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度目标是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体系运行的指南针,是开展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的重要基础。从农地整治项目利益相关者入手剖析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主体,探讨测度主体的价值观、测度主体对农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利益诉求,根据价值观和利益诉求诊断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测度目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中需要以社会公众满意为准则,有效协调政府、项目区社会公众、周围社区对农地整治项目的建设要求,确定合理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目标。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BIM技术在农地整治中运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采用文献分析与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包括:(1)设计了农地整治项目BIM-GIS技术框架;(2)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因此,BIM的运用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化、可视化的新趋势;推行协同运行是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构建了协同运行模式需加强BIM技术研发、农地整治项目标准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BIM技术在农地整治中运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采用文献分析与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包括:(1)设计了农地整治项目BIM-GIS技术框架;(2)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因此,BIM的运用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化、可视化的新趋势;推行协同运行是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构建了协同运行模式需加强BIM技术研发、农地整治项目标准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地整治的推进,我国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日益重视;农户既是项目受益者,也是风险承担者,其参与行为与满意度对项目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农户视角,从过程与结果出发构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改进的CSI法测度评价农户视角下的项目绩效水平;构建障碍度模型剖析项目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并对江苏省盐都区四个项目进行实证分析,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及水平提升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盐都区项目总体绩效值为3.852,处于"良好"等级;要提高项目绩效水平,首先要提高项目过程绩效,其中,项目生态建设与农户的有效参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整治效率。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主体关系切入,探讨了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项目实施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监督、违约防范和收益分配3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以期为项目效率提升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PP模式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整治效率。从PPP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的主体关系切入,探讨了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项目实施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监督、违约防范和收益分配3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以期为项目效率提升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国内外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取得的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项目结果,绩效评价模式单一,大多从定性角度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中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理论体系。为此,提出从农户这一微观层面出发,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开展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提供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综合法,通过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绩效形成机理及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和治理分别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绩效产生影响;项目监管存在三重困境,即项目区公众主体偏好多样性与项目监管的决策依据困境、多层次的委托代理与项目监管的制约机制困境、投资的软约束与项目资金监控困境。最后得出,可以从行为、结果 2个维度构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的路径包括:构建土地整治专项法律法规体系,定额和标准的有力执行,尽快在项目监管中应用"3S"技术,改革项目关键环节的行政化态势,以及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共参与等。  相似文献   

9.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存在资金缺乏、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农地整治项目中引入公私合作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农地整治项目一系列问题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地整治项目存在的组织界面问题,提出了WBS矩阵与DSM集成,有助于项目的界面管理,提高农地整治项目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农户参与农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河西走廊15个县(市、区)的农地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农户参与的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测评农户参与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水平普遍较低,空间区域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河西走廊农户参与水平"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石羊河流域和西部疏勒河流域,"盲点区域"则处于中部黑河流域的肃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总体呈现出空间地域上"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结构;(3)空间误差回归分析表明,在考虑了空间地理效应之后,"农户耕地块数""村领导对待整治项目态度""农户对种植农产品市场预期"等因素对农户参与空间差异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剖析农地整治中农户参与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可为政府和国土部门制定差别化的农户参与激励政策以提升农地整治的绩效及农户有效参与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