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其考虑迁移城市至市民化与否的经济动因是进行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及收入收益、教育收益、医疗收益、文化收益。作为公共政府应该制定措施,降低市民化总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以推—拉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体特征层面、农业生产层面、农地流转层面选取14个分析指标,分析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性别、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学龄孩子、农地流转期限、农地流转收益、农地流转稳定性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提高农户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意愿.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90-191
随着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农村人口更加快速地向城市迁移,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内蒙古地区农业的经营模式有必要向规模经营转变。虽然内蒙古地区在制定了相关的土地流转政策之后,土地流转速度有所加快,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仍相对缓慢。因此,以内蒙古地区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为例,运用相关知识,找出了内蒙古地区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邓吉祥  刘晓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63-267,270
基于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政策逻辑分析,构建了一个解释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框架.在理性人假设下,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其普遍性特征,城市集聚能力不断增加,人口总量持续上升.但同时,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面临人口空间分化明显、农民工总量逐年回落、城市排斥力上升、转移成本压力巨大等个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助推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三大思路:一是统一思想,清除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的思想桎梏;二是以长沙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战略上将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上升为21世纪湖南发展腾飞的百年大计;三是从战术上切实创新农业人口转移思路,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45-1049
在对土地置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界定;对云南省目前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东、中部地区发达城市在城市边缘区置换成功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云南省在非权属性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运作上相对成熟,但在城市边缘区权属性土地置换上,置换模式和土地置换后对置换区农民的补偿方式明显单一,并提出了云南省城市边缘区土地实现有效置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成本困境,导致市民化进展缓慢,因此,如何消除这些困境就成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分析,阐明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机会成本的丧失,过高的住房成本,社保费用成本承担不足,就业培训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成本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引发分担矛盾以及地方政府缺乏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财力和动力等诸多成本困境。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顺利实现,筹集市民化所需资金,化解各成本分摊主体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以流入地为主承担培训和教育成本,增加中央财政对流入地的转移支付,鼓励地方政府多元筹资,实行政府保障和市场供应相结合的住房供给制度,监督企业为农业转移人口支付各种保险费用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带资进城"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较为缓慢,在市民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成本,面临着成本困境。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破解市民化成本困境是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市民化面临着过高的住房成本以及社会保障费用成本承担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分担,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使得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实践应运而生。为考查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江西省宜春樟树市200份问卷,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心理感知特征、退出经历特征对不同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状况、家庭、心理感知及退出经历的影响显著。变量年龄、教育程度、合作意识、非农收入、补偿收益、养老与医疗等政策保障、承包经营权退出经历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变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  相似文献   

9.
研究商业资本与土地两要素置换机制、置换特点以及置换效益,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分析要素置换下土地流转主体成本、收益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结论与策略。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更、置换主体间效应的被动转移、置换过程的非可逆是资本土地置换模式下土地流转的3个典型特点。通过要素置换系统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商业资本经营农地的比较收益、农户从事非农劳动的比较收益、政府扶持制度以及流转交易费用是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的关键影响因素。笔者以规范土地流转、提高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为目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禀赋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落户意愿是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各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积极性不高,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并不乐观。基于推拉理论,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采用二元 Logit 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土地资源禀赋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探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总体较低,占比为48.91%,农业转移人口拥有承包地与宅基地的比例分别为61.40%和71.71%。土地资源禀赋显著抑制了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落户意愿,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份认同、社会交往状况在土地资源禀赋影响进城落户意愿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社会保障状况发挥着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将会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落户意愿。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设计,消除阻碍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体制障碍;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土地为农业转移人口留条退路,增强社会结构的弹性,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政策概览     
正(1条)国家发改委:2016年多项措施吸引农民进城国家发改委就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规划司负责人介绍,将首先在户籍制度上创新,吸引农民工进入城镇,包括: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督促各个外来人口聚集地区实施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的"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2.
从新型城镇化角度出发,对我国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立法缺失、隐形市场普遍、农民财产权益受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缓解人地矛盾的必然要求,并对浙江"两分两换"模式以及重庆"地票"模式进行了经验总结,最后提出了推动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的相关对策,从而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探索与建立提供参考,并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新型城镇化角度出发,对我国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立法缺失、隐形市场普遍、农民财产权益受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缓解人地矛盾的必然要求,并对浙江"两分两换"模式以及重庆"地票"模式进行了经验总结,最后提出了推动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的相关对策,从而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探索与建立提供参考,并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撑。本研究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兴市作为样本区,通过分析基础分类项目构建线型静态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嘉兴市财政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产品与服务理应帮扶成本年人均14万元;嘉兴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扶助成本为44亿元;2019—2020年嘉兴市财政平衡率相较于2011—2018年中大部分年份都低,市民化动力为流入地财政收支结构压力牵制。为此,地方政府应重构税收返还制度与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财政支出分担结构及实现“专款专用”,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合作建设项目,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带资进城”,提高城市土地出让金收益,合理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财政扶助力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是解决宁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通过分析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总结其在转移速度、方式、流向等方面的特点,与宁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知两地在转移背景、过程及土地经营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人口结构、劳动力教育水平及转移流向方面则存在巨大差距.据此,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将为解决宁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任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张造成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中国农村地区,宅基地出现闲置的现象,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因此,通过加大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探索,不仅能够合理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稀缺的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总结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宅基地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鉴借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无锡"双置换"模式和河南省"补贴置换"模式,对宅基地退出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人口就近转移中的住房置换问题——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栖”特征鲜明、且以大中城市为主要目标的劳务输出可以促使农业人口的流动,但不能使大量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移。要实现农业人口战略转移,必须首先实现由自发性的农村劳务输出向有组织的农户就近转移战略的转变。但实行农业人口转移新战略,必须解决农户在转入新居住地之后如何以较低成本取得住房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对迁入农村城镇创业、就业并定居的新移民实行住房分阶段置换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合理有序推进对中国城市和乡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在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社会风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意愿、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就业前景、市民化成本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和差距是引起城市融入、社会排斥、权利受侵和社会冲突等社会风险的主要源头。只有协调发展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地钱”挂钩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避免风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影响农户土地依赖性的因素构建农户土地依赖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当地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关联性,利用河北省、江苏省共计50个乡镇不同类型的数据对农户土地依赖性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当地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越强,越适宜采用置换宅基地模式进行宅基地置换;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较弱,则适宜采用置换商品房模式进行宅基地置换;若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适中,则适宜采用置换小产权房模式进行宅基地置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人口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金融服务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山东省土地流转现状及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山东省土地流转中金融服务现状,找出山东省土地流转的障碍,并提出了加强土地流转进程中金融服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