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因子对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9~2003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观测调查研究结果,用花生蚜虫的年度发生程度与相关环境因子统计分析表明,花生蚜虫的年度发生程度以花生苗期(5~6月份)平均湿度的负相关系数、负通径系数最大,是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1-2015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观测调查研究结果,用花生蚜虫的年度发生程度与相关环境因子统计分析表明,花生蚜虫的年度发生程度以花生苗期(5~6月)的平均湿度的负相关系数、负通径系数最大,是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甜菜黄化病毒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陈勇  丁淑萍 《农村科技》2007,(11):21-21
一、发病条件 甜菜黄化病毒病在我区主要由桃蚜、豆蚜传播.发病时期及流行程度与蚜虫的发生及其迁飞高峰和迁飞量有直接关系.当气温25 ℃、相对湿度40%~60%时,有利于有翅桃蚜的发生和迁飞.6~7月雨多量大会限制蚜虫迁飞,而天旱则会增大蚜虫迁飞量,加速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我省北部地区,花生轻斑驳病毒病发生普遍,发病率高。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较少,有时和轻斑驳病毒混合侵染花生。据我们在徐州和连云港两市五个县的数次调查,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的发病田块为100%,花生生长中后期的发病率多数田块达70~100%。该病在1979~1986年期间,属于严重和中度流行的年份,分别为5次和1次。由于此病发生普遍,缺乏无病田块比较产量,所以因病而造成的产量损失不易发觉。试验证明,产量损失的多少与植株发病迟早有关,苗期发病减产20%以上,生长中期发病减产10~20%。1976年我省北部花生大减产,病毒病的严重流行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该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条件 甜菜黄化病毒病主要由桃蚜、豆蚜传播。发病时期及流行程度与蚜虫的发生及其迁飞高峰和迁飞量有直接关系。当气温25℃、相对湿度40-60%时,有利于有翅桃蚜的发生和迁飞。6~7月雨多量大会限制蚜虫迁飞,而天旱则会增大蚜虫迁飞量,加速该病的流行。甜菜黄化病毒也侵染采种甜菜、菠菜及藜科杂草、所以,原料甜菜生产田距上述侵染源越近越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花生病毒逐年蔓延,严重地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根据1983~1986年的调查,辽宁省花生主要病毒病是斑驳病毒(PMMV)、花叶病毒(CMV)及矮化病毒(PSV),主要通过种子带毒蚜传扩大感病率。为了预测种子带毒率,本试验采用 ELISA 检验花生种子带毒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烟草炼苗期采用杀蚜剂、病毒抑制剂、纱网罩烟苗 ,田间生长期采用杀蚜剂、病毒抑制剂和不同移栽期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结果表明 ,杀蚜剂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效果较差 ,病毒抑制剂效果一般为 6 0 %左右 ;随移栽期推迟 ,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病显著减轻。炼苗期烟草苗床是传毒介体有翅蚜着落的靶子中心 ,是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为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关键时期。用纱网罩烟苗能阻止传毒介体与烟草接触交叉传染 ,结合适时喷施病毒抑制剂 ,能有效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 ,同时能有效保护环境和介体天敌  相似文献   

9.
西瓜品质好,售价高;有病害,产量低。病毒病的流行,对西瓜生长发育威协极大。西瓜苗期蚜虫量和降雨量取决于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呈直线相关,当西瓜苗期降雨量小,蚜虫量大量,病毒病发生就严重流行。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6,(6):75-78
[目的]了解和初步掌握吉林省花生苗期病虫害发生概况和危害程度。[方法]在花生主产区,采用随机取样、分级计数和实地估测法对苗期病虫害发生概况进行调查。[结果]累计调查1 200多公顷,约占我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3%。花生苗期主要病害为根腐病和立枯病,危害率占苗期病害总体的75%以上;主要虫害为蛴螬和花生蚜,危害率占苗期虫害总体的80%左右。[结论]吉林省花生苗期根腐病、立枯病、蛴螬、花生蚜发生较为普遍、危害重。其防控技术有待于完善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马油的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马油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确定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的测定波长,并且建立标准曲线,以大白鼠皮为渗透膜,研究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的平均渗透量、渗透速率;建立各种油脂的渗透方程。【结果】在2~10 h的渗透过程中,马油的渗透量(μL/cm2)均大于羊油、猪油和食用花生油,渗透量大小顺序为:马油>花生油≈羊油>猪油。渗透速率(μL/cm2.h)分别为2.132 1、1.24790、.736 0和1.276 4。【结论】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中,马油的渗透速率最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单粒精播快繁技术在花生良种快繁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花3号(多粒型)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大田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和大棚单粒精播高效快繁技术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两种单粒精播技术均可明显降低花生株高,增加单株结果数及饱果率,提高产量和繁殖系数,其中大棚单粒精播高效快繁技术的繁殖系数达到34.3,比常规双粒穴播提高84.5%.[结论]两种快繁技术在节种增产、提高繁殖系数上效果明显,可作为花生新品种快速蘩育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3.
皖北烟区烟草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导致皖北烟区病毒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广泛存在的毒源和移栽到团棵期大量的蚜虫迁飞,同时也与栽培品种、田间管理措施、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保定地区菊花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保定市菊花病虫害的主要种类.结果表明: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黑斑病、锈病、花叶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潜叶蝇等,并记录了受害症状.  相似文献   

