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部均未检测出丹参酮ⅡA;但含有与根部相同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3种水溶性成分,且在叶中含量较高。【结论】除根以外,丹参叶部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可作为提取丹酚酸等的原料。此外,白花丹参多数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紫花丹参,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和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超声波方法提取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比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的样品含量高,其中A样品中药品含量测定差异明显。【结论】在提取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时,超声波提取方法优于加热回流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法对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液质联用法(LC-MS)对丹参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丹参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采用了AKTA纯化系统对丹参粗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4种丹参酮纯度分别为:丹参酮IIA96.685%,丹参酮I93.083%,隐丹参酮94.968%和二氢丹参酮99.621%。CFU实验和MIC试验结果表明,4种丹参酮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隐丹参酮的抑菌能力最强。选用丹参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丹参酮IIA作为抗癌活性研究对象,抗癌活性实验中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丹参酮IIA-P188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且抗癌活性随药物浓度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菲处理对丹参根生物量、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影响及菲在丹参根内的累积。结果表明:丹参收获后,土壤中的菲残留量为0.09~0.26mg·kg-1,丹参根内菲含量为0.45~0.57mg·kg-1;添加菲处理的丹参根生物量比对照略有增加,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丹参酮含量随土壤菲初始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菲含量在31.1和234.8mg·kg-1时,对丹参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丹参酮在丹参根内的累积。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丹参根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生长在粘土、沙土和马骨石土上1~2年生丹参不同根组织的分析表明,丹参酮ⅡA主要分布在木栓层,丹酚酸B分布在木质部和韧皮部.1年生丹参根木栓层的丹参酮ⅡA含量较2年生丹参为高,而1年生丹参根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丹酚酸B含量与2年生丹参没有显著差异.粘土地栽培丹参根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较沙土、马骨石土地栽培丹参为高,但不同类型土壤上丹参根中丹酚酸B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根部水溶性(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脂溶性(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活性成分含量,并用色差仪测根部颜色,探讨丹参根部颜色与其活性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为制定丹参药材等级标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级别丹参表面色度值存在明显差异,可据此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多数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二氢丹参酮Ⅰ和紫草酸与色度值L*、a*、b*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他5种成分与色度值L*均呈负相关,与a*、b*均呈正相关,其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参酮Ⅰ与色度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与a*值和b*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丹参根部越红活性成分含量越高,这为合理评价丹参药材质量、进行丹参药材分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陕西省不同生态区中,温湿度、降雨、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并对丹参2类主要药效成分积累水平与生境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科学拓展丹参适宜种植区和中药材"成分定向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相同种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种苗于同时期按照统一的人工管理要求,栽植于陕西省3种典型气候区和1个过渡气候带的22个试验区中,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和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获取各试验区的主要气候因子信息,各试验点选取直径0.3~0.6cm的干燥丹参根条,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技术检测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丹参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总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积累水平、差异规律及其与生境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丹参根中的酚酸类成分相对含量由南至北基本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酮类成分则随纬度升高显著降低。总酚酸类与总丹参酮类含量的比值为8.44~25.64,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陕北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的总酚酸类与总丹参酮类含量的比值偏高,表现为酚酸高而酮低,其中榆林的总酚酸含量是总丹参酮含量的25.64倍;陕西南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二者比值高于关中地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和商洛地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区,酚酸类和酮类含量水平均相对较高。丹参根中总丹参酮的积累水平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强,强弱顺序为年均相对湿度年均0~20cm地温年均水汽压年累积日照时数年均温度年均昼夜温差年活动积温年均风速。【结论】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丹参酮类物质代谢的积累;丹参酚酸类成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未表现出规律性,气候因子对酚酸类成分的调控机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7-V和MS培养基中不同营养元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探求更有效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6,7-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将MS培养基的大量、微量和有机元素替换6,7-V培养基的相应成分,取培养21 d的毛状根测定其鲜质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培养基和毛状根中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6,7-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其大量元素为基础,分别用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KNO3、NH4NO3、MgSO4.7H2O、K2HPO4替换6,7-V培养基的相应大量元素组分,取培养21 d的毛状根测定其鲜质量,利用HPLC法测定培养基和毛状根中的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分析各种培养基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可显著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但不利于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微量元素和有机元素对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无显著影响。以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K2HPO4替换6,7-V培养基的大量元素NaH2PO4.H2O和Na2HPO4时,培养基中丹参酮ⅡA含量最低;以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gSO4.7H2O替换6,7-V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gSO4.7H2O时,丹参毛状根生长速度最快,且培养基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高于其他相应处理;以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NH4NO3替换6,7-V培养基的大量元素(NH4)2SO4时,培养基中的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含量均为最低,同时毛状根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低于其他相应处理。【结论】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显著影响毛状根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减少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gSO4.7H2O的含量,可以促进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ⅡA的释放;而大量元素中含量过多的NH4NO3不利于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同时也不利于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和释放。  相似文献   

