根重=8.7695-0.8332x1-1.2026x2-0.6563x1x3=0.2962x^11-00.3487x^22+0.6712x^  相似文献   

10.
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宇  张健  杨万勤  吴福忠  冯茂松  刘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23-7624,7630
根据野外5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可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巨桉人工林群落层次结构包括3种类型:"巨桉+灌木+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74.1%)、"巨桉+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22.2%)、"巨桉"型(占所有样方的3.7%)。  相似文献   

11.
12.
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田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Zn、Fe、M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在45.75%~82.45%,均属于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烟田土壤微量元素中Cu、Zn、Fe的最适模型是线性模型,而Mn、B和Mo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各微量元素的块基比〔C0/(C0+C)〕均在25%~7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土壤母质、地形地貌、气候)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措施、工业污染等)的共同影响。烟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表明,除有效铁含量分布呈现连续空间分布特点外,其他几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并未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干巴菌是云南松林下最常见的菌根食用菌,能够促进云南松生长。对干巴菌进行菌根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对干巴菌生长土壤的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影响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因素。结果显示:干巴菌表层生长土壤(0i)、内梅罗综合指数(Pz)均显著高于在土壤深度为10 cmi、Pz。当土壤深度为0-1,均高于临界值;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的P i平均值分别为12.20、3.23、4.68、23.85、2.29,均大于1;5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Pz为23.34。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与pH值不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说明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较高的原因源于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有机质。各有效态微量元素间也呈极显著相关,表明这5种元素存在着共生的关系。研究确定了适宜干巴菌生长的土壤环境中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为研究干巴菌完成“菌根合成”所需土壤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国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但存在较大的变异现象。揭示小麦籽粒锌含量变异的原因,从而调控作物锌营养,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方法】在2014—2015和2015—2016年,对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冬小麦主产区的379个农户麦田土壤(0—100 cm土层)和小麦植株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旱地冬小麦籽粒锌含量差异及其与主要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该区域小麦籽粒锌含量介于12.2—50.7mg·kg~(-1)。相关分析表明,0—100 cm各土层水分含量和有效铁、多数土层的pH和有效磷、表土层的有效锰和有效铜均与小麦籽粒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层土壤(0—20 cm)硝态氮、速效钾、有效锌与籽粒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多数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均与籽粒锌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当籽粒锌含量达到高锌组水平(平均39.2 mg·kg~(-1))时,收获期0—100 cm土层水分含量为8.2%,比低锌组低23%;0—20 cm土层pH为8.3,比低锌组低1.4%;硝态氮、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为23、150和0.54 mg·kg~(-1),比低锌组高246%、27%和35%;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分别为12.1、3.2、10.6和1.0 mg·kg~(-1),比低锌组低21%、37%、6%和33%。【结论】黄土高原旱地田块间小麦籽粒锌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土壤水分、pH、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是引起籽粒锌含量差异的原因,其中以水分和有效铁影响最大。优化农田水分和养分管理措施,提高土壤水分、氮、钾、锌供应能力,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情况下适当调控土壤磷、铁、锰、铜供应能力,有利于提高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籽粒锌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垫江牡丹不同生长期营养特性。[方法]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垫江牡丹不同生长期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吸收量和土壤有效养分的状况。[结果]1~4年生牡丹生物量、叶片重、嫩茎重和丹皮重(产量)与生长年份呈极好的二次回归关系,叶片12种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和吸收量均以CaNKMgSPFeMnZnCu,这与嫩茎养分平均含量和吸收量的大小序列一致。而丹皮的平均营养元素含量和吸收量为NCaKMgPSFeZnCuMn,与叶片和嫩茎有所不同,同时又不同于叶柄的序列CaKNMgSPFeMnZnCu。牡丹不同生长年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N、S、Mn、Zn含量丰富。[结论]为牡丹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棉花、果园、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土壤相比 ,果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pH、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特别是土壤全氮含量降低了 37 30 %,而土壤有效锌、有效铜以及可溶盐含量则分别提高 1 1 0 4 %、 32 0 5 %和 1 7 86%;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 ,特别是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极其显著 ,达到大田土壤速效磷含量近 4 6倍 ,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也增加了 2 5倍多 ,土壤质量显著提高 ,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7.
黄土区村级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省扶风县新集村为研究对象,GPS结合网格法,采集并分析了全村土样362个。结果显示,该村土壤普遍缺氮,其次缺钾,磷有零星缺乏,所有土样缺Fe,一半左右缺Zn,因此认为N、K、Fe、Zn应作为该村养分管理的主要目标元素。在GIS技术支持下,绘制了试验村土壤有效N、K、Fe、Zn的分布图。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N以极低水平含量分布占绝对多数,有效K以中等和高水平含量分布为主,有效Fe以低水平含量分布为主,有效Zn的分布在村南以中水平含量为主,村北以低水平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外源镉铅铜锌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特性及改性剂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18,他引:53  
采用盆栽、田间试验及连续浸提分组方法,研究了外源Cd、Pb、Cu、Zn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石灰 钙镁磷肥施用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外源Cd污染土主要以残渣态和交换态为主。原状土中Pb、Cu、Z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而外源重金属Pb、Cu、Zn在土壤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外源重金属土 石灰和钙镁磷肥后使土壤中的交换态Cd、Pb、Cu、Zn下降,而碳酸盐结合态Cd、Pb、Cu、Zn含量增加。pH提高,使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下降,pH降低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SNSA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设置CK(不施肥)、OPT(N、P、K、Zn)、-N(P、K、Zn)、-P(N、K、Zn)、-K(N、1)、Zn)、 Mg(N、P、K、Mg、Zn)、-Zn(N、P、K)、 2P(N、2P、K、Zn)、 2K(N、P、2K、Zn)、2N 2P 2K(2N、2P、2K、Zn)等10个处理进行田问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地区的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为N和Zn,且N缺乏程度大于Zn。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推荐施肥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完全吻合,证明该方法在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特性,探究伴生植物叶片及根系矿质元素与根系层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筛选出影响其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明确伴生植物与笃斯越桔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肥力因子间关系的差异,为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的合理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回归方程的建立,探究大兴安岭地区3种立地条件(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中的笃斯越桔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 明确了立地条件主要影响柴桦植株中K、Fe、Mn、Zn及根系N、P、Mg的含量和杜香植株中P、Ca、Mg、Mn、叶片K及根系N、Fe的含量,不同立地条件下元素含量差异显著。(2) 3种植物叶片与根系中的矿质元素相关关系强弱表现为笃斯越桔 > 杜香 > 柴桦,且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叶片和根系的矿质元素含量比值差异显著(P < 0.05),说明笃斯越桔和伴生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不同。(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pH,且除柴桦叶片中Mn含量外,其余元素含量均随pH的减小而增加;影响柴桦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因子有有效Zn、土壤有机质,且柴桦叶片还受土壤中硝态N、有效Cu含量的影响;影响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养分因子为有效P和有效Cu。结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和杜香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并与土壤因子有明显相关关系,且主要受土壤pH及有效Cu含量的影响。伴生植物叶片与根系的矿质元素比值较小,相关性较弱,较笃斯越桔而言,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