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生态位的鄱阳湖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耕地的限制因素提高耕地建设效率,以鄱阳湖平原区南昌县为研究区,引入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与指标偏离度相结合,构建基于生态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并结合木桶原理进行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县耕地自然质量障碍度处于0.20~1.00,总体较低;全县田间基础设施障碍度为0.10~1.00,整体偏低;全县景观格局、区位条件、便利程度障碍度均为0~1.00,景观格局、区位条件总体而言一般,便利程度整体上较好;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度处于0.30~1.00,仅有12.45%的障碍度≤0.50,整体上障碍度较高。因此,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可以精准识别研究区的耕地障碍度现状,揭示研究区耕地的自然质量、田间基础设施、景观格局、区位条件、便利程度方面的不同状态,为区域高标准农田的整治与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卓  王燕辉  苏雄志  张俊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6,(5):1311-1316,1323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河北省卢龙县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条件、工程条件与适宜经营条件3个方面,选取土壤质地等11个子目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对于近期内被占用可能性较大,不适宜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实行"一票否决"制,确定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可建设区域,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时序。结果表明,卢龙县待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共有39 280.84 hm2,分为3个时期,优先建设区、中期建设区和暂缓建设区,分别为9 557.87、18 644.33、11 078.64 hm2,各占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的24.33%、47.46%、28.21%。该研究可为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西北部的南漳县为例,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生产条件、区位和生态4个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并通过限制因素的分析明确建设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建设条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具体表现为东部较优、南部次之、西北部最差,最终共划定42 800.48 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较大,应加强基础设施及生态防护工程建设。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在生态因素的刻画上尝试引入景观指数并结合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及环境污染强度对其进行量化,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从土壤肥力、耕作田块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和农田防护保障水平等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因素组合法,对研究区域做出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质量建设分区。结果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1、2级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42%和30.56%,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总体上相对优质;3、4级地共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3.02%,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较大。望都县耕地质量建设分区可划分为高标准农田主导型、农田水利路网主导型和农田路林主导型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9.86%和52.67%。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景观生态条件3方面,选取评价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的关键性指标,提出"整体参与综合评价、耕地质量存在差异、工程建设先易后难"的建设时序评价原则,并结合综合评价系数法及自然断点法确定麦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麦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近期、中期、远期整治区面积分别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17.54%、51.87%、30.59%。研究结果可为麦积区及丘陵沟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和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出型耕地类型区。优先划定型耕地综合质量最优,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优选区域;适宜调入型耕地也可作为基本农田近期建设的优先区域;重点建设型耕地宜采取中、远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步建设;退出型耕地不宜划定基本农田。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本农田分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编制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确保各级地方政府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关键环节,对开展规划编制目标定位、前期研究、建设目标确定、建设分区划分、建设项目确定等编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为县级政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意义重大。科学、规范、高效、生态的建设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然而目前对农田建设标准的研究报道较少。以东北黑土不同类型区的10个典型县为研究区,通过引入生态位理论,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和空间稳定性4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东北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将各指标达到最优等级生态位的下限值的集合确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从而建立东北黑土不同类型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古路镇耕地进行分析评价,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并根据各项目区主要发展障碍明确项目建设模式及方向.研究表明:(1)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指数介于0.261 8~0.798 6之间,空间稳定性指数介于0.439 7~0.999 9之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空间稳定耦合协调度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上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划分为优先划定区、重点建设区、后备调控区和生态缓冲区等4个总体分区和19个详细分区,依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兴旺—集约高效、提质增效—产业培育、补齐短板—整合资源、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等4个发展模式;(3)古路镇耕地资源总体上呈现"西优东劣""南退北稳"的空间格局,应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重视生态保护;(4)现行规划中古路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位于优先划定区和重点建设区,布局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金川区双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本文以金川区双湾镇康盛村为例,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详细地了解康盛村耕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选取指标,对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分析,采用Arc GIS空间叠置分析法进行评价,确定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程度。为最终将康盛村的中低产田建设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保护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前期建设条件分析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科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抚顺县救兵乡通什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开展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对重庆市秀山县近3a来高标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与国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比较,确定了秀山县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以建设水利工程及灌溉技术改进为主、坡地治理工程以土地平整及土壤培肥等为主、农田生态改善工程以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改良田间道路条件为主的模式。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中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分析,对以后秀山地区以及武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划及项目实施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耕地等别和粮食生产能力,以陕西省YY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YY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建设条件,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和水资源供给条件,重点对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高标准农田水利优化配套,能够切实提高粮食产出能力,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龙井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实施高标农田建设扶持新型式的农村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建设步伐。一尧大力建设高标农田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所以建设高标农田,就是希望能转换成高产能的良田。要实现稳步提高产量就要把农业基础建设打好。不管是"四化"还是"九化",都是将机械化放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龙井市属于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明显,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只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才能为发展农业现代化铺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方向,丰富居民点空间布局分类研究的内容,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为例,综合"3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的模型方法,从空间规模、形态、区位3个维度构建布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组合矩阵,多维度刻画居民点的布局类型,同时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特征及类型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肥乡县农村居民点共划分为12种类型,以大规模-形态不规整-优势区位、中规模-形态一般规整-优势区位、中规模-形态一般规整-劣势区位、小规模-形态一般规整-优势区位4种类型为主;研究区经济条件优越的居民点多分布在优势区位,边缘的居民点多呈小规模分布,城镇辐射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通达性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该多维度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可为区域村庄的规划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为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三大战略提供手段支撑。该文以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北省卢龙县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适宜性(低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高度适宜S3)和空间布局协调性(低度协调C1、中度协调C2、高度协调C3)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将待评价矢量数据转换成30 m×30 m的空间栅格数据,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布局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适宜性指数与协调性指数组合类型中的"S3C3、S2C3和S3C2"覆盖地区确定为优先保障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2C2、S1C3和S3C1"覆盖地区确定为正常推进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1C2、S2C1和S1C1"覆盖地区确定为延缓滞后建设区,优先保障建设区、正常推进建设区和延缓滞后建设区建设规模分别为12 372.33 hm2、13 978.95 hm2和14 357.65 hm2,不建设(规划扣除允许和有条件建设区占用农田)区域规模为3 200.64 hm2。该研究将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务实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和整治分区研究,探索提升耕地质量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方法】 文章以河北省唐山市四区为研究区,基于2017年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构建国家自然质量等与利用等别可提升潜力模型,而后进行可实现潜力分析与整治分区。【结果】 研究区内国家自然等和利用等的现实等别较低,提升潜力较大;通过将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盐渍化程度和剖面构型等6项分等因素提升至理论最高值,国家自然质量等别提高的总面积为80 330.04 hm2。其中,国家自然质量等别提高4等的总面积为3 371.04 hm2,全部集中在古冶区;提高1~3等的总面积为76 959.00 hm2,集中在丰南区和丰润区。通过将表层土壤质地等6项分等因素提升至理论最高值,国家利用等别提高的总面积为84 361.18 hm2。依据排列组合原理和国家利用等别可实现潜力提升区叠加分析,研究区内耕地质量限制组合因素为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型、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型、剖面构型+灌溉保证率型、盐渍化程度+排水条件型、灌溉保证率型。【结论】 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2021,(7):10-11
正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和成效,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决定2021年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制定了《河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