9.
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丹参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3种揭膜方式对丹参根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产量的影响显著,以丹参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的丹参根产量最高,达到10015.5kg/hm2,比不覆盖地膜的处理增加了38.3%,比完全不揭除地膜的处理增加了近2倍;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以丹参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丹参根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丹参酮ⅡA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为0.4571%,丹酚酸B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6.4223%,总丹参酮在9月份达到0.9842%。在丹参苗期采取地膜覆盖,返青后及时揭除地膜,可以提高丹参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水浸丹参和三七后药渣中提取丹参酮并确定丹参酮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以薄层层析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溶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结果]乙醚为丹参药渣中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溶剂。水浸丹参和三七后干药渣,先经乙醇提取得到脂溶性提取物,再以乙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丹参酮混合物得率为2.1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分别为3.62%、1.02%、2.56%、2.75%。[结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与药材丹参基本一致,丹参药渣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宾冬梅  易诚  颜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0-9321,9403
[目的]提高藤茶中总黄酮提取率.[方法]以藤茶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的方式,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微波辅助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4个单因素对藤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藤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100℃的温度下浸提时间60min,中高档微波加热120 s的条件下,藤茶总黄酮的得率最高.[结论]优化微波辅助法工艺能提高藤茶黄酮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山楂果胶有效提取工艺方法,以干燥的山楂果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酸法(直接加热法)和微波辐射法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山楂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提取,功率700W,料液比为1∶30,提取液pH 2.0,提取时间为120s,果胶提取率为5.7%。与传统的酸法直接加热提取相比,微波提取果胶提取率增加了1.0%,提取时间也缩短为传统酸法提取的1/40倍。  相似文献   

13.
微波法提取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波法提取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效果并确定其最佳工作参数。[方法]以常规的回流提取法作为对照,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进行微波提取,研究料液比、微波提取时间、微波提取功率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微波时间为8min,微波功率为616w时,基本可以提取完全。微波提取的料液比约为1:15,从安全性能角度考虑,选择3g样品加入50ml提取荆的比例进行微波提取效果比较理想。[结论]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人参茎叶皂苷提取工艺,分别采用加热回流、超声波、微波三种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效果最佳,其优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20倍,微波时间为20min,微波温度70℃,此时人参茎叶皂苷提取率可达到7.81%.  相似文献   

15.
葡萄皮中多酚类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对葡萄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研究,并观察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浸提剂配比、液料比等因素对葡萄皮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并确定其优化工艺条件为:V(60%乙醇)∶m(葡萄皮粉)=30mL∶1g,微波功率540W处理40s后,于70℃水浴浸提30min,葡萄皮中多酚类物质提取量为13.68×10-3,明显高于常规水浴加热法的提取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合提取甘蔗糖蜜发酵液中维生素B12的方法,解决糖蜜发酵液中菌体难破碎的问题.[方法]针对谢氏丙酸杆菌和维生素B12的特性,分别采用煮沸法、微波加热法及Na2HPO4加压法对谢氏丙酸杆菌菌体进行破碎,比较不同细胞破碎方法对菌体维生素B12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使用煮沸法、微波加热法、Na2HPO4加压法破碎细胞提取维生素B12的最佳工艺条件:煮沸法为100℃处理30 min,微波加热法为140 W处理6 min,Na2HPO4加压法为Na2HPO4提取剂添加量25 mL/g、121℃处理10 min,对应的甘蔗糖蜜发酵液中维生素B12提取率分别为92.25%、95.67%和89.36%.[结论]煮沸法是提取菌体内维生素B12时细胞破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波提取巴戟天中草药中蒽醌含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微波提取巴戟天中蒽醌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氯仿为溶剂,微波法提取中药材巴戟天中的蒽醌,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蒽醌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与水浴加热回流法进行比较。[结果]各因素对蒽醌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与传统提取法相比,微波法分解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好,经t检验和F检验,2种方法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法提取巴戟天中蒽醌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g/ml),提取功率616W,提取时间8min。  相似文献   

18.
岳贤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26-14827
[目的]为桔子皮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桔子皮干燥粉碎,以乙醇为溶剂加热超声辅助提取其中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多糖的含量,并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最高的条件分别为:加热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80℃,料液比1∶50,微波辐射功率500W,辐射时间5min,浸提次数6次,乙醇浓度100%。最佳提取条件为:加热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80℃,料液比1∶50,浸提次数4次,乙醇浓度80%,微波辐射功率500W,辐射时间5min。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15.23%。[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桔子皮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9.
加热方式对白鲢鱼糜类素材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鲢鱼糜,鱼糜 大豆蛋白复合素材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水浴、微波以及微波与水浴联合的三种不同加热方式对样品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电镜实验对样品微观结构加以观察,从而考察样品凝胶特性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达到相同凝胶强度的条件下,微波加热较传统水浴加热在处理时间上明显缩短,且微波加热由于具有瞬时升温的特点从而未出现水浴加热中存在的中温凝胶劣化现象。(2)在相近温度下,加热方式对单一鱼糜样品为微波水浴联合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单独加热,水浴加热最小,而对鱼糜大豆蛋白复合样品而言,微波单独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水浴联合加热,水浴加热最小。(3)不同凝胶样品微观结构的电镜实验显示微波加热比水浴加热下样品的组织结构更均匀致密,这与样品的凝胶强度的差异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以白鲢鱼糜,鱼糜 大豆蛋白复合素材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水浴、微波以及微波与水浴联合的三种不同加热方式对样品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电镜实验对样品微观结构加以观察,从而考察样品凝胶特性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达到相同凝胶强度的条件下,微波加热较传统水浴加热在处理时间上明显缩短,且微波加热由于具有瞬时升温的特点从而未出现水浴加热中存在的中温凝胶劣化现象。(2)在相近温度下,加热方式对单一鱼糜样品为微波水浴联合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单独加热,水浴加热最小,而对鱼糜大豆蛋白复合样品而言,微波单独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水浴联合加热,水浴加热最小。(3)不同凝胶样品微观结构的电镜实验显示微波加热比水浴加热下样品的组织结构更均匀致密,这与样品的凝胶强度的差异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