15.
南昌地区花生适宜性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省南昌市花生连作障碍及栽培品种老化问题,对13个花生良种生态适宜性、产量及其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中花9号(黑皮花生)和中花12号(红皮花生)的产量高、抗病性强,具有色彩和保健特色,可作为特色产业链发展;中花15号和中花16号大粒品种的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在南昌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粤优116和玉珠1号优势不明显,但仍可作为粤油256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对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的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利用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水平,可有效指导抗病育种的开展。本研究利用24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2007年至2010年采集自云南籼稻和粳稻区共379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Pi9和Pi5可在籼稻和粳稻区使用;Pik-h、Pita-2、Piz-5、Pita和Piz基因只能在籼稻区使用;Piz-t和Pi20基因仅能在粳稻区使用。对2个基因的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毒性系数和抗性互补系数分析表明,Pik/Pi7、Piz/Pi9和Pi1/Pikm等3对基因的组合可作为籼稻区的有效抗源组合;而Pi1/Pik-h、Pi5/Pi9和Pi9/Pi20等3对基因的组合可作为粳稻区的有效抗源组合。群体致病性分析表明,绝大部分的抗性基因在云南已经失效,需发掘新的抗源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2008-2009年在山东各地采集的153个花生病叶样品,检测到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花生斑驳病毒(Peanut mottle virus,PeMoV)。PStV的检出率最高,为48.4%,在山东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CMV的检出率为19.0%,在泰安、青岛、潍坊、聊城和临沂等地有发生;CMV与PStV的复合侵染率为9.2%。PeMoV目前仅在青岛地区发现。  相似文献   

18.
花生荚果碰撞模型中恢复系数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CFD-DEM仿真过程中花生荚果与收获机械重要工作部件间的碰撞模型参数缺失问题,利用运动学方程原理设计了花生荚果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对花生荚果的弹性特性参数进行试验测定与分析。花生品种选用四粒红和白沙,采用L_(16)(4~4×2~3)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碰撞材料、下落高度、荚果质量、含水率、品种、材料厚度等因素对花生荚果恢复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花生荚果恢复系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碰撞材料、荚果质量、含水率、下落高度、材料厚度和花生品种,碰撞材料、荚果质量及含水率较为显著。花生荚果恢复系数随Q235、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等材料依次减小,并随着荚果质量和含水率的增加而递减。碰撞材料为Q235(厚1mm)、含水率为17.5%的白沙、下落高度为100cm、荚果质量为1.3g时恢复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426 7;在相同条件下选用质量为2.5g含水率为8.3%的荚果时恢复系数达到最大值0.390 9。该研究可为花生收获机械的参数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杂种马褂木抽提物对菜青虫、蚜虫、棉铃虫的毒杀作用。结果显示杂种马褂木抽提物对3种昆虫所起作用不同,对菜青虫有拒食作用,对蚜虫有触杀作用,而对棉铃虫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叶片抗旱相关性状,探索性状指标大小的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形态及生理机制。【方法】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苗期及结荚期给予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水对照2个土壤水分处理,苗期处理以盆栽种植方式进行,称重法控水,结荚期处理在池栽条件下进行,测墒补灌法控水,控水期间以电动防雨棚遮雨。测定苗期干旱及正常供水对照的叶片组织结构、厚度、比叶重、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叶片性状指标,对比分析上述叶片性状与花生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以性状指标大小评价不同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以生物量抗旱系数评价苗期抗旱性,以收获期产量抗旱系数评价结荚期抗旱性。【结果】通过2年的试验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花生品种生物量抗旱系数及产量抗旱系数有显著差异,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根据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抗旱性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为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花育20号、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为中度抗旱品种,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干旱胁迫改变了叶片组织结构,降低了单株叶面积、功能叶面积、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加了比叶重。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叶片性状有显著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对照及干旱胁迫下均具有较高的叶片厚度、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光合速率。干旱胁迫下,较大的叶片栅/海比值、比叶重和光合速率是如皋西洋生和山花11号抗旱的叶片机制;山花9号与花育20号较大的单株光合面积,A596较大的光合速率是它们重要的抗旱机制。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的叶片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品种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山花11号和79266分别可作为花生强、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花生出苗后10 d进行40%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干旱处理,持续胁迫14 d时的叶片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和光合速率可鉴定花生种质的叶片抗旱能力。正常灌水条件下,始花期的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也能反映花生叶片的抗旱级别。山花11号可作为花生叶片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