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整株还田对土壤水肥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介绍玉米整株还田技术,所需配套机具有操作工艺,技术要点和3年的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整株还田,秸直经过一年的腐解,腐解率达90%以上,玉米整珠还田耕深20cm,秸杆在土壤8cm深度以下秸秆覆盖率达95%以下,能够保证冬小麦播种质量,小麦播种出苗后基本苗蘖测定分别比粉碎还田(对照)增加23株和0.2个,小麦生育期干物质和千粒重分别增加8.95%和1.33%,小麦产量提高3.18%。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覆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含水量。垄沟内秸秆翻耕还田折合产量最高,为8034.09kg/hm^2,较无秸秆还田处理增产1642.04kg/hm^2,增产率25.69%;其次为垄沟内秸秆翻耕还田后覆土10cm处理,折合产量7767.05kg/hm^2,较无秸秆还田处理增产21.51%。秸秆还田处理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中上层(20—60cm)、中下层(60~100cm)、下层(100~200cm)含水量均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N吸收及其N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针对我国目前化肥大量使甲中出现的施肥效益下降和化肥利用率不高.以及旱地肥效低而不稳等问题.主要探讨了旱地农田降水、秸秆还田、施肥等对作物N吸收和肥料N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年降水520mm的一年一作春玉米区,化肥N用量以105 kg·ha-1为宜·配施牛粪和秸秆还田各1500和6000kg·ha-1,作物N吸收、肥料N利用率和产量均较高;旱地玉米N吸吹明显受生育期降水和土壤底墒水含量的影响,肥料N的表观利用率从丰水年约 58%可降到土壤严重干旱年约 7%.7年(1993~1999年)平均约为 30%。15N示踪研究表明,肥料N和土壤N对当季作物N吸收的贡献分别约占40%和60%。15N示踪年度内(1997~1999年),秸秆还田和秸秆未还田处理的当季肥料N利用率分别为24%和17%,3年累计肥料N利用率分别为36%和25%,秸秆还田提高N利用率约11个百分点;3年累计肥料 N损失分别为 26%和 45%.秸秆还田减少 N损失约 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该地区土壤供磷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山东禹城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小麦秸秆单季还田(W)、玉米秸秆单季还田(M)和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4个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W、M和D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7.5%、15.4%和12.2%,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分别降低了49.1%、30.5%和31.7%。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均对潮土磷吸附特征产生了影响: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W、M和D处理土壤磷平均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0.7%、7.5%和5.1%;单季秸秆还田处理W的土壤最大吸磷量(Qm)显著低于CK处理,但M和D处理土壤Qm与CK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处理的磷吸附饱和度(DPS)均有所增加,但仅单季秸秆还田处理(W和M处理)的磷吸附饱和度显著高于CK。3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磷解吸能力,各处理土壤磷解吸率表现为W>D≈M>CK,而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磷解吸滞后系数(HI),规律表现为CK>D≈M>W。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土壤磷吸附解吸能力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在石灰性潮土中,单季和双季秸秆还田均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及增加其对磷的解吸能力,从而提升土壤供磷能力,且小麦单季秸秆还田效果优于其他两个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钙对磷的固定可能是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基于玉米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下三个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频繁的翻耕加速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分解,使有机碳含量下降;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增加,秸秆翻耕还田促进了中层(20~40 cm)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秸秆连续翻耕还田提高了中层土壤高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秸秆浅翻还田对表层和中层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显著高于深翻还田与覆盖还田,但短期内秸秆连续浅翻还田与深翻还田对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差异不大。研究表明,土壤高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碳对耕作深度的响应更加敏感,而秸秆还田主要使低活性有机碳增加,这也是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配施硫肥条件下对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为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富民985”玉米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共设有4个处理。(1)无秸秆还田+无硫肥(WW);(2)秸秆还田+无硫肥(JW);(3)无秸秆还田+硫肥(WS);(4)秸秆还田+硫肥(JS)。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地上部总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春玉米完熟期,秸秆还田处理相较无秸秆还田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平均增加6.05%,施硫处理较不施硫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2.94%。2)在春玉米的整个生育时期内所有处理的春玉米地上部总氮素积累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完熟期达到了最高,在完熟期的春玉米地上部总氮素含量表现为JS>WS>JW>WW。3)秸秆还田+无硫肥(JW)、无秸秆还田+硫肥(WS)、秸秆还田+硫肥(JS)3种处理的春玉米产量相较无秸秆还田+无硫肥(WW)处理都有提高,分别增产7.45%、11.70%、20.34%。4)秸秆还田+无硫肥(JW)、无秸秆还田+硫肥(WS)、秸秆还田+硫肥(JS)3种处理较无秸秆还田+无硫肥(WW)...  相似文献   

9.
麦/玉米—稻对土壤生产力和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植方式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1)麦/玉米—稻显著提高了土壤生产力,生物产量比麦—稻、油—稻增加2891%、4334%,总粗蛋白质产量比麦—稻、油—稻增加5850%、5569%;(2)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孔隙总量,减缓土壤粘闭现象的进一步发生;(3)对土壤速效磷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减少;(4)麦/玉米—稻土壤有机质、全氮变化趋势不甚明显,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量玉米秸秆深还田对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含水量、容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秸秆相比,6000,12000,18000,24000kg· hm-2秸秆深还田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产7.60%,9.40%,7.80%和4.51%;秸秆深还田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容重均优于对照,800kg·hm-2处理的土壤墒情优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深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及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7.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8.
19.
In the issue of 2 September, page 421, the address of Hermann Druckrey, coauthor of the paper "Light-dependence of fluorescence of solutions of cigarette smoke," was incorrectly given as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New York. Dr. Druckrey's address is Chirurgische Universit?ts-Klinik, Hugstetterstrasse 55, Freiburg im Breisgau, Germany.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用于新型猪饲料添加剂——增瘦倍多肉的测定。以碘-二氯乙烷作为电荷接受体,选择293.5nm作为检测波长,在1~25ppm服从Beer定律。其回收率为91%~106%。并首次报告了不同饲喂条件下猪肉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