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东南沿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中国沿海的日本蟳7个地理群体进行形态学差异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蟳群体间的差异为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日本蟳各群体大致按分布海区的不同而聚集,并且无与地理距离相关的明显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7.639%、19.004%、12.270%、10.178%,其累计贡献率为89.090%。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舟山群体与威海群体的判别率最低,均为40%,长江口群体的判别率最高,为73.3%,7个日本蟳地理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56.5%。根据判别分析获得两个典型判别函数,其贡献率分别为76.4%和14.2%,累计贡献率为90.7%,判别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日本蟳渤海群体、黄海群体和东海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不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比较广东、广西、海南的3个罗氏沼虾养殖群体的全长/体长、剑额长/体长、头胸甲长/体长等15个性状比例参数。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5.000%以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5个性状比例中,仅第二步足指节长/第二步足长在3个养殖群体中均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东与海南养殖群体形态差异最小,广西与海南养殖群体形态差异最大,其次是广东与广西养殖群体;经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563%,3个养殖群体的形态学分化主要集中在头胸腹部、体长、第二步足、尾柄的特征上;判别分析得到9个性状比例的判别函数系数,可构建区分3个养殖群体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75.900%。以上结果表明,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基本一致,3个养殖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形态特征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5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北部湾沿岸东兴(DX)、北海(BH)和防城港(FCG)3个野生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群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表明:东兴群体体型最大,贝壳较为厚重;北海群体软体部最为饱满;防城港群体壳型“凸”形明显,贝壳隆起程度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为35.369%、21.282%和14.968%,累计贡献率为71.619%。通过逐步判别法选出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50.00%~90.00%,P2为60.98%~78.95%,3个种群的综合判别率为70.3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北海群体与防城港群体的钝缀锦蛤具有更为接近的形态特征,而东兴群体由于壳型较扁,在形态上与另外2个群体存在明显差异。北部湾地区钝缀锦蛤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是种间杂交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北部湾钝缀锦蛤群体的人工养殖与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4个自然群体双线紫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北部湾4个海区双线紫蛤的7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钦州和广西北海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湛江与广东廉江群体形态比较接近,广西北海和广东廉江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主成分1为38.395%,主成分2为27.653%,主成分3为20.224%,累积贡献率为86.272%。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的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和P2均为73.30%~90.00%,综合判别率为79.18%。相关分析发现,双线紫蛤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669 9。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翘嘴鳜和斑鳜自交后代及翘嘴鳜♀×斑鳜■(正交F_1代)、斑鳜♀×翘嘴鳜■(反交F_1代)杂交子一代形态结构特征差异,检测了相似生长环境条件的同批次4种鳜鱼群体的形态结构参数,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群体间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斑点特征介于亲本之间,更偏向于斑鳜,而与翘嘴鳜区别明显,其中正交F_1代存在1条由背部向下延伸垂直于躯干的深褐色条带,而反交F_1代无此性状。4个群体的背鳍(D)、胸鳍(P)、尾鳍(C)鳍条数目差异显著(P0.05),存在重叠,不能作为区分依据,其中正交F_1代的综合杂交指数(Hi_1)更偏向母本,而反交F_1代(Hi_2)则居中间型。4个群体可量性状比值的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肝胰指数外,其他性状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正、反交F_1代综合杂交系数(Hi_1′、Hi_2′)均偏向母本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F_1代形态最为接近,均偏向斑鳜,与翘嘴鳜差异较大。应用判别分析筛选出8个贡献较大的性状比值,构建判别式,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5.24%、81.58%、77.78%、84.72%,能够较好地判别4个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形态差异,为脊尾白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其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外部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额剑长、尾节长、腹部长)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沿海赣榆、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6个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脊尾白虾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宁海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最明显,大丰群体与赣榆、奉贤群体最为相近。(2)聚类分析发现,赣榆群体与大丰群体欧氏距离最短,形态最为接近,宁海群体趋异程度最大。(3)贡献最大的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490%,23.819%和18.039%,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69.348%,其中主成分1中负荷值最大的为头胸甲宽/体长(0.749)。(4)得到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8.30%~75.00%,P2为50.00%~93.75%,综合判别率为60.60%,6个群体间各性状比例的差异系数均<1.28。【结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形态差异,但这种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8.
海胆性腺中脂肪酸含量丰富,β-胡萝卜素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来源,不同种、不同群体间、不同性别海胆性腺中二者的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对我国北方海区4种经济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以及大连黑石礁、旅顺、獐子岛3个群体的光棘球海胆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及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海胆、同种海胆的不同群体及不同性别海胆性腺中脂肪酸、β-胡萝卜组成与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种海胆间,光棘球海胆性腺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31种,虾夷马粪海胆性腺中种类最少为24种;不同群体的光棘球海胆间,黑石礁群体性腺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29种,旅顺群体最少为26种。雄性、雌性马粪海胆性腺中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雌性海胆(P<0.01)。3个群体的光棘球海胆性腺中,黑石礁群体雄性性腺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群体(P<0.05);獐子岛群体雌性性腺中β-胡萝卜素高于其他2个群体,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胆杂交及海胆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天峨、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合山和来宾共7个地理群体的外来红腹罗非鱼(Coptodon zillii)进行形态差异分析,探讨该物种在不同地理生境下的形态变异情况及生存状态,以对其入侵现状及危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基于传统形态学数据和框架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该7个地理群体共865尾野生雄性红腹罗非鱼进行形态特征比较。【结果】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PCA1~PCA6),其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较高,主要反映鱼体头尾轴、躯干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PCA1和PCA2散点图显示,多数地理群体已产生明显偏离,各群体在PCA1轴上的差异较在PCA2轴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判别分析中,各地理群体判别准确率为80.12%~98.52%,综合判别率为91.29%,除来宾群体和巴马群体间存在少数误判外,通过判别函数可以很好地将其余群体进行区分。聚类分析表明,来宾群体和巴马群体聚为一支,与其它群体的相似性最低,而其它群体间的相似性则较高。7个地理群体体长—体质量的回归分析及肥满度结果显示,各地理群体在野外生长速度均匀,鱼体肥满。【结论】广西红水河红腹罗非鱼地理群体间在形态上已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分化,且野外生存状态良好,建议及时采取入侵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龙头鱼左、右矢耳石的5个测量指标的显著性水平P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_1~A_5、矢耳石长轴长(L)和短轴长(H)共7个测量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3.114%,椭圆率(X_1)和辐形比(X_2)2个形态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95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椭圆率可作为区别舟山群体与其他几个群体的主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南部和南海群体聚为一支,随后与三门和舟山群体聚类;海口群体位于聚类树的最外层,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7个群体的平均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0.63%,其中,舟山群体判别正确率最高(89.29%),宁德群体最低(71.43%)。上述结果说明,耳石形态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作为龙头鱼群体鉴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