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土地政策和各个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特点,进一步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迁进行研究。通过总结改革开放至今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模式变迁中产生的问题,得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机制、经营模式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只有这样中国农村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向玲 《甘肃农业》2014,(14):21-23
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离不开相关制度的设计安排。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就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不断变迁与改进。文章回顾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阐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之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可分为4个阶段。在长达50余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有过需求诱致,积极疏导的成功经验,更有强制变迁,压抑发展的教训,致使农村发展中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回顾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明确宗旨,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的不完全性会随着边际效应而显现出来,以此作为分析的视角,不能发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变迁存在着微观经营产权确立的不完全性和微观经营组织重塑的不完全性。由此,突破当前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新困局,可以着眼于对农村家庭经营土地承包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创新,以及对微观经营组织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王庆  罗芳  鲍宏礼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76-3978,398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所经历的两次合作,反映的是不同的利益诉求;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两次合作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当前更好地指导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宾  赵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8-20
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方面,农业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变迁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弱化的制度原因;利用县乡调查资料实证分析了当前农业公共服务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员素质偏低以及农民满意程度较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农业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爽  王亚飞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95-6797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形成的"供—需"非均衡性矛盾及其产生的制度缺口是我国农村保障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其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经几度变迁,却仍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出现了法律性质不明、主体虚位、权能缺失、保护不周等现实缺陷。这些明显的缺陷,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革显得必要又迫切。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核心在于使其由公权回归到私权,恢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权能。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城乡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制度变迁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在进行的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拉开了我国农村地区新一轮制度变迁的帷幕,这一改革举措必将深刻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农村消费的制度变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利  赵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72-6673
制度变迁因素对农村消费的作用小于城镇,但城镇居民受制度变动的影响会波及农村地区,且有些制度安排的改变会直接作用于农村。我国的农村消费随制度的变迁呈现波动的趋势,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受各项制度缺失的影响,农村消费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为了使农村居民消费尽量保持农村宏观经济政策的最大理性和相对稳定,笔者对农村消费的制度变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应将缺失且对农村消费有影响的制度重建起来。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经济增长与制度选择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制度经济学家的相关论述及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理论,并应用农业产业化制度绩效加以实证,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内因,提出了制度变迁的四个动因,即减少不确定性,创造新的获利机会;技术变迁诱致;降低交易费用。总结出必须积极探索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从制度和制度变迁这个视角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变迁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农业变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工业化与农业技术、制度变迁之间联系微弱是造成我国农业变迁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变革农村2工业化方式,培育农业变迁微观主体。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这与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工作的广泛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但从目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农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农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农业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充足、越来越丰富,为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提供了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了制度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并对广东山区农业产业化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先后经历了高度公有化制度框架形成期、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期以及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期。新时代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有利于推动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坚持农村基层党建为统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完善制度体系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诱导因素分析——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李广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126-12127,12136
分析了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类型划分和基本做法,探讨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在根源。认为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区域非农产业发展的内生结果,指出建设用地短缺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提供了经济激励,农民职业非农化和农村收入非农化弱化了农村土地的经济职能,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弱化了土地保障功能,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力不断减弱,从而为土地制度变迁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9.
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国家能够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对农业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加明显。因此,当前很多农村山区把发挥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作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文章就对山区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意义做出阐述,并提出一些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研究进行归纳:土地所有制关系、土地权利体系、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农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标准、正确处理土地承包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关系、转变认识和观念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依靠机制创新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