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0个市级行政区化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估算了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在耦合农业化肥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三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化肥氮磷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并初步识别了重点区域。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其化肥施用量呈现上升趋势,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南省,氮磷流失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41、0.61 kg·hm~(-2)·a~(-1)。湖南省为六省一市中农田化肥氮磷污染的高风险区,上海市为低风险区,其他五省则以中、低污染风险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对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防范,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对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种植模式氮磷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流失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旱作水旱轮作水作。为科学测算农田面源污染物、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种植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各地区和流域水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该文基于养分替代模式下化肥减量增效控制农田的氮磷流失研究,分析了不同农田养分替代模式下对化肥减量增效及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基于养分替代模式的农田施肥种类、施肥用量及施肥方式得到了优化改善,减少了传统化肥的施用投入量.在同等产量水平下,养分替代可以减少农田氮磷的流失,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友新  翟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48-22848,22851
针对我国目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型湿地的农田排水处理模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农田排水的氮磷浓度,改善农田排水水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农田排水中氮磷监测规范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和研究中,氮磷浓度水平的确定至关重要。阐述了农田排水中氮磷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样品的保存、运输和预处理技术,以及分析方法和实验室质量控制,为农田排水中氮磷监测的规范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机理与技术示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日益剧增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亚热带流域环境可持续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的丰富降水、复杂多样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氮磷投入,导致了该地区水文过程、氮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氮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复杂性。从"十一五"至今,我们以亚热带丘陵区典型金井小流域为对象,研究建立流域多尺度环境监测系统,准确定量流域氮磷平衡特征,精确解析流域氮磷迁移规律与输出通量;构建以水文和氮磷过程为主要对象的分布式栅格流域生源要素管理模型(CNMM),制定流域氮磷环境安全控制标准,开发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和污染源头防控决策支持系统;研发针对农田养分流失、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的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消纳技术,探索农业氮磷减控关键途径,构建流域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与示范。这些结果将巩固和加强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实现流域环境的生态管理、质量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洱海北部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的补偿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面源污染是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在洱海北部地区收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化肥施用与流失和秸秆利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大蒜田与玉米田的氮磷流失,以及大蒜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焚烧或丢弃.从补偿对象与主体、补偿标准、补偿环节与方式、配套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政策,并结合在洱海北部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两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采纳的补偿政策案例;提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圩区是该区域广泛分布的人工集水单元,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的关键且独特地理单元,具有农业面源污染拦截的优势,但其作用长期以来被低估或忽略。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平原河网区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关键问题,包括农田耕作与池塘养殖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以及污染溯源面临的挑战;总结圩区系统水文与氮磷循环过程的独特性及其模型模拟的进展与难点,探讨利用圩区这一特色单元提升平原河网区面源氮磷拦截能力的可能性;从管控空间单元、精准治理技术、典型示范等角度,提出圩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与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近年来,日本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包括采用水稻缓控释肥及水稻育苗箱全量一次施肥技术、智能化农业机械、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创建农田灌排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成立日本全国农业合作协会联合会等。通过学习日本经验,我国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宜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功效、构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重视农业的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问题、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农田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方法,针对沈阳市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原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农田总氮、总磷径流流失量值极低,平均分别为0.038 kg/(亩·年)和0.003 kg/(亩·年);全年农田氮磷流失量监测点中总磷流失量值较低,总氮流失量值在淋溶监测点中较高,最高值为8.74 kg/(亩·年),平均值为3.34 kg/(亩·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氮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突出问题,系统归纳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以期为氮磷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唯一的超大型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而库区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以保护于桥水库水质安全为宗旨,以削减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为目标,依据"控源、减排、拦截、净化"总体技术路线,开展示范区内农田氮磷控源减排、农田径流污染综合控制、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等综合防治工程建设,并形成于桥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为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天津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水源地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区域尺度农田面源污染现状,以农作物及其化肥施用量研究对象,提出了农田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包括安全、微风险、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与粮食作物当量概念,剖析了近20年主要作物与作物类型的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及其变化过程,构建了区域尺度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在国家尺度、区域尺度与省域尺度开展了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类型及作物农田面源污染风险有较大差异。粮食作物属氮低风险和磷微风险,油料作物属氮、磷微风险,棉花属氮高风险和磷低风险,麻类作物属氮高风险和磷微风险,糖料作物属氮、磷高风险,烟叶属氮安全与磷中风险,蔬菜属氮中风险和磷高风险,茶园属氮高风险和磷中风险,果园属氮、磷肥高风险;2)国家尺度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风险系数分别为1.14和1.45,属氮、磷低风险。区域尺度农田氮面源污染风险系数1.02~1.37,除华南属中风险外,其它区域均为属低风险;农田磷面源污染风险系数1.08~2.20,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属低风险、西南与西北属中风险,华南属高风险;3)省域尺度农田氮面源污染风险系数0.95~1.41,除广东等7省属中风险外,其它省均属低风险;农田磷面源污染风险系数1.16~2.99,除贵州等8省高风险、云南等4省中风险、以及黑龙江与吉林微风险外,其他17个省均属低风险。综上,作物类型及其种植面积对区域农田面源污染风险有重要影响,粮食作物比例越大,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越低,如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果园、蔬菜或茶园比例越大,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越高,尤其是磷风险,如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治理污染的对策。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污染、集约化养殖污染、农田秸秆的无序利用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包括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方面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本报讯近日,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水稻主产区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启动仪式在中国农科院举行。该项目分为6个课题:稻田氮磷流失及其区域水风险研究、典型水稻种植模式氮磷控源增汇技术研究、稻田精准控水扩容技术研究、田—沟—塘水量水质协同调控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受污水体菌—藻—草共生系统高效净化技术研究、智慧型稻田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等。一是通过控氮稳磷技术及施肥管理减少氮磷流失;二是通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宁夏引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2015年度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同位素标记和定位监测,阐明灌区典型作物农田退水过程中氮磷运移定量化特征,确定了农田尺度不同种植模式产排污系数,建立起灌区农业退水污染运移与污染负荷的基础数据库。(2)以农田减氮控磷和缓/控释生态施肥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主要作物减氮控磷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模式5套,在国内率先研究建立起基于缓/控释肥料和环境友好的作物农机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氮磷平衡分析可以确定农田生产系统内的氮磷盈余量,是农田养分管理的重要方法。运用土壤表观养分平衡理论,分析江淮生态经济区主要板块淮安市2000—2015年16年间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验证了淮安市种养结合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2000—2015年16年间淮安市农田普遍存在氮磷盈余,且氮磷盈余总量和盈余强度呈现"W"形波动状态; 16年间,全市农田氮盈余量有所增加,磷盈余总量和氮磷盈余强度有所下降,农田化肥氮磷投入占农田氮磷总投入量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化肥的过量投入是造成农田氮磷盈余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理论检验结果表明,淮安市农田化肥氮磷投入占农田氮磷总投入的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形曲线变化趋势,农田化肥氮磷投入比重仍处于曲线上升阶段,自发达到下降拐点还需较长时间,政府应强化种养结合政策干预,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农田污染影响到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污染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治理难度逐步加大是我国农田污染的现状,造成农田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其中农业污染源日益成为我国农田污染最为主要的来源。通过分析我国典型区域农田污染的主导因素,提出加强我国农田污染控制的技术对策:(1)加强农业污染源的控制;(2)加强污灌区的污水处理;(3)做好生活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工作;(4)开展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等方面规范了适用于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区的山坡地、梯田、台地的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十三五"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农业面源专项")。该专项围绕国家目标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我国蔬菜、粮食、瓜果、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按照"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组织多部门优势科研单位和企业协同攻关,力